“是两年前的余波吗?”
“不,好像是缺粮……”
“那是他们没福气!”
“据调查,是因为当的领主派骑士强抢——”
“荒谬!谁看得起穷人那点口粮!”
“这样吧。”国王在七嘴八舌中一锤定音:“不管什么理由,叛乱之人,有牵连的,送上绞刑架,以儆效尤。”
“这样一来,那一整个村子都——”
“我意已决。”国王挥退了近臣的觐见。
没有来的,维拉杜安心跳慢了一拍。
-----------------------
作者有话说:注:嗯这里出自一些西方论述和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描述可能发生的事,这些事合乎可然律或必然律,也就是合乎事物发展的规律。诗要在特殊人物的事迹中显出普遍性,因此诗比历史更高。这个原理接触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并且包含着典型性的萌芽思想。古希腊的历史大都是编年纪事(例如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按冬夏编排),其中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不甚显著,因此亚理斯多德没有看出历史也应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出自罗念生全集)(毕竟古人有认知局限是正常的)
另外,部分持神学思维的(西方)人多少是有历史虚无主义无用论比如大谈特谈历史是陷阱最后定睛一看是个呃犹太人你们宗教分子真是(。)
这种想法的维拉不太认同这个说实话
第170章 真相是假
很快,维拉杜安就知道了国王下令围剿的叛乱之地究竟在何方,原本这事轮不到他,如果不是官员们说漏嘴。
“登特地区,谁能想到那里会……”
“是啊,十多年前,殿下不就是奉命到那里去监督圣维卡大教堂竣工吗?”
“没什么好可惜的,一群乌合之众……修教堂,给他们带去了多少福祉,他们却还不知足……”
贵族们刚拐过一个角,就和那位王储打了个照面,只见那年轻人头也不回地与他们擦肩而过,脚步越来越急促,甚至最后奔跑了起来。
他在宫廷的花园里找到了正在听人奏曲的王后,女人见到他来,摆手让乐师退下:“我的孩子,怎么有空到这里来?”
“母亲。”他说,他每次说这个词的时候,都是很快地掠过,就好像离家的数十年里,他已经与这个词汇生分了:“……我听说了一点叛乱的事情,我想——”
希尔莉丝王后请他先坐下,她猜到维拉杜安想说什么:“你想去帮忙平叛?维拉……你过来,让我好好看看你。”
她的双手是柔嫩而丰腴的,与记忆里的另一双手截然相反,她拍了拍维拉杜安的肩,她和这个千辛万苦得来的儿子并不亲近,因为国王不会允许——以至于希尔莉丝王后只能偶尔上奶娘那看一眼维拉杜安,他的头发是柔和的棕色,和他的父亲一样;双眼则是湛蓝……在他出门的这十年里,除了这两样特征,其他几乎是大变样。
不再优柔寡断,变得沉稳有力,谈吐自如,杀伐果决,再巧舌如簧的诡辩都能有理有据地反驳,有那么些老国王年轻时的影子,可偶尔她也会觉得,她多少有些看不透这个儿子,因为他总在凝望远方,也许是男人特有的、对土地的征伐欲望所导致的,她很轻易地为自己打消了一切怀疑。
“我认为父王的决策不太妥善。”他说,儿子冲母亲弯下腰,本来是天经地义地,但他的目光太过灼热,还有些——急切?
“只是一个村落而已。”王后蹙起秀美的眉毛:“现在世道可不如从前了,放任的话,会给整个国度造成灾难……”
不消王后来告诉他这个道理,维拉杜安比谁都清楚,在很多时候——你不得不舍弃点什么,才能顾全其他,其中的伦理问题,去问哲学家可能还能得到一些启示。
留给他们这种人的,无非就是做与不做两种选择。
维拉杜安在弯下腰时在想什么呢?他打了满腹草稿,比如——比如他愿意从私库出钱赈灾,他了解那些穷人,只要有一口吃的,造反这种事,完全是无稽之谈,他们不过是被利用了;他希望父亲收回命令,现在止损完全是来得及的,他骑上最快的马,把传令官追回来……
纷纷扰扰的念头在那一瞬间炸开,让他难以将条条缘由一一道出,他哀求道——他还是第一次用这种哀求的口吻,“请您帮帮忙,我可以……”用一切来交换。
“这可不行。”
王后用古怪的眼神看着他,就好像维拉杜安疯了一样:“你真的准备现在去忤逆你的父亲?他本来就忌惮你……别忘了,你可是还有个弟弟,不要做这种自讨没趣的事情!”
她忧愁道:“维拉……我的维拉,我还当你长大了……怎么还是和小时候一样软弱?那些贫民并不值得——”
他霍然起身,一言不发地行了礼,轻声说到:“……我明白了,我会考虑您的意见的,那么,我先告退了。”
从王后那儿出来后,拉杜安开始在王城里奔走。
快一点,再快一点。
他动用了这两年积攒下来的大部分人脉,就为了让普贝佩耶腾迈收回成命,并做了两手准备——如果国王没有松口的意思,那就尽管顶撞他,然后让国王找个由头把自己贬出宫去——就是这样一来,之前的谋划多少都要作废了。
但他不怕从头再来。
表面上,不少人把这当成了一场作秀,在王子终于把国王惹得不耐烦,把他暂时“请”出国都后,他那游刃有余的态度,还让不少人疑神疑鬼地认为,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手段。这位长子,文质彬彬,手段却不软,惹得贵族们颇为咬牙切齿。
这时候的他可管不上那么多,骑上早就准备好的马,一路风雨兼程地往那记忆中的故地赶,他祈祷着马能快一些——他知道自己无法救下所有人,但是——
……但是,他还是来晚了。
城市内满是萧条,绞刑架空空荡荡,唯有未被洗去的陈血为后来者披露了一些状况,人们还沉浸在互相告发的末日氛围里,修女们不敢踏出门一步,缩在神像下祷告;他推开了城市议事堂的门,肃杀之意化作了他身后无形的披风,眼神阴郁的男人扫过了本地的领主、地主们,嘶哑着嗓音问:“处决名单呢?”
掌事的本地贵族还以为这是个从王都来诘问情况的,恭恭敬敬地对这位骑士老爷鞠躬:“这位大人,我们都已经处理好了,勾结在一起作乱的市民,还有那些乡巴佬……”
“我问你名单呢!”他粗暴地呵斥了一遍。
“名单?唉,这哪需要什么名单。”主事人惊愕道,从古至今,只有通缉令上才写上名字、绘制相貌,那些身份低贱的暴民,谁会去记他们的名字啊!
不等他回答,而他也知道自己等不到回答了,男人转身离去,又是一路急驰,往周边的小镇一路打探过去,他还抱有一点侥幸心理——万一、万一他们都搬走了呢?日子不好过,他偷偷给他们寄过不少钱,他们完全可以搬离这里,去往更好的地方生活……
他用肩膀撞开了那道熟悉的木门,寂寥的光落在空空荡荡的房间里。
“……有人吗?”他轻声问。
屋内的一切摆设都照旧,仿佛主人只是出门放牧了,但眼见的他注意到了墙上的蜘蛛网,以往,这种东西是不会出现在这里的,尽管这是一座由人搭建的木屋,其主人却是热爱情节的。
“我回来了……”他垂着双手:“你们在这里吗?妈妈……?”
——严酷的、不可战胜的现实是什么呢?
如果由维拉杜安耶腾迈来回答,那不过是咽气前的一抹不甘,他躺在病榻上,脸颊边尽是软弱的泪水,在神父进来祷告之前,他说:“我要死了,我要死了……我死了,这场战争怎么办,我的父亲母亲怎么办……他们会伤心,会迁怒,我……”他呜咽着,仿佛在朋友的目光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即使,他已经无力回天:“你能不能代替我……求你了,费雷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