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回响(44)

2025-10-19 评论

  说到底他也没见过其他卵巢,很难对比出个什么结果。

  他又累又困,紧绷了近20个小时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下来,眼皮越来越重,居然就这么睡着了。

  =====第一卷·潮起·完=====

 

 

第32章 食言而肥

  经历过那样跌宕起伏的若干极端情况,生死来回数度,恐怖经历无限,按理说,这样的精神状态该让人在今后无数个日夜都难以入眠,可童昭珩却反常地睡得格外沉,连个梦都没做。不知道过去了多久,他猛地惊醒过来,眼睛倏地睁开,一瞬间大脑空白,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

  因周遭总是黑漆漆的一片,此刻又极度安静,他已经失去了对时间的概念,恍惚间还以为自己睡了很久,看表才发现仅仅过了一个多小时。

  从床上坐起来的那一刻,饥饿感顿时蜂拥而至,他一脸毛躁地坐在床上,卡顿的脑瓜重新转动起来,砸吧着嘴琢磨道:也不知道放眼整个亚特兰蒂斯,究竟有没有能吃的东西。

  空气依旧冰冷,他裹着毯子跳下床,掰亮一根冷光棒开始翻箱倒柜。他翻了桌柜、查了药箱,又拽开墙角堆着的破旧铁柜,好容易从诊疗桌下拖出半箱矿泉水,一口下肚简直透心凉。

  由于实在饿得慌,童昭珩咕咚咕咚猛灌了大半瓶凉水,只可惜喝完后饥饿感非但没有丝毫减轻,胃里反而更加空虚,胃液翻腾的感觉愈发清晰,简直前胸贴后背的。

  终于,他在一堆乱七八糟的药品盒子后面发现了两袋小饼干。然而包装纸早已发黄,封口处有些破损,标注的保质期赫然已经过期两年。童昭珩将其拿在手里,盯着瞧了半天,又凑近嗅了嗅——一股油脂变质的气味。他举着那袋饼干犹豫半晌,终究还是咬牙把它们放回原处。

  哎,真就一点吃的也没有吗?他慢吞吞地爬回病床上,忽又被他刚才扒拉出的一摞诊疗资料吸引了注意。这些就诊记录时间全部集中于2016至2018年,不晚于2018年初,和普罗米修斯实验的记录几乎完全重合,但更重要的是,只是粗略扫了一眼,“幻觉”、“情绪失控”、“记忆错乱”之类的词语便出现了好几次,几乎写满了每一份。

  童昭珩随机抓起几叠记录,就着冷光棒,盘腿坐在床上读了起来。

  「时间:2016年12月5日」

  「就诊人:林文静」

  「主诉:」

  「患者自述有耳鸣/幻听:“耳朵里一直有低沉的震动声,像海底钻井打桩的声音。” 」

  「患者走路频繁撞到门框,患者自述“眼睛看到的和身体感知的距离不一致。”  」

  「患者自述看直线物体时偶尔扭曲成波浪形,或有认知失调。」

  「医生处理:」

  「诊断:前庭功能紊乱,建议避免接触振动环境。」

  「开药:改善内耳循环药物(具体药名是一个潦草的手写处方)」

  「备注:无 」

  「时间:2017年3月18日」

  「就诊人:张浩」

  「主诉:」

  「患者自述“总觉得时间忽快忽慢,手表和手机时间对不上。” 」

  「反复检查实验室抽屉锁扣,“明明锁好了,总觉得没关严。”或有轻微强迫症,但此前生活中从未有过类似强迫行为,为最近出现的。 」

  「有监控记录患者夜班时无意识关闭通风系统,清醒后无法解释动机。」

  「医生处理:」

  「诊断:焦虑引发的强迫行为,建议调岗至文职。」

  「处置:暂批两周病假,要求每日心理评估。」

  「备注:无」

  「时间:2017年7月9日」

  「就诊人:王雅茹」

  「主诉:」

  「患者自述右手间歇性刺痛,“像被针扎”,但检查后发现皮肤并无损伤。」

  「患者曾用刀片划开手臂寻找“钻进皮肤的虫子”,被同事发现后制止,送至医疗室观察。」

  「将消毒水气味描述为“发臭的咸鱼味”。」

  「医生处理:」

  「诊断:幻觉型精神障碍,强制转三甲医院住院观察。」

  「处置:约束防护,注射镇静药物。」

  「备注:患者岗位涉及深海生物样本管理,发病前两周未戴手套操作。」

  「时间:2018年1月12日」

  「就诊人:陈小雨(实习生)」

  「主诉:」

  「患者突然无法说话,丧失语言功能,只能发出“嗡嗡”声,初筛耳鼻喉无功能性性障碍。」

  「在实验日志上画满杂乱螺旋线,患者表示“感觉有东西在脑子里转。” 」

  「脑电图显示异常慢波,但无法确诊癫痫。」

  「医生处理:」

  「诊断:急性癔症性失语,建议居家隔离。」

  「备注:患者离岗后症状自行缓解,但拒绝返回原有岗位,但实习期未结束,暂时安排在B2做志愿者导览。」

  童昭珩往前翻了几页,找到一份医务室年度总结,其中统计了有记录的所有异常病例,其中光是2017年一年就登记23例相似症状,对比2016年仅1例十分反常,彼时也引起了医疗组的关注。上面还特别备注了这些异常病例主要集中在“普罗米修斯实验组的深海环境研究部门”。

  其中最为高频症状是耳鸣,近七成的患者都有中招,其次是空间感知错乱(52%)和强迫行为(33%)。

  医疗组也采取了一些对应措施——17年6月起,医疗组向上级反映后,强制深海环境研究部门全员工作时佩戴防护耳塞,可惜效果存疑,患者后续仍在陆续反映有某种穿透力很强的低频声,根本无视耳塞,直接传递进了人脑子里。三个月后,在2017年9月,亚特兰蒂斯又增设了心理干预小组,但没多久,这些外聘的心理咨询师就因压力过大申请调岗了,文件里甚至还有他们的调岗申请附件,时间相隔不过几周空档。

  文件最后有一段彼时医疗室负责人的手写备忘,名为“待解决问题”:

  「患者症状与实验室设备低频噪声的关联性证据不足(上级拒绝提供环境监测数据); 」

  「实习生陈小雨康复后称“听到的声音有规律节奏”,疑似与设备运行周期相关。」

  童昭珩越看越不对劲,就算海底这种不见天日的封闭环境里可能更容易引起工作人员的情绪问题,但不管怎么说,这也太频繁了,而且全都是一些和神经类有关的幻觉障碍。

  而且“听到的声音有规律节奏”,是幻听?还是某种设备运行的白噪音?如果是前者,可能时间长了确实会让人抓狂。

  不知怎的,他忽然想起冼观此前给他解释过的信息熵——深海之心曾经捕获过某种信号,被错误判断为了意识信号,但解码后发现只是一些无意义的规律信息,会和这个陈小雨听到的声音有关吗?

  亚特兰蒂斯,到底还隐藏着多少秘密?

  “冼观?冼观?你能听见吗?”童昭珩朝房间四个角落喊了几声,又爬到桌子上冲着黑洞洞的监控摄像头挥手,“哈喽?你在吗?我有话要问你。”

  喊完之后,他贼眉鼠眼地等了一会儿,但四周依旧静悄悄,连只蚊子都没有。

  “我饿了!我是一个普通的人类,再不吃东西要饿死了!”他继续喊道,一个人的声音在房间内回响,“我好像有点低血糖了,我脑瓜疼!”

  从外人的角度看,我这样更像神经病吧……童昭珩从桌上爬下来,走到门边,又不死心地回头说:“我要出去咯?我要出去捣乱咯?”

  他的独角戏根本没有观众,童昭珩狐疑地嘀咕道:“真看不见我?”

  可之前冼观分明不知怎的知道了他是上吊自杀的,并且在他一顿无头苍蝇般的疯跑之后,还精准地在走廊抓住了他,难不成只是蒙的?

  他手腕一用力,出乎意料地,门没有上锁。门把轻松旋开的同时,一股冷空气迎面而来,童昭珩立刻打了个冷颤,同时觉得胃里更空了。他回头把毯子捞起来裹在身上饶了一圈,抱着胳膊,小心翼翼地来到走廊上。只是往前没走几步,头顶忽然响起一阵电流的滋啦声,广播里,一道熟悉的嗓音响起:“你又要干什么?”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反派二姐 克苏鲁 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