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敷出身寒门,本不入仕途。那年太武帝携宠妃出大都祭天,宠妃机缘巧合下得李敷之文,称其国之良才。太武帝爱屋及乌,亲自提携李敷入仕,那宠妃可谓是李敷的伯乐——她正是长寿王爷的母妃。
李敷因感念知遇之恩,太武帝驾崩后,确是常常前来长寿殿走动,冯小九也见过他几次。只是,同他这弟弟李奕素无往来。
自皇上亲政以来,冯太后已绝少同朝中大臣交往,一应场合皆是交由皇上出面。即便是后宫之中,也由皇后李氏统管,她甚少插手。
“就说我不便相见,命他望门谢安吧!”冯太后挥挥手,这便想了了这层麻烦。
内侍又说:“李尚书之弟李奕李大人今晨在朝上已见过皇上,皇上见其果敢骁勇,已赏了他宿卫监。命他看守文明殿,守护好太后娘娘的安危。他今日前来,一是给太后娘娘行礼,二来,也是到主子跟前点个卯。”
“既这么着,就叫了他进来吧!”冯太后放下卷起的衣袖,哪里还有几分太后的模样,“听闻李敷这个弟弟相貌堂堂,我倒要见识见识。”她指着身边的几个婢女,“你们也睁大眼睛瞧好了,也看看这宫外头的男人都长着什么样,好歹也不枉来人世间走上这么一遭。”
婢女窃笑不已,扶了冯太后要往正殿里去。冯太后挣脱了她们的搀扶,她哪里就老到那地步?想来不过二十有四的年纪,换在平常人家,正是做主母的年岁。
“不往正殿去!就在这里,我也懒生再换朝服,就挨在院子里见了这李家少爷便完事,哪里来得那么些规矩?”
她懒着照规矩做,累及他们这些侍候的人,无端挨了皇上多少的责骂,说什么对太后不尊不敬。
冯太后拨了拨手边刚扎了秧子的草绣球,内侍已领了李奕大人上前。
李奕远远地见了院子中央立着的那抹倩影,风吹着草绣球掀起一波波的浪花,带着她的晕光一层层传到他的眼底。
十年了,整整十年了,十年不见。可是,过了十年,他们终于再见。
站在草绣球的边缘,他双膝微曲,朝着她……跪下。
“宿卫监李奕请太后娘娘安,太后娘娘大安。”
冯小九心头微怔,偏过头来向他望去,远远地隔着那层层叠叠的草绣球望着他,好似隔着生死天涯。
风掀起她的发丝,丝丝凌乱,却又缕缕入扣。
不知是眼前这突来的李奕,还是这日头着实太盛了些,她眼前一黑,眼见着就要跌倒。李奕一边长驱直入,一边小心越过草绣球,冲到冯太后跟前,紧紧扶住她。
已是暮春,这宫中和暖恬宜,她的手,却冷得似冰。
扶着他,她总算是稳住了身形。在他的怀里抬起头,望着近在咫尺的那张脸,她恍然隔世。
挣脱他的搀扶,她细细地打量了他片刻,“李大人长得颇似我的一位故人。”
李奕只做不明,“天下之大,人有相似不足为奇。”
“是了。”冯太后笑吟吟地点着头,“乍看之下有几分相似,细看了又不太像。我的这位故人长年缠绵病榻,哪有李大人这副伟岸之躯。回想往事,总是我搀扶着他,他孱弱的身子哪里有力气扶住我,更别说如此迅捷之势了。”
李奕弓身请问:“不知太后娘娘说的是哪位故人?”
欢迎您访问言情小说大全,最新言情小说超速更新!“城阳康王拓跋长寿。”她毫不隐瞒,“你漂泊多年,常年不在大都平城,约莫不曾听过他的名讳。论起辈分,他是当今皇上的叔父。只因他生来便带喘息之症,太武帝赐他‘长寿’二字,宫里人多称呼他为‘长寿王爷’。”
“李奕虽远游多年,然于平城之事略微知晓,只是近十年这位长寿王爷都失了消息,不知是否还长寿于世。”
李奕一席话叫冯太后频频侧目,长长地打量他许久,冯太后单落下一句话:“想来,定是好端端地长活于世,万寿无疆。”
***
来日起早,宿卫监李奕便入宫当值。巡视完宫掖,他便停在了太后的文明殿前。守在殿门外,一抬眼便瞧见皇上的仪仗。
跟随皇上的内常侍把着门口,李奕忙上前攀谈起来:“内常侍大人,皇上来给太后请安?”
“李大人弗入宫,自然是不知的,皇上对太后娘娘的孝心日月可鉴。平日里可谓晨昏定省,即便朝政再忙,至多隔上一日不来,第二日定是要来给太后娘娘请安的。”
李奕守在殿门外,遥遥地望着殿内那对名义上的母子——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于佳
拓拔长寿
冯小九
帝王将相
波折重重
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