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宽容孙家这么多年,养出的绝不是什么蛀虫,没准都算得上蟠龙了!让孙家寻个好机会是不是还有裂土封王之势?
再想想孙家的商队,据六弟打发回来的亲信说,抛开兵员的水准,单论船只~大~pào不比看守两江海域的都督府差上什么!
父皇您看到这些,该作何感想?
此番孙家自取灭亡,还省得我罗织罪名的力气。
二皇子多少有点只等大仇得报的扬眉吐气之感,谁知他还没得意足足半天……就起风了,一刻钟之后便成了狂风大作……六弟还在海上呢!
二皇子好歹还有点理智,知道这时候他这身板绝对是拖后腿的,只能青着脸命人出门去传令。等都指挥使赶来的时候外面已是瓢泼大雨……都指挥使也是在战场上搏过几次命的一员猛将,可这会儿他双腿都有点软:就这天气,万一运气不好……六皇子有个好歹……还不如让孙二牵连一下呢!
这时候抱怨一点用都没有,二皇子只能吩咐都指挥使带人去码头等消息。谁知他命令刚下,都指挥使刚刚告退,一声炸雷便震得他耳朵都嗡嗡作响,数息后他回了神,湿了肩膀的管家已然躬身站在他身前。
“肃王回来了。”
这一句话真是比什么都管用!二皇子瞬间就jīng神了起来。
六皇子此时大步迈入房中,也不跟亲哥哥客气,把大氅一脱,帽子一丢,冲哥哥拱了拱手,便径自坐下道,“腿都麻了,跟冻得似的。”
纵然是bào雨倾盆,杭州依旧算不得冷。六皇子只是在船上遭遇风làng,双腿双臂吃劲太久,导致四肢僵硬又酸痛。
趁着弟弟抬头,二皇子才在他额头上瞧见了几道擦痕,他还来不及关切几句,就听弟弟抱怨道,“孙二运道可真好!”
二皇子拍拍弟弟的肩膀,诚恳道,“你能平安归来,运道比他更qiáng。”说着赶紧又派人传令都指挥使:不必麻烦,六皇子安然归来。
六皇子等二哥吩咐完,才道,“罢了,也是我贪功了。隔行如隔山,以后我得在水军这儿再用用心。”
二皇子道,“你且去歇歇吧。”顿了顿又笑道,“容家在海上也有几条船,孙二你若真是抓到了,反而不好处置。”
二哥说得是。万一抓到孙二,太子哥哥来信让他灭口或者放人,听或者不听都很棘手。
六皇子点了点头,便起身道别,“不瞒二哥,弟弟也是累坏了。”
却说回到自己的院子,六皇子忙着泡澡更衣,之后召见留手的幕僚的说话,总之这一晚没去找也没去召宝钗伺候。
直到莺儿来报,说王爷房里的灯已然暗了下去,宝钗也不知道该庆幸还是失望。
她白天收到了父亲写来的家信:家长里短足足写了好几页,最后一页却忽然一反常态,反复提及她陪房的名字。
宝钗把陪房叫到跟前问话,这陪房跪在地上,声音极轻,“舅老爷做官,孙家出了力。太太几年里往舅老爷那儿送的银子,至少有六成都进了孙二老爷的府里。”
☆、第38章
宝钗好歹也是贤妃娘娘挑来的侧室,她入王府的时候不仅带了大丫头莺儿,还捎了陪房——陪房一家子可是薛桓为宝钗jīng心挑选出来的薛家老人,而且这一家子各个顶用。
六皇子的正妻,也就是肃王王妃向来不爱乱计较,于是便让这陪房一家子继续伺候宝钗,并许他们以采买之名出入王府,还把婆婆贤妃指给她的一个嬷嬷放到了宝钗屋里。
这个嬷嬷也不爱生是非,来到宝钗身边也是想着平静养老,因此话没问到她头上,她绝对是一言不发。
而王妃这番大度,背后也是有缘由的。
六皇子也就两个侧室,一位是在宫里就伺候过六皇子的老资历的宫女,另一位就是宝钗。
宝钗的父亲是七品县令,原先是皇商,家产逾百万,又与几家勋贵联络有亲,这样的侧室对六皇子的大业襄助颇多,最起码银钱上就不必犯难。
更别说上面还有婆婆贤妃看着,王妃自然不能去做那个“恶人”:若是将来……能有那么一天……不还是要传给她儿子?她生了王爷的嫡长子,根本就是立于不败之地。
王妃的心思宝钗还看不透,进了王府只是觉得王妃不难相处,王爷虽然略显淡漠,但对她亦是不薄,总之她的日子很不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