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元春晋升记_作者:Fahrenheit(121)

2017-09-30 Fahrenheit 红楼

  赵之桢如此开明,还是因为他有个极厉害的养母:贵妃算不上“gān政”,但她的见解不凡,乃是圣上都亲口认可的。

  元chūn坐在赵之桢手边,把李敬的信翻来覆去看了足足三遍,才小心道,“韩大公子这是想给您送钱呢。”

  跟王爷说正事,最好还是直来直去。

  赵之桢气闷不已,“我看着就是副缺钱的模样?”

  元chūn劝道:“谁不爱钱呢?”想了想又低声道,“要么给官儿做,要么有钱拿……不是常理?韩大公子只是按常理揣测您的心意,没成想猜错了。”

  赵之桢听说,反而来了兴致,“这么说,这钱我该拿了?”

  元chūn把心一横,“李将军这个位子,威bī利诱绝不会少。譬如这次,gān股若是拿了,李将军怕是得……不知道给哪位腾地方了。”

  我可不是挑拨!太子妃她哥横竖前程是没了,又把您得罪了,他当然不怕得罪得更深一些,反正您没法亲自动手砍打砍杀。

  赵之桢抚掌道:“不错。”元chūn的弦外之音,他听得分明,同时还生起股默契之意。

  话说,费家在北方耳目众多,李敬前脚收下这份gān股,隔不了几天,御史参他的折子就能出现在圣上眼前。

  亏空事发,费大公子定是一生闲职,但费家却始终不可小觑。当然,这一家子若是没什么家底和人才,哪里轮得到他家出个太子妃。

  赵之桢深吸了口气,“不瞒你说,父皇看中了韩家。”

  新王妃的人选跟前世一样的……元chūn恍然,“难怪您这样为难。”

  赵之桢忽然问道:“你不担心?”

  元chūn自认重生归来后,她尽己所能改变了许多,无论是自己还是亲朋,但她的手显然伸不了太长。可韩家这么早便跟赵之桢有了“瓜葛”,她多少有点意外。

  也许这一世……他也更值得依靠一点?元chūn眨了眨眼睛,“有您在呢,我担心什么?”

  赵之桢微微一笑,只把元chūn揽在怀里,却什么都没说。

  说心里话,如果刘娡当时能善待晗儿和元chūn,他也不吝惜到圣上面前去求qíng:毕竟刘娡不仅不是主谋,还让娘家拖累了,而且……祸不及出嫁女。

  这一回的韩家姑娘,据妃母所说,是个老实人……反正甭管人品如何,总之有个不安生的哥哥。赵之桢那股子的恼怒悉数都记在了韩家的账上,同时又腹诽道:父皇,您真是要让韩家助我吗?

  转眼一个月匆匆而过,守丧期满的赵之桢独自一人到各处应酬。

  而出了正月后,赵之桢便奉父皇之命到郊外大营用心练兵去了,兵部那边据说弄出了些新鲜的玩意儿,也需要将士们仔细演练一番。

  话说,圣上终于下定决心,要去了北狄这块心病,至少一场大战下去,能让北疆安生五六年。

  否则这次北狄人吃得太肥了,纵然拿大齐没有办法,但抢夺东北若gān部族却是板上钉钉。若真是让北狄人得逞,在东北负富饶的土地上扎下根来,那可就成了大齐的心腹之患了。

  开chūn后便是大比,而三年一度的大~选~也在贵妃的主持下cao办了起来。

  比起王府嫁进来新王妃,元chūn显是更关心哥哥贾珠的chūn闱。比起前朝,本朝的进士都要年轻一些,以二三十岁居多——毕竟中进士之后要从七品八品做起,若是年纪太大,等到七十致仕时恐怕连五品还没熬到。

  正所谓人到七十古来稀,又有几个人真能活到七十?因此若非才学有独到之处,考官们也不会取中这种将来只能做十来年官的士子。

  哥哥贾珠明年就三十了,说穿了不过还有两三次机会——元chūn心里清楚,一次不中下次想一鸣惊人……差不多就是做梦了。

  趁着王爷和姑父都在京中,这次正是最好的机会。

  元chūn心里多少有些忐忑,面上倒还把持得住,但向来贴心的赵晗见状便暗地里打发人到外面去打听……回来还跟元chūn“报告”:与荣府二房大公子结jiāo往来的都是颇有名气的才子……不过多是寒门出身,且是荣府的老乡。

  哥哥回金陵除了读书应试,果然也没闲着……元chūn闻言心神大定,郑重向赵晗道谢。

  赵晗忙不迭起身回礼,“侧妃折煞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