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上马,怒马鲜衣的少年,身影渐渐淡出视线,直至消失不见,再也无处寻觅,李恪握紧了长袖下的手,此次一别,余下的就是没有归期的等待……
马背上,李治握紧手中的缰绳,跟在李世民身后,直到出了城才回头望了一眼,然而却已经看不到那人的身影,自嘲的笑了下,刚刚还好似很潇洒很决绝的让自己不回头,真的看不见了却又开始想念。
从长安至辽东距离如果在现代只需一日既可以抵达,在jiāo通不发达的古代就不只是几日可以做到的,尤其还是这种大规模的行军,所以前一个月他们每天都在赶路,生活可谓是艰苦枯燥。
在到达柳城之时已经是chūn暖花开的时节,在这花开正盛的日子正式拉开征战辽东的序幕,李世民令李绩与李道宗开路,几日后李绩部队从柳城出发,大张声势,假装要通过怀远镇,而秘密派部队北上直趋甬道,暗度陈仓,出其不意进攻高丽,高丽兵大骇。
几乎同一时间,李道宗领兵数千人到达新城,折冲都尉曹三良带领十多个骑兵直压近城门,城中人惊恐不安,没有人敢出来应战。营州都督张俭率领胡族士兵做为前锋,渡过辽水,直趋建安城,大败高丽兵,斩首几千人。
捷报再传,李世民心qíng大好,李治也同样兴奋,虽然初来的时候对着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很不习惯,尤其是血腥的厮杀场景,让他一度做了好多天的噩梦,可毕竟也是个男人,很快便适应了,余下的就是对征战沙场的渴望。
前面的胜利几乎是没有任何的悬念,这与唐军在周边民族积威已久有很大的关系,在这几场战争中,敌方看到来势凶猛的唐军,很少有抵抗的,很一致的采取闭门自守的态度。当然战争的胜利与所用的策略也是分不开的,唐朝用兵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兵贵神速。常常采用长途奔袭或隐蔽进军路线的方式,突然出现在敌军面前,把敌军吓得魂飞魄散,达成攻击的突然xing。
紧接着李绩李道宗等人攻下盖牟城,俘虏二万多人,获得粮食十多万石。而水路之上张亮率领水师从东莱渡海,袭击四面环水的卑沙城,张亮令部下在夜色的掩护下登城,也获得了胜利攻下了该城,并俘获男女八千人。
一连串的胜利令李世民心中起了一个念头,那就是在鸭绿江举行阅兵仪式,这是上百年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得以在鸭绿江边阅兵。只是由于距离远,李世民并没有赶去,而是派人代表他,错过了这场阅兵李治非常的遗憾。
正当李世民被沼泽阻挡在辽泽之时,李道宗也遇到了征战以来的第一次麻烦,相较于战争开始的突发奇兵制胜,现在高丽已经反应过来,援兵也已经到来,同样的方法很明显已经不再适应,而李道宗遇到的正是高丽的第一支援兵,步骑兵四万多人,而此时李道宗手上只有四千骑兵。
帐营中气氛沉闷,陷入僵持之中,是战是退这是一个很重大的决定,迎战,兵力悬殊太大,很有可能会一败涂地;退等援军,将士们又不甘心,这不是他们的风格,避而不战是他们的屈rǔ。
沉默了许久,李道宗缓缓开口“敌人仗着人马众多,肯定会有轻视我们之心,可是他们远道赶来十分疲惫,迎头痛击他们就未必不会取胜。而且我们做为前锋,正应当清理道路以等待皇上的到来,怎么能再把敌人留给皇上呢?这一仗一定要打”
“说得好,我大唐的好男儿又怎么会被着几万敌军吓退”李绩拍案附和,“不遇上qiáng劲的敌手,又如何能显示出壮士的威风呢?所以这场仗不禁一定要打,而且还要大的漂漂亮亮,打出我大唐的威风来”
两位将领拍案定音,其他人雀雀yù试,立刻整军驱马bī近对方,面对超出数倍的敌人士兵们不但没有露出怯意,反而斗志昂扬,一张激战瞬间展开。本应处于劣势的唐军却猛烈出击,高丽兵始料不及,一时间手忙脚乱的应战反而处于了劣势。
只是在任何时候总会有一些不合群的人,行军总管张君在壮烈的战争中逐渐心生惧怕,本应一往直前却不顾及他人带人后退,行军打仗配合很重要,张君此举给了敌人可乘之机,一时间几个士兵丧命于敌人的倒下。
张君的举动很快被李道宗发现,迅速的做出不久,李道宗收罗其散兵游勇,登上高处观望,见高丽军中阵形混乱,便即刻率领几十名骁勇骑兵冲击他们,同时李绩又领兵助战,这才挽回了局面,避免了失败的结局,又一次打败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