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贵女_作者:双子座尧尧(365)

  其实,如果只是福王征地也不算什么,那几条街上的住户虽然不能多赚钱,但也能得到差不多的价格,麻烦点,搬到别处去就是。自古被皇亲国戚qiáng占了地的老百姓多了去,在大周,在当今皇上治下,已经很不错了。

  遭就遭在,书杰这个文武双状元一出,加上书瑶的“福星”传言,夏宅三兄妹的白虎红狐、米雪豆腐……如今连福王都慕名而来建福王府,玉林镇地灵人杰的“福地”名声一夜鹊起。

  不少提前得到消息的人也跟风,纷纷到玉林镇上买宅子,玉林镇的地价一日三跳,步步高。

  书瑶大惊,前世,福王不是在四年后才征地的吗?今年怎么整整提前了四年?还好她们进京前就已经购买了不少小院子。后来巧味居生意火爆,书瑶又让大哥请王喜帮忙买了几个院子和铺面,当然。书瑶指定了区域(避开了西塘街那片)。

  书杰只认为妹妹觉得京城房子贵所以喜欢在玉林置业,也没有意见。这个妹妹人小鬼大,总是有她的道理。

  因为玉林镇的特殊位置,宅院和铺面很容易租赁出去,买下后只会升值不容易贬值,王喜倒是没有怀疑什么,毕竟玉林镇是夏家三兄妹的根不是?至于指定了片区,王喜也只归因于个人喜欢。

  柳妈妈听到书杰带回来的消息乐得合不拢嘴。她家姑娘就是福星啊,之前在玉林镇上买的那些院子、铺面这下都要数倍升值了!

  书瑶“突然想起”什么,拉着书杰的手:“大哥,那李叔、李婶、还有阿娟嫂他们怎么办?房子都变贵了。他们不是都买不起了?那他们是不是就没有房子住了?”

  书杰回来的路上就在想这个问题,那些街坊家里的qíng况他差不多都清楚,阿娟嫂、孙大媳妇这几年在米雪豆腐坊做,家里收入已经好很多了,但他们两家的负担都重。要攒下一大笔银子来承担现在玉林镇的房价是很困难的。还有九斤嫂,听说开chūn的时候许木匠大病了一场,把家里的积蓄都花光了,当时梅姨还代书杰三兄妹给九斤嫂送了五十两银子、半根人参过去……

  这会儿妹妹问起,书杰正好把自己的想法跟弟妹商量:“瑶儿、文儿。西塘街上的街坊们帮了我们三兄妹很多,如果不是他们,爹娘的后事、还有最初夏府、甄府的那些事,我们都不知道能不能……

  瑶儿、文儿,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所以,大哥想把那些院子以当初买来的原价格卖给有需要的街坊们,或者便宜点租给他们,那些街坊都是十年的老jiāoqíng了,都是信得过的人。”

  “瑶儿没有意见,都听大哥的,瑶儿希望那些叔伯婶子们都有地方住。”书瑶很高兴,大哥的想法与她不谋而合,这本就是她当初买房的初衷。他们不缺那点钱,何况她还买了几个铺面,现在是卖是租都赚翻了。

  书瑶庆幸的是,她本着“先买先安心”,“时间长好挑选”的原则早早下手了,若是一心想着四年后才需要,拖到现在就来不及了,就得多花一大笔冤枉钱。

  书文一向就不是个小气的,自然没有意见:“我也听大哥的,如果爹娘在,肯定也会这么做。”

  柳妈妈很是欣慰,现在身份变了,环境变了,这三个孩子善良的本xing却丝毫没有改变!并不是他们因为有钱而不在乎,相反,这三兄妹都不是奢侈的主,衣食住行依然保持着“舒适就好、够用就行、làng费不好”的思想。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一个铜板都不会làng费。

  书杰三兄妹心意一致,都开心地笑了,也就不再愁这事。反正再过十几日他们就回玉林镇了,正好顺便处理那些院子。

  待书瑶一个人回到屋里,站在窗边看着窗外月影婆娑,柳叶轻舞,心qíng像月光一样清澈:爹,娘,瑶儿做到了,我们兄妹姐弟三人总算有机会报答街坊们两世的恩qíng!

  两世的恩怨qíng仇让书瑶深知,看人,不能只用眼睛看耳朵听,要用心去体会,

  如今,书瑶是真正的官家小姐,还是动辄进出皇宫的“小贵人”,想巴着他们三兄妹、讨好金喜达和书杰的人大把。可是,在书瑶心里,像西塘街街坊那样珍贵的“人qíng”却不易再有,那是经过两世考验的人xing。

  是,那些街坊都是些简单、贫穷、甚至粗俗的“市井小民”,但是,他们三兄妹本也是市井出身,这没有什么不好,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甚至,市井里的珍贵qíng分是他们最值得珍惜的东西,也是他们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