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清北考科举_作者:不就山(57)

2025-04-30 评论

  抬头见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他狼一样的眼睛眯起,讲着口音奇特的中原话:“赶紧放了我,不然我的部族不会放过你。”

  “还会说官话啊。”

  火把伸到他脸边上,能看清是张轮廓深刻的面孔。

  “清醒点朋友。”

  沈清和只将他的头往地上踩,“现在是新赛季了。”

  首领吱哇乱叫被押走了。

  壮丁轻声喃喃:“幸好之前没得罪他们……”

  赵金山:“……”

  叫喊声持续了大半夜,天边翻出抹鱼肚白时,场子才收拾干净。

  有了对比才有差距,丘泉偏居一隅,郡官们也将他们保护得好,从前只知道他们郡子强大了,但只有模模糊糊一个‘现在过得挺不错’概念的民众,如今看自己真能正面将胡人打败,甚至还俘获了胡人首领,这才真正有了实感。

  竟然赢了!

  他们能打败胡人了!

  苍州最好的潮平郡,能打败胡人吗?不能吧!

  但就在刚刚,他们赢了!

  敌人的血还洒在身上,余热未消,他们却和喝了两斤似的,搬搬扛扛都有无限的力气。

  沈清和留下一起熬了一宿,不时有人来劝他休息,他只是摆摆手。

  这是他们第一次正面对抗胡族,虽然以奇巧取了胜,但纠结的民众和正规军比,只是草台班子。经此一役更得警戒,以防招来更大的势力报复。看郡民人人精神振奋,商量着要聚集庆功,他也将其他话吞回肚子里。

  高兴就高兴会儿吧,其他的日后再说。

  “大人——”

  沈清和回头,赵金山身后缀两个人,颠颠地小跑过来。

  “赵老板。”沈清和上下看他,“这里危险,你可别伤到了。”

  “不敢不敢,有大人庇护,我哪里会受伤嘛。”

  赵金山受宠若惊,他抖了抖胳膊腿,“没想到怎么会突然出这事儿,我刚刚还没说完呢,哈哈小人的意思是,我崇敬大人人品,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还得跟着您。”他堆着笑,故作丧气:“现在做生意不景气,还得靠您赏口饭吃。”

  沈清和笑眯眯看他,商人比他矮,他便微微躬身盯着他努力作笑的脸。

  “行啊,不过我现在下班了,就由薛大人和你对接吧。”他揉揉太阳穴,冲薛不凡大手一挥,“烦请在拟好合作章程到我桌上,我起床要看到。”

  薛不凡按住抽动的眼角,勉强露出一个牛马的微笑,“……和我谈就好。”

 

 

第40章

  “多谢老伯。”

  丘泉郡边上的小石县, 一群书生连声道谢。原本备显潇洒的白衣宽袖因为一路风尘沾了浮灰。沿途都没找到饭铺市集,纵有一兜子钱币也没处花,才形容狼狈至此。

  好在傍晚遇上了砍柴归家的孙老伯, 答应引他们入郡,不然怕是又要风餐露宿一日。

  孙老伯摆摆手, 他从前也是逃荒来的,跑到丘泉才得到人户接济落地生根, 从此便多行善举。

  更何况这几人看上去像读过书的,他见到读书的就高兴, 二话不说就让人进了家门。

  潭萍也是松一口气, 他是当世有名的山水大手, 带着学生出来踏遍山河, 寻钟灵毓秀之绝境。没想到自连苍山下来就不见人烟, 村成荒村井成枯井, 偶有活人也将他们厉声驱赶。他的一幅画作能在画坛被争相竞逐, 在这里还换不来一口热饭, 实在是可悲,可叹!

  孙老伯引几人进院子, 院里一颗枣树正开着花,门前栓了条黄狗, 见生人来警敏地站了起来, 见到前头的老伯尾巴懒散摇两下,又趴了回去。

  屋子是普通的夯土墙, 四角用木头加固了, 平日习惯高屋大院的几人显少接触这样的院落,但也只能暂避于这能遮风避雨之处。

  “一旦远游学,如舟涉江湖*, 也是出来一次,才知道世上还有这样困苦的地方。”

  他们因为游学才短暂留在这儿,可这里土生土长的人却得一辈子困在此处,有人心生怜悯,长吁短叹。

  屋中还有两个七八岁小童坐在桌前,似拿着根枝子在埋头苦写什么,赵老伯进门放下柴捆,先是哎呦一声,快步从柜里取出灯盏。

  “小祖宗们,仔细眼睛!”

  屋里暗,白天将门窗全打开也不顶事,何况现在日头半落了。逃荒路上他的儿子儿媳都死了,就剩下这一双宝贝孙儿,老孙头都是当眼珠子宠的。

  也幸亏他们这样祖孙三人组成的门户,在郡里算那个什么……对了,低保户!每月都有钱币能领,不然就他一个老头子,怎么也养不起两个小娃娃。

  孙老伯转身去烧柴煮饭,屋里就点灯处最显眼,谭萍几人难免都往那处瞧,才发现这两小童竟在写字。

  这倒奇了。

  虽从小不愁吃穿,一次游学将这辈子的苦都吃过了,但也见识更多,知道普通人是上不起,也上不了学塾的。就说他们自己,同窗也都是名望家族子弟,再不济家中也有任职一二,寻常富户也是没资格进的。

  奇怪丛生,便凑到那童子身前看,写的一笔一划,还真是正正经经的字!

  谭萍好奇:“小子,你这些从哪里学的?”

  男童抬头看他,“当然是老师教的。”

  “老师?哪里的老师?这地方还有老师?”

  谭萍瞪了眼快人快语的学生,身后嘴快的立即噤声。

  “是小林老师。”男童吹了口气,将抖落的石墨灰给吹散了,眨着黑白分明的眼问:“哥哥你没有老师吗?”

  “咳咳,当然有。”白衣书生挺直了腰杆,“我们都从百丈书院来,先生都是学究宿儒,当世有名的饱学之士!”

  什么学究宿儒,没太明白,但听起来很厉害。他眼睛亮了,“那你每次考试都能通过吗?”

  考试?

  众人面面相觑,说的难道是科举试?

  被这样注目,他也不能说出半个不来,于是拉出同行好友,展示道:“这是陈兄,今年已经过了州试,第五名的经魁!”

  男童眼睛更亮,他拽拽身旁姐姐的袖子,从一卷白纸中抽了一张,“那哥哥能帮我看看这题怎么解吗?课上老师说的我没太懂。”

  这样的小事自然不在话下。

  白衣学子也存了点卖弄的心思,接过纸来看,晃眼还没看清写的什么,就因这触手细滑的纸张,不寻常落墨的字迹一惊。第二眼才去辨认纸上文字,虽字迹迥异,但看得倒是清楚,只见上方明明白白写道: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雉兔……几何?

  他愣了。

  学过十哲四圣,略通般若毗昙,也从没见过这么古怪的问题!

  见学生面有难色,谭萍起初不以为意,几个都是书院不错的苗子,给个小童解惑自当不在话下。但时间一时一刻过去,打头的学生脸色汗珠都出来了,还是没说话,他才觉察有异,拨开围拢的几人,伸手抽出纸张。

  “……”

  ……看完他也没话说了。

  一直安静的女童先是看他们一眼,转身数落起弟弟:“小杵,你上课不好好听讲,回来还不认真做作业,我明天要去告诉小林老师!”

  “你别说你别说!”叫小杵的小童从谭萍手里将纸夺回来,“我自己做就是了。”

  沉默在几人间蔓延,他们还在想那雉兔问题,凑了半天也没凑出个结果。

  须得亲眼看到那雉兔同笼,才能分说清楚吧!

  桌上男童还在苦思冥想,女童已经将笔搁下,把手中一小沓纸张整理好,放进自己的小背囊里。

  有人终于忍不住问:“所以那个问题,只凭头脚,怎么可能知道有几只兔子几只鸡啊。”

  “当然能知道。”女童不假思索,“上置三十五头,下置九十四足。半其足,得四十七,以少减多,再命之,上三除下四,上五除下七,下有一除上三,下有二除上五,即得*。”她信口说着,随即狐疑地看向几人,“你们真的上过书院?”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不就山 宫廷侯爵 穿越时空 爽文 成长 古代幻想 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