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皇帝这态度,萧宴宁在心里松了口气。
只要他这边不出乱子不被人抓住什么把柄,皇帝哪怕防备着秦家,哪怕没有完全信任秦家,但皇帝会继续重用秦昭这个能臣,那秦昭就是安全的。
京城里盯着萧宴宁盯着秦家的眼睛太多,所以有些事秦家不能涉足一点。
萧宴宁琢磨着眼前的形势,江南是个好地方,势力多,容易隐藏自己。可江南也是个有风险的地方,只要皇帝下定决心去查,总能查出些蛛丝马迹。
如果有些人不想被发现,那很快应该有动作了。
萧宴宁什么都没有,就是有足够的耐心。
他要看看,谁会忍不住,谁先动。
***
江南的事还未查清,京城突然出现了一则流言,说太子得了重病,身体已经处在强弩之末。
流言从天而降,却一夜之间席卷了整个京城。
走在大街上,似乎都能听到人们隐晦的谈论声。
作者有话说:
一月二十号开文,兴致勃勃准备大干一场,结果二月十一号检查出来有卵巢囊肿,当时医生说是好的,但又说卵巢囊肿一般不容易分辨,让三个月后去复查。这期间想不起来就算了,想起来心里就膈应。身为作者,又爱胡思乱想,夜里经常失眠。
到了五月份,又搞了一身荨麻疹,荨麻疹刚开始那几天一天只能断断续续睡三个小时,困得要死但动不动就被痒醒,浑身都是大片大片的风团,太痒了,生不如死的那种痒。以至于我这个肉食动物直接变成素食动物了,水果不吃,饮料不喝,天再热也不喝冰镇过的水,不出门不吹风不晒太阳,实在是怕了┭┮﹏┭┮。不过说实话,这种日子都快疯了,好在控制住了。上周和朋友一起吃饭放纵了下,快吓死了,生怕荨麻疹复发。
今天,早早去了医院,拿到了号,荨麻疹这块继续吃药巩固,在这个医院复查,卵巢囊肿已经消失了,医生说是生理性的不用担心,哈哈哈哈哈哈哈,开心~
也祝大家身体健康,天天开心~
第136章
有关太子身体不好的流言四起,皇帝在朝堂上双眸含着冷意大发雷霆:“造谣储君,动摇国家根本,居心叵测。查,务必要查清楚到底是谁在背后指使人传播这些流言蜚语。”若没有人指使,这些流言蜚语怎么可能一夜之间传遍京城大大小小的角落。
皇帝眼中带着狠厉之色:“若有人胆敢再议论太子,五城兵马指挥司直接抓人。”此话一出,朝堂上数人的眉头轻轻皱了起来。
此时正值流言纷纷之际,京城到处都是讨论此事的人,真要让五城兵马司前去抓人,恐怕刑部大牢都装不下。
眼下皇帝正在盛怒中,百官中大多数人不敢触皇帝霉头,怕皇帝的怒火撒在自己身上。
不过世上的人就这样,有不愿出头的人就有顶着怒火提意见者。
只见秦追出列,他恭声道:“皇上,此举怕是不妥。”
“有何不妥?”盛怒中的皇帝就跟一头暴怒且饥饿的老虎一样,看谁都想咬一口,说出来的话自然也就多了几分冷意。
顶着皇帝冰冷的目光,秦追神色不变,他的语速比往常慢了三分:“皇上,讨论此事之人大多无知,就喜欢凑个热闹。这流言如水,越是强行去堵越是引发人们的好奇心,越是想要去探究、讨论,若因此抓人,怕是会起反效果,到时流言不止,对太子更不利。”
“那秦卿的意思是放任它?”皇帝还是很不高兴,不过到底冷静了三分,说出来的话也多了几分克制。
秦追:“流言既然是关于太子身体的,只要太子出现在众人眼前,流言自然不攻而破。”哪怕再有人讨论,也会有人反驳,而不像现在这样,形势一边倒。
萧宴宁在一旁听着,心道,秦追如果生在现代,肯定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公关高手。
太子这时也出列道:“父皇,儿臣觉得秦大人说的有道理。”
太子稳稳妥妥地站在这里,人虽然消瘦,可身姿欣长,仍旧是一个君子端方温良如玉的人物。看着这样的太子,谁会信那些流言。
皇帝眼中的怒火渐渐消失,秦追看着这一幕,心这才缓缓落下。
户部侍郎张笑看了秦追一眼,以前户部尚书杜检和礼部尚书徐渊曾开玩笑般地提醒他,让他看看秦追如何能简在帝心。这么些时日过去了,张笑看的分明,秦追做事胆大心细随时能洞察帝王情绪。
同样是劝诫帝王,秦追说出来的劝慰之词不像胡游这些御史,硬邦邦的,而是句句都能落在帝王心尖上。
最最关键的是,秦追当机立断。
就好比刚才,他们都知道皇帝被一时气昏了头,若没有人及时劝阻,皇帝事后一定会后悔自己所下的命令。五城兵马司到处抓人,流言管控不住不说,很容易会引起京城的混乱,也会影响帝王在百姓心中的英明形象。
但就是因为帝王处在震怒中,他们这些臣子都在观望都在想,要如何开口才能劝说帝王。
而秦追一个翻眼的时间,就站了出来,心随所动,很快想出了对策,说出来的话并不犀利且那般讨人喜欢。
其实那些话也很寻常,大多数百官慎重沉思过后也能说出来。
然而时机不等人,也许就是片刻耽误,等他们反应过来,五城兵马司的人已经拿着圣旨开始抓人了。
想到这些,张笑再一次体会到了自己和秦追的差距。
此时他甚至想,如果当初皇帝不是为了打压世家,他这个寒门子弟根本不会被提拔那么快,更不会做到户部侍郎的位置。
只能说不愧身份这般敏感却还能得皇帝看重的首辅,一言一行的确值得他好好学习。
希望有朝一日,他张家也能出一个这样的人才。
皇帝心情好了,朝堂上压抑的气氛也跟着消失了,君臣间又讨论了些别的事就很和谐的散朝了。
翌日,皇帝做了个天降吉星的梦,钦天监说是大吉之兆,代表着四海安定,百姓安居。
皇帝大喜,因身体不适,便由太子替他前去京城最大的寺庙上香。
太子出行时,虽不是一路都暴露在众人视线范围,可在寺庙台阶前下轿时,禁卫身后无数围观者都在赞叹储君矜贵非凡的气度。
有关太子得了重病,即将命归的流言就此破碎。
如果有人提及,就会有人反驳,太子那威仪,那神态,面容温雅脸色红润,哪是病重之人。
京城中消息真真假假,慢慢的,大家都不再关注太子的身体如何。
太子有太子的生活,他们有自己的日子要过,平日里凑个热闹,等热闹散去,日子自然就恢复平静了。
这期间萧宴宁很老实地呆在福王府,梁靖闲着没事就来陪他。
流言渐渐消失时,梁靖道:“宴宁哥哥,你说到底是谁做的?”
萧宴宁想也没想:“不是我。”
梁靖想要压下翘起的嘴角,愣是没憋住,他眉眼弯弯:“我知道不是宴宁哥哥,我就是想和宴宁哥哥聊会儿天。”随便找个话题,不一定讨论出结果。
面对他含笑的眼眸,萧宴宁耳朵微热,有点难为情。
没办法,谁让他在人后做过一些小动作。这件事不是他做的,他当然不希望梁靖误会。
萧宴宁:“我也不确定。”
这些天他一直在想,到底是谁放出的流言。
萧宴宁想如果是太子自己,那太子放出这样的流言有何意义。
如果不是太子,那就是说,有人知道太子身体的真实情况,又或者是不知道,但想用这样的流言攻击太子。
后面这个假设有些牵强,太子的地位如果能被这等流言攻击掉,除非是皇帝不想太子坐稳储君之位,然后借流言生事。但明显不是,一直以来,皇帝都很维护太子。
那假设如果有人知道太子的身体情况,那他如何知道的?此时放出这样的流言又想做什么?
逼迫太子出错?
毕竟如果太子身体真到了这种地步,太子肯定不想别人知道,继而动摇自己储君的根基。
现在陡然一个人把事情放在明面上,太子不慌才怪,人一慌就容易做错事,做错事就会被人抓住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