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当皇帝(237)

2025-09-11 评论

  萧宴宁就是因为猜出了皇帝的心思,心情说不出的复杂。说实话,萧宴宁完全没想到皇帝能为他做到这一步,他了解皇帝的性子,心中有丘壑,又处在疑心病晚期,身为帝王,还要玩弄权术折腾制衡那一套。

  皇帝对太子如此,对其他皇子也一样,萧宴宁知道自己也不会例外。

  身在皇家,私人感情往往会被碾压在皇权之中。无论是在后宫还是前朝,都是先有君再有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皇帝在这方面还挺合格。萧宴宁也就靠着没喝孟婆汤成了皇子中的例外,皇帝对他有那么点父子情。

  能有这点父子情不易,萧宴宁并没有想过要耗费这点感情,也没想过会利用这点感情做什么,更没想过皇帝会为他如何。

  所以当皇帝克制住自己的本性,决心禅位时,萧宴宁根本不敢相信,那种心情不是简简单单用感动可以形容的。

  有那么一瞬间,萧宴宁甚至有些惶恐不安。

  他上辈子至死都没得到的东西,这辈子好像都有了。

  萧宴宁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的心情,他有很多话想说,他有很多情绪想要表达。

  可最终,他只是愣愣地看着皇帝,呆呆的,模样还有点傻。

  皇帝心里本来还有点不大舒服,看到萧宴宁这傻里傻气的模样,那点不舒服随着叹息声消散了。他没有成为皇帝时,也称得上是个慈祥的父亲,他带着几个孩子在王府后院钓过鱼,给几个生病的孩子喂过药,驮过几个孩子出王府到大街上玩耍。

  皇帝对太子他们这些人来说,他们先看到的是父亲,然后面对的是君王。而萧宴宁恰恰相反,他一开始面对的是君王,还是个因他身份对他有点戒备心的君王,后来,萧宴宁才有了父亲。

  只能说人和人之间相处的时间点很重要。

  睿懿太子当年那般优秀,得百官夸赞,皇帝也没想过禅位,甚至还时不时想敲打敲打两下,让睿懿太子认清形势。

  而现在这个时间,皇帝七个儿子,两个病逝,一个家破人亡,两个在高墙内反省,一个没什么脑子,在皇帝身体不适且有有一些心灰意冷之际,安安好好在他身边的只有萧宴宁。

  皇帝扪心自问,如果今日不是萧宴宁,换做其他皇子,他还会做出同样的决定吗?

  说真心话,大概不能。

  皇帝不看重睿懿太子吗?睿懿太子是他精心培养的继承人,他当然看重。

  其他皇子在皇帝心中也不是仇人。

  然而皇帝心里明白,在他因蒋太后而昏倒吐血,睿懿太子和其他人哪怕知道事情缘由,能做的也就是安慰皇帝,绝不会杀气腾腾地冲到永宁宫为皇帝找回场子。

  睿懿太子他们是孙儿辈分儿的人,孝字压身,他们心里就算不认同,也不能做出太过失礼的事。

  想到这些,皇帝道:“朕意已决,诏书都已经起草好了,你做好心里准备。”

  不管皇帝心里怎么想,对萧宴宁来说,皇帝现在是因他而禅位。

  萧宴宁总说自己自私,其实他骨子里应该还有点缺爱,只是他不承认而已。所以别人捧出一点真心,他就要想办法回报,生怕难得的温情从手缝中流失。

  萧宴宁看着皇帝:“父皇保重身体。”

  皇帝嗯了声,他有点累了,便让萧宴宁退下。

  萧宴宁出了乾安宫,他走得很慢,宫里的一切那么熟悉。他却像是喝醉了,脑袋晕晕乎乎的,总觉得有些东西自己从未发现过。奇怪的熟悉,奇怪的陌生感。

  ***

  八月初八,太子从福王府迁入东宫。

  天下大喜,皇帝下令特赦瑞郡王、静王暂出宁阳高墙回王府养身体,暂时解慎王禁足。

  九月初三,百官立于朝堂,安王、瑞王、慎王和静王这些人也同在。

  皇帝有意戳他们心肺,特赦他们就是为了让他们站在朝堂上亲眼看着皇位落在萧宴宁手中。

  明雀和观海手捧传国玉玺一个手捧退位诏书站在一旁。

  皇帝端坐在龙椅上,他的手扣在龙椅上,看着众人:“朕承天命二十多载,如今年迈,朕欲退居深宫,以全天命。皇太子萧宴宁仁孝聪慧,可继承大统。”

  萧宴宁跪在地上神色肃穆:“儿臣德浅才疏,不敢承江山之责社稷之重,父皇正值春秋之际,万民敬仰之时,望收回成命。”

  三辞三让,本意是为了避免新皇有篡位之嫌,彰显新皇天命所归。

  萧宴宁在说这些话时,却有着几分真心实意。

  秦追等内阁大臣带领百官,一方面因皇帝退位而痛哭,一面朝萧宴宁拜去,刚被提拔的礼部尚书方郁道:“太子仁孝之心天下皆知,然皇命不可违,请太子受天命。”

  其他人同声要求太子接受天命。

  萧宴宁不允。

  皇帝叹息:“朕近年身体欠佳,精力不足,长此以往恐误国事。天之历数在尔躬,若再推辞,便是违逆天意。”

  萧宴宁:“父皇圣明,儿臣只愿在左右辅佐,不敢受此命。若强以此位相逼,儿臣宁死。”

  安王则带着慎王等兄弟,还有三公九卿等群臣再拜,户部尚书杜检沉声道:“太子孝心天地可鉴,然而神器不可久虚,宗祧不可乏主,还请太子受天命。”

  萧宴宁仍旧拒绝。

  皇帝看着他们,突然就想到了自己当年入京,礼部官员要他以太子身份从入内,他年少轻狂执意不肯,要以皇帝之身从正门入宫,僵持之下,秦太后也是以神器不可久虚,不可耽误吉时为由退了一步。

  如今,宗室亲王和群臣也在以这个理由劝说萧宴宁。

  兜兜转转,身上流淌着秦家血脉的萧宴宁也要坐上皇位了。

  皇帝抬了抬手,示意冯恩扶起萧宴宁。

  皇帝沉声道:“朕意已决,若再辞,便是陷朕于不义,使天下混乱苍生无主,太子顺应天命,当以天下为重。”

  萧宴宁朝皇帝长拜,他声音里带着水气:“儿臣遵命。然儿臣少不更事,父皇需称太上皇,凡军国大事,必先咨禀,儿臣方敢行之。”

  皇帝点了点头。

  观海宣读诏书,萧宴宁从明雀手中接过象征着皇权的玉玺。

  宗室亲王,三公九卿连同朝堂上的其他官员对着萧宴宁高呼万岁。

  礼,至此而成。

  皇帝看着萧宴宁,他既选择退位,就是彻底想通了。

  只是事到临头,心里还是有点酸酸的。

  梁靖在群臣中抬头看着萧宴宁,两人隔了没几步的距离,一个是皇,一个是臣。

  明明是天堑般的距离,然而当萧宴宁的视线扫过他,里面浮起笑意时,天堑已不存在。

  梁靖看着成为皇帝的萧宴宁,心情后知后觉的澎湃了起来。

  萧宴宁是皇帝,可萧宴宁只属于他一个人。

  而且只有他能碰触。

  梁靖的手心、心口都在发热。

  梁靖有些可惜这件事不为人知,但又不是那么可惜。

  梁靖并不希望萧宴宁因这事被天下人议论,他也不想后世人评判他们之间的感情。

  这样也好,萧宴宁私底下的模样,只有他知道,也只有他能看。

  看着梁靖眼中无法掩饰的炽热,萧宴宁眼底的笑意更深了。

  不过他很快错开眼,并未让人察觉异常。

  萧宴宁让群臣平身,意味着新旧政权顺利交接。

  从此以后,大齐的帝王就是萧宴宁。

  太上皇萧珏看着新皇,神色有点复杂还有点欣慰。

  萧宴宁知道皇帝不适应眼下的场合,于是上前恭声道:“父皇可是累了,儿臣送你回宫?”

  皇帝嗯了声,缓缓起身,群臣恭送太上皇和皇帝。

  新皇离开后,梁靖刚刚站起身,身边就围了一些人。

  不只是他,还有秦追等人。

  能站在朝堂上的官员都懂什么叫做趋利避害。

  萧宴宁为帝,梁靖、秦追这些人肯定会受重用,一些官员自然想和他们打好关系。

  梁靖以前独来独往惯了,遇到这么些热情的朝臣,差点没绷着。

  好在他不怎么爱说话,又喜欢冷着脸,很快就脱身了。

  张笑等这些皇帝旧臣看到这一幕,心下五味杂陈。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时不待我 强强耽美文 宫廷侯爵 穿越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