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侍犹豫一瞬,抱起梨花飞天遁地。
小夫郎再清清嗓子,又一名近侍出现在身旁,他便问了值守的情况和人数,又问陈寅和唐末是否也在。
听说两人去了县城,小夫郎皱起眉头。
莫非那两人想弄回婚书。
近侍仿若知道小夫郎的担忧,“两位大人前去建立基站,我们暂时不会离开,吃穿住行用量颇大,需掩人耳目。”
这倒说得过去。
见世子神色松快,近侍赶紧托出陈寅的嘱咐,以换取世子信任,“陈大人让世子放心,没有世子吩咐,大人和卑职们都不会擅自行动。”
小夫郎满意了几分。
“唐大人可是父亲指任过来?”
唐末是天行顶尖近侍,也是唯一配三把雁翎刀的近侍,他出名及早,皇帝曾向父亲要过此人,父亲以其嗜杀婉拒掉。
小夫郎不喜此人,觉得他杀气太重,更害怕他对黎源不利。
近侍摇头,“唐大人自己申请的。”
哦?
小夫郎有些意外。
陈寅这人小夫郎也有印象,算是近侍里最像儒士的人,他若换上圆领袍颇有几分文雅公子的气质,这人素以冷静多谋闻名,一文一武搭配得当,可还是将他追丢,小夫郎心中掠过京中复杂局势,眉头染上一丝忧虑。
等菠萝包烤出香气出来时,梨花穿着干净的衣裳被送回来,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小夫郎从近侍手里接过梨花时闻到淡淡的迷魂香,顿时怒目相向。
近侍立马单膝跪地,“只用了一点点,属下办事不力还望明公子赎罪。”
黎源唤小夫郎的声音从前院传来,小夫郎放缓语气,“小孩子正是长身体,亏损不得,下不为例。”
药用的果然不多,走到半道梨花便醒过来。
她看着空无一人的竹林喃喃道,“哥哥!”
每人分到三只菠萝包,一碗核桃花生豆浆,小的吃不了那么多,便让给大些的孩子,大家已形成默契,断不会将这里的东西偷带回去,黎源和小夫郎偷偷给的另说。
梨花吃掉两个,另一个让给小虫,小虫吃掉三个,把新得的让给大牛。
春狗便不干了,“小虫第一次来黎大哥家还是我带来的,怎么现在有好吃的让给大牛不让给我。”
小虫便把塞给大牛的菠萝包又拿回来,一分为二,一人给一半。
气得大牛跟春狗在院子里摔跟斗。
大牛身强力壮但有些笨拙,春狗瘦精瘦精却十分灵活,一来二去两人打成平手。
小虫没想到两人打起来,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站在院子里劝架。
他希望黎大哥出面阻止一二,回头望去,黎大哥跟珍珠哥哥坐在桌旁看戏似的笑哈哈。
“今天谁打赢了晚上留下来跟我吃猪头肉喝人参酒。”黎源靠着椅子大大咧咧看着院子里,一群小子起哄得厉害。
小夫郎单手支着下巴,漂亮的眼睛微微眯着,腿上趴着阿紫,与他神态近乎一致,懒懒散散看着外面,他见两人玩闹厉害,显然想都留下来,小夫郎才不干,于是缓缓轻启红唇,“输的把黎哥哥布置的算术题做一百道。”
这下两人才算认真,连番较量后,春狗以微弱优势取胜。
大牛也算耿直,不胡搅蛮缠。
夫夫二人却悠哉悠哉地开始点评,自然这些话不会当着孩子的面说。
“春狗适合做生意,人机灵也懂得变通,就是心气有些高。”这类人不少见,农家的孩子也有一两个出类拔萃的,若是能有好先生引导,以后鱼跃龙门不是不可能,黎源就属于这类,要是不走正途,轻者愤世嫉俗,重者锒铛入狱。
黎源记得他有个童年伙伴便是如此,最后跑去非法集.资,他不是主谋,因最没背景,最终被判二十年,黎源倒不是为他叫屈,做了错事自然要受到惩罚,但很多时候,法管治的是百姓。
他不禁想,谁管特权阶级呢!
看似优秀的一些制度似乎也没有起到永久的制衡,因为贪欲无穷。
嗐,怎么想这些。
小夫郎淡淡出声,“那大牛呢?”
黎源想了想,“是个庄稼好手,也能当个不错的匠人,若是在我们那里,走体育特招生也是不错的选择。”
小夫郎喜欢听黎源说那个世界的事情,教育也是最感兴趣的之一。
因材施教并不是后世兴起的话题,自古有之,但在农耕时代还是比较难实现。
但现在不同,黎源说这个世界兴许工业已经发展,商业逐渐走向繁荣,国力昌盛,百姓富足,既然如此为何不实现全民教育。
愚民是为了便于管理,学士太多思想会复杂,但是这个沸腾的大锅若有出口向外呢?
小夫郎想到黎源说的一个词:大航海时代。
初四当日林家上门请黎源两人过去做客。
黎源捡了一块腊肉两只鸡若干点心携着小夫郎前往邻居家。
酒过三巡,林家儿子林帆谈及打算卖掉部分田地,举家搬到江安城近郊,自然镇上的房子也要卖掉。
看得出林帆在江安城发展得不错。
黎源自然恭贺一番,询问要卖掉哪些田地,价格几许。
林帆说出田地位置,与黎源家离得不远,也是水土肥沃的好田,另有几亩坡地,价格颇为合理,但也不算低。
黎源稍加琢磨流露出想买的意思,林帆正有此意,庄稼汉出身都特别爱惜田地,只担心上好的田地落入懒汉手里,令他意外的是黎源居然打算全部买下来。
双方谈好价格便等年后去村里办过户手续。
经过此事,林帆便知黎源是个深藏不露的人,能拿得出这么多银钱购置田地,却没想着修建光鲜漂亮的新房,不过他去过黎源家,虽说是茅草屋,却是极为雅致漂亮的茅草屋,换做是他,也不见得舍得推到重建。
林帆琢磨片刻,询问黎源是否愿意跟他一起前往江安城。
黎源有上京的打算,没把话说死,只说原先年轻不懂事败光家业,现在想先积累点家业再去外面看看。
林帆看了眼小夫郎有些话便没有再劝。
男儿志在四方,他很看好黎源,听闻黎源与新娶的小夫郎感情甚好,若耽于感情耽误事业终归有些可惜。
不过他是有见识的人,不会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另谈起江安城海事局,码头人头攒动,江面舟船如群鸟当空,对海运之事颇为向往。
黎源自然也露出神往之色,等到酒席散去,林家老人让小夫郎跟着去后院装回礼,黎源趁机询问京城的情况,可惜林郎也未去过京城,只听江安城的人说,京城大的一眼看不到头,唯有皇宫地高可见全城,那里自然繁华无比,物价也高。
等闲没有几百两银钱不要上京。
黎源点点头瞧见小夫郎收起话题。
回去的路上黎源接过小夫郎手里的回礼背到背篓,又伸手牵住小夫郎。
“哥哥,你想看看大海?”
黎源心头一松,还担心刚才在话题被小夫郎听去。
“有机会便去看看,哥哥以往生活在山区,没见过大海。”
小夫郎缓缓抬起头,“江安城只有江,没有海。”
不过那条江入海口。
京城倒是有。
黎源含糊道,“江也没见过,对哥哥来说差不多。”
小夫郎便不再追问。
.
初八开始,黎源带着小夫郎开始拜年。
一块腊肉送出去,两只鸭一篮鸡蛋带回来,几壶酒一些干货送出去,一块腊肉一些香肠带回来,村长家给的回礼最多,因小夫郎誊抄文献典籍,里面含着谢礼。
村人大多尊敬读书人,黎源不仅教大人还教小孩,于是上门拜年的人也多。
礼物来来去去,小夫郎家的东西越堆越多。
等黎源再从屋粱上取腊肉,小夫郎的嘴快撅到天上,黎源笑着摸摸鼻子,把东西变换组合再送出去,小夫郎才高兴地哼了哼,反正他觉得别人家的东西都没有黎源做的好吃。
这期间黎源跟林郎过了田契,总共花费近一百五十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