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剧透我是太宗(52)

2025-09-28 评论

  [想了想,还是得找专业人士,就……徐老师吧。

  徐老师虽然喜欢摸鱼,但以徐老师的强迫症和责任感,一旦看了我的初稿,还能忍住不改?

  就算能忍住,在徐老师这儿过了一遍,怎么就不是徐老师参与了创作呢?

  名声在外,徐老师肯定不能忍,还不是得帮我改了,我真是个天才。]

  “九弟你的确是个天才。”楚王发自内心的表示肯定。

  早早在一旁预备着的太医们,则立马看向一众文臣,果然,损害名声这种手段,对文官们的真伤还是太高了。

  “袁尚书,来,吞下就是了,深呼吸,深呼吸,诶,放轻松……”

  “咳咳,太子,名声何等重要,不可乱来。”元泰帝作为孩子家长,不得不出来表态,就是他也觉得,太子是有些太损了。

  “儿臣明白。”

  又对诸位大臣拱手:“天已规训,衡谨受教,诸位臣工,尽可放心,孤非不听谏言者。”

  一向对陛下都直接顶撞的太子,竟然给他们道歉了,这这这……

  突然觉得日子又好起来了,天呐,自己能不能有点骨气啊!可是现在的殿下真的挺好的,上辈子造了什么孽这辈子当臣子啊。

  一瞬间,天幕下,钦明殿外,就已经变成了太子的夸夸大会,只有东宫,真正未来受到伤害的徐甫,捂住了心口,旁边的师兄好心帮忙整理了一下桌案上的公文,“师弟,还有得忙呢,先别哭未来的自己了。”

  徐甫:……

  【果然呐,如鹤仙所料,徐大大当时就觉得眼睛和脑子受到了伤害,鹤仙多机灵啊,趁机就把任务交给了徐大大,徐大大还能怎么办?

  鹤仙登基后提拔的人中就有徐大大自己,徐大大要是不接手,鹤仙当真就这样印刷出去,丢脸的岂止是鹤仙。】

  那就成大梁朝廷所有人一起丢脸了,毕竟写大梁开国皇帝的书都写得不好,还是官方自己写的,啧啧啧。

  “徐詹事,扛事儿啊。”

  天幕顺势介绍了一下徐大大。

  【徐大大,也就是之后的礼部尚书徐甫,能在变法中不波及己身,在鹤仙晚年安稳退休,什么水平,不用多说吧?】

  什么叫,能在弘德晚年安稳退休不容易?

  这个晚年,又是以哪一年为评判标准?

  不幸的是,天幕这一期的主题,貌似不是这个,果然,没有在这上面多说。

  好消息是,下一期会说,这还是天幕第一次提前精准预告呢。

  【关于鹤仙晚年的巨大变化,我们在这一期的铺垫之后,下一期会细聊,对比鹤仙早年晚年的精神状态和朝堂模式。】

  坏消息是,他们更担心了,什么叫这一期的铺垫,这一期,不是讲戏曲和小说吗?还能扯到什么“要害”不成?

  【总之,徐大大接手了鹤仙的初稿,其实鹤仙的初稿还是很有水准的。

  鹤仙没上过战场,还专门请了开国将军们的子孙做顾问,力保军事上的严谨,虽然这些年轻人私货有点多,但的确专业性不缺就是了。

  只是在文学还比较高雅的大梁初期,鹤仙选择了全白话的描写方式,除此之外,剧情的拉扯,人物的性格,情节的设置,是一点不差的。

  所以不要再有鹤仙文化水平不高的刻板印象了,人家是学道的,水平就低不了,晚年折腾朝臣还现场作诗呢。】

  “你还现场作诗?你不怕丢人呐?”

  元泰帝大为震惊,不说元泰帝,袁尚书更是脸皮一颤,心惊胆战,太子文学素养不差是真,但最短的短板,绝对是作诗无疑了。

  诗这玩意儿,讲究的就是灵气,而太子,灵气十足,除了诗词方面。

  一碰到诗词,就只会人机一样思乡之情壮志未酬乐景衬哀情,让写诗更是生搬硬凑,不忍直视。

  天幕还贴心的放出了全诗。

  姜衡有些绷不住了,他晚年cos飞玄真君那老登了?跟着老登学折腾朝臣了?不会吧?治国不应该是他修仙的毕设吗?他不该乱来啊?

  朝臣却叽里咕噜交流了起来。

  “不像是殿下的水准。”

  “会不会有人代笔?”

  “不是殿下会做出来的事儿。”

  “但殿下修仙,作诗本就讲究情感,或许是用情了,就开窍了。”

  “殿下用情在修仙上,写出好诗,是好事吗?”

  老师们齐齐沉默了,那他们还是宁愿太子作诗一道上永不开窍的好。

  而武将则盯着李张唐三家,他们孙子夹带私货诶?尤其是张唐两家的娃,连自己家里长辈的戏份都要抢,那他们这些“外人”的呢?

  【徐大大真的是一款天选打工人,知道鹤仙想让小说传播快,想让一般人也能看懂,一点都没有刻意去炫文笔,很快,老少皆宜,士人文人商人皆能沉迷的半白话小说《大梁演义》便出炉了。】

  【我们不得不佩服鹤仙的脑洞,也不得而知当徐大大第一次看到,尸山血海中打拼出来的元泰帝,被塑造成了一个被迫造反,每一步都是无奈之举,看到战场伤亡就会怜悯得流泪不止,看到兄弟受伤就泪流满面,看到敌军主将不慈,一度险些哭晕,每次都是谋士兄弟们来劝他振作,还百姓一个太平日子的时候,徐大大内心究竟作何感想,不知道的,还以为元泰帝不是马上皇帝,而是玛丽苏呢。】

  徐甫作何感想,他们不知道。

  但此时此刻,钦明殿外,所有的朝臣都尽量憋住了自己的表情,还有不少,浑身起了鸡皮疙瘩。

  元泰帝……元泰帝熟练地深呼吸。

  纵然知晓,这是为了塑造君王的仁德,和不得已造反的名正言顺,但,是不是太过了一点?马上皇帝的英姿呢?怎么感觉一点没有带提示的?

  大梁演义和大梁故事,太祖太宗,都和哭脱不了干系,一脉相承是吧?

  等等,众人突然抓住了重点,姜衡心里也有了一个不妙的联想,天呐,以后大梁故事里他常常“哭”,不会是因为这个大梁演义带起的风气吧?

  所以,造谣的祸根在自己这儿?

  想到这一点的,不仅是姜衡一人,他们立马将大梁故事的创作时间,放在了大梁演义之后,不过依旧没什么头绪就是了。

  【但徐大大义无反顾的保留了鹤仙给的人设和关键情节,还在此基础上,让其显得更加真实,要不说,在编故事方面,还是得看文人呢。】

  【想看更多大《大梁演义》的精彩内容吗?开学季限时优惠活动,关注阿婆主领取满100减30代金券,同时购买大梁演义与鹤仙初版大梁英雄传,更有……】

  而在这广告期间,一众武勋已经凑在一起嘀嘀咕咕,开始罗列比拼自己的过往高能瞬间了。

  【随着这一本大梁演义的出版,朝堂为了宣扬大梁的正义,自然是不会阻止的。

  跟着太祖打天下的武将,在这本演义中一个个都是义薄云天,忠义为先的英雄,武勋集团高兴还来不及,只会帮着推广,顺带给李张唐三家找点麻烦,谁让他们一直瞒着,又给自家加戏呢。

  至于被迫成了清白无辜白莲花的太祖皇帝,则默契的没人为其“平反”。】

  一众武勋禁声了,埋下了头,这地板怎么就没有缝呢?

  【于是,《大梁演义》大爆,随之而来的,便是更多半白话小说的相继涌现。】

  【戏曲,小说的共同发力之下,自弘德朝开始,大梁的文娱开始兴盛,国民的精神需求,也得到了补充,加之国力的繁盛,弘德一朝对百姓的仁政,大梁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大气磅礴的,自信开放的气度,是独属于“文明”的光辉。】

  “彩!”

  【文化如此,思想,更是如此。】

  【梁太宗文皇帝姜衡,打破了千年以来儒学为首的思想禁锢。】

  京城中,参加文会的文人,除了儒家子弟,其余学者,纷纷举杯相庆。

  “哈哈哈,当浮一大白!”

  经业书院,经业书院,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太子独取经业为名,他们自当让太子心想事成。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织鹊 宫廷侯爵 爽文 直播 朝堂 剧透 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