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筳纪事_作者:奚图南(208)

2018-01-02 奚图南

  “天上的大和尚们。你们或许已经忘了这彼方了,或许还在看着。如今乱局已定,陛下很好,父亲很好,大家都很好。只有我自己,不知道下面何去何从。这是我第一次问你们,你们告诉我,下面要怎么做。”

  她虔诚上了三柱线香,摇了半天求签筒,啪嗒,掉下一根签来。

  捡起来一看,是一只不好不坏的中签。签文写道,

  “滩小石溪流水响,

  清风明月贵人忙。

  路须借问何方去,

  管取林中花草香。”

  沈池喃喃念了几遍,不解其意,去找护国寺的和尚解签。

  天色已晚,大和尚都不在了,只找到一个小沙弥正在给烛台添油,看了半天,不甚有底气的说道,此签中吉,船行小滩之像,凡事贵人助也。有‘遇事随缘,无需强求’之意。

  沈池心想废话,不再耽搁,跟韩铮出了大殿。

  那小沙弥却突然灵光一现,想起了平日的功课,追上来道,“此签还有个意思,一道讲与施主听。船行小滩,不进则反退。与其倾力求索,不若功成身退。”

  那最后四个字传到耳里,就好像一道闪电一般,电闪雷鸣,把沈池定在原地。

  “怎么还没回来。”

  初更时分,下起了小雨,整天闷热的濡暑气一扫而空。

  重阳穿了端正的皇帝常服,虽然御书房放满了冰,还是热得大汗淋漓。下雨后倒是难得松快了些。

  御书房里烛火大炽,明亮的光线下,他伸了个懒腰,从紫檀木书桌前走开几步,仔细地端详身后的六扇黄花梨雕缡纹水墨山水屏风。

  大幅屏风里的清淡水墨山水,已经被朱笔题的字密密麻麻盖满了。一个个朱红的名字,一场场的鲜血淋漓。

  “陛下,除恶务尽。”殷定山站在屏风面前,手指在‘方栋’的名字上敲了敲。

  “方云贺亲自动手,除了李岁明这个心腹大患。朕应承了他,李岁明的人头,换他父亲和妹妹。”重阳道,“南宫圈起来,养他们一辈子,也就是了。”

  殷定山欲言又止,重阳抬手打断了他。

  少年皇帝有些疲惫地揉了揉眉心。“已经诛了两千余人了。小叔。差不多就到这里罢。”

  “是。”殷定山道,“天色已晚,容臣告退。”

  “慢着。” 重阳道,“还有一件事,想问一下小叔。”

  “陛下请问。”

  “朕听说,端王府封闭了整月。数百人无粮可食,已有多人饿死。是怎么回事?”

  殷定山低下头,恭敬道,“谋逆大罪,阖府上下,罪无可恕。索性封了府,让他们清清净净地去了,免得污了陛下耳目。”

  “阖府封闭,外面的人倒是落得个清净了。里面的人呢。”重阳叹了口气,想起了那人随着致仕奏折一起呈上来的弹劾折子。

  【昨日杀尽牛马,今日煮树皮食草木,明日人相食。天子圣明,何以坐视如此惨事。】

  “此事太过了。传朕的旨意,明日端王府解封。里面的人按规矩来,十四岁以上男丁斩首,十四岁以下男丁戍边,女眷充入宫掖。”

  “陛下仁德。”殷定山悠悠地道,“却不知西北劳苦戍边的男丁,被充入宫掖的女眷,将来是否对陛下心怀感激。”

  重阳不由莞尔,“小叔拐弯抹角,总是要敲打朕。朕却觉得,心里有了决断,想做之事,便放手去做。这个皇帝,做得才有意思。”

  待到殷定山请辞出宫,又坐了一会儿,夜色渐深。

  重阳遣人出宫问了两回,沈宅和太师府都不在。有下人回禀,大少爷和朋友喝了酒,临时起了兴致,只带着韩铮出城赏景,或许回转得慢了,过了城门宵禁的时刻。

  重阳点点头,“韩铮跟着她,应是无事的。”天气太热,吩咐花大满翻出个红泥小炉子,下面点着小蜡烛,炉子上温了醒酒汤,遣人拿了腰牌去西城门下等着,看见了人回来,立刻回禀。

  一边看着折子,一边等人回来,不知不觉夜色渐深,已经过了就寝的时辰。花大满匆匆进来,道,“刚才秦将军进城,说在护国寺遇见沈娘娘上香。应该是礼佛耽搁得晚了,城门宵禁,人进不来。沈娘娘遣韩公子送了张帖子,从城门缝里塞进来的。”

  重阳失笑,随手接过了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