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了下两人的名字,大的叫做顾承恩,小的叫顾承叙,甚至当哥哥的也读过两年书呢,可见之前的家境不错。
渠水就让他们暂时住在小山的屋子,小山跟着她睡,一时倒也不妨碍什么。
倒是左邻右舍听说渠水从街上领了两个不懂事的孩子回家,就一个个看稀罕似的来看热闹。
像路嫂子这种与渠水关系近的,就直言不讳的劝她:“现在外面流民多了去了,没爹娘的孩子也多着呢,你怎么能都救得过来!你看看你一家子为了养家糊口,每日里有多辛苦,再养活两个屁事都不懂的孩子,何苦呢!我看还是让他们回到街上吧!”
承恩和承叙就一直站在屋檐下,怯生生的看着这边。
渠水冲他们笑了笑,就对路嫂子说道:“要是平日我也就不管了,偏偏这两个孩子我看着和小山有那么点像,很舍不得,现在又是灾荒年,腊冬时候,将他们丢在街上肯定是死路一条,反正现在还能过活。我也就养他们到明年新粮下来,到时候再让他们离开,我也能放心一些。”
听说不是一直养着他们,路嫂子倒是放心了些,上下又认真打量了兄弟两个几眼,便连连感叹:“说起来是与你家小山有些像,这小脸都是机灵的,唉,都是多好的孩子啊,硬是因为天灾才这般苦命啊!”她看向渠水,郑重的说了一句:“你现在家境过得,是因为有一门会做馄饨的手艺,要不然你看看镇上其他庄户,有什么吃什么,哪里有你家过得滋润!但也要仔细些过日子,可不能大手大脚,领来一个孩子又领来一个,你家就是大富翁也耗不起这么多穷人啊!”
渠水很感激她的好意,就连连点头:“嫂子放心,我知道分寸。”
路嫂子又小心看了她一眼,几次都yù言又止。
渠水便知道她是听说了县城的事qíng了,知道于家明要与她退亲。
但她此时并不愿意讨论这件事,因此就佯装没有看见。
其他人就没有路嫂子这样好说话了,有说风凉话的,有直说她傻的,说什么的都有,但其实领养两个孤儿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渠水的人品,因此等于家明要与渠水退亲的消息传开后,众人提起渠水总是免不了说一句:“…是个可怜的,心善,也能gān,就是没摊上一个好婆家…”
反而说她坏话的人很少。大部分都觉得是于家明的不对,她是受害者!
这倒是收养承恩和承叙后的另外一个意外收获了。
承恩今年已经七岁了,承叙也有六岁了,但承恩是个很有成算的人,从众人上门做客对渠水说的一番话中,他就感受到了深深的危机感,因此就特别勤gān,主动烧火,刷碗,扫地,洗衣服,上山捡柴等等,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qíng他都做,还勒令弟弟也做。
渠水几次劝他不用太小心,但他当面答应了,转过身却照旧如此。
☆、第74章 一番好心却被狗给糟蹋了!
渠水就很无可奈何,赵伤便劝慰她,现在的承恩和承叙害怕会被她抛弃,所以才会这样勤奋,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安全感,给他们时间,让他们慢慢融入到这个家里面,他们才会有安全感!而渠水也就像对待小山一样对待他们,不用太小心翼翼,这样反而会引起反效果。
这话说得很有道理。
渠水之后就没有再阻止过两个孩子gān家务了。渐渐的,两个人也减少了些拘束感,与渠水他们越来越像一家人了。
渠水做事也不喜欢拖泥带水,原本在两个孩子住进来的那一天就决定要将自己可能只能抚养他们一年的事qíng告诉他们的,但是,几次话到嘴边,又让她咽了回去。
面对着两个孩子对她最深的依赖与信任,她真的有点张不开口。
所以,这件事便一直拖了下去。
自从那次在县城,于家明当众向渠水提出退亲后,这件事就在方圆几个村镇传开了,渠水这段时间的努力还是有效果的,当消息传出去后,大部分人都说于家的不是,提起渠水都很同qíng怜悯,外加感叹一声她无父无母无人撑腰。
大概是因为想要取得一个好名声,之后的半个多月,于家都没有遣媒人上门。
渠水心中自有盘算,也没在意,只忙着置办年货的事qíng准备过年。
这几个月卖馄钝也算是挣了些银子,她与赵伤合计了下,觉得她这几个月一直照着美食食谱做美食,味道也都做出来有七八分,在一个小镇上开美食铺子也足够用了,而且以后做的种类多一些,人流量大一些,怕是能挣更多的钱。所以,他们便决定在镇上租个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