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岁咧嘴笑。
那晚他回家用莲蓬头沐浴良久,身上仍似有白俄女洗不清骚臭。
孔老师却似股清泉。
天很快亮了。
母亲同他说:“金源叫你到自己厂里加油,莫到外边油站,贵得似抢劫。”
“明白。”
母亲看著他,“孩子,你心事重重。”
“我很好,妈妈不必担心。”
“最近都不见有女孩来找你。”
千岁笑,“那很好,少却多少烦恼。”
“同龄女都结婚去,你会落单。”
“我才不怕。”
他走到露台上,忽然觉得阳光刺眼。原来对面房子有人用小镜子反射他,亮光霍霍在他身上转。
他约莫看到一边笑一边作弄他的是两个年轻女子。
千岁连忙尴尬地躲到大厅。
母亲问,“什么事?”
“我上课去。”
他背上背囊出门。
先到咖啡厅喝杯檀岛咖啡,老板娘同他说,“安娜她不幸福,离乡背井,既寂寞又冷清,语言不通,只得吃与睡,胖很多。”
千岁不出声。
“我也不幸福,天天守著一个茶水档,没有人说话。”
千岁看她一眼。
她无限感慨,“女人过了四十最好自动装死,不甘心就会出丑。”
这是哪一家的理论?
“你母亲也不幸福,年轻守寡,装聋作哑,才存活下来。”
千岁按纳不住,“喂,老板娘你客气点。”
“我说的是实话。她几岁?四十出头,可是打扮得像六十出头。”
千岁丢下咖啡。
老板娘继续发牢骚,“所有女子的命运都悲哀不堪。”
昔日一推开冰室门,就看见安娜这块活招牌,不是靠著墙壁与伙计打情骂俏,就是娇声问学生套餐好不好吃。
那时候年轻人喜欢留恋冰室,茶餐厅多数有个愉快易记的名字:欢喜、大华、美好、合群……后来电子游戏大行其道,私人电脑普及,他们都不大上街,关在房间里就是一个世界。
茶餐厅里的西施也嫁人去了。
她不幸福。
千岁想大声问途人:喂,你幸福吗,抽样调查,随意问一百人,看有多少人幸福。
他回到学校。
孔老师比他早到,正在批阅他的功课。
千岁说声早,接著问,“学生们都到寄养家庭去了吗?”
“都领走了,这是个好计划。寄住家子女可以籍此机会学习英语会话,交换学生们也可以熟习中文,昨日他们发现电脑字面解法原来是电子头脑,感动不已。”
千岁轻轻说:“前程似锦。”
“你也是呀,王千岁,我读过你作文,写得相当好,文法句意尚待进步,可是已有涵意,这里,你说书中南施活在黑暗世界,也许是一种解脱,有点悲观呢。”
“在作者控诉的不公平时代,南施活到一百岁也没有用。”
老师微微笑,“你指工业复兴与前英国贫富悬殊情况。”
“我读过有关报告,彼时伦敦贫民区疫症流行,满街满巷不知自己姓名的孤儿,他们的营生是扫清街道上的马粪,好让行人走过,讨铜板为生,可是这样一个帝国,在外却征服了印度、南非、澳洲,可见民脂民膏全用在军费上,罔顾低下层人民幸福。”
孔老师凝视他,肃然起敬,一百个学生都没有一个会接受这本小说启思如王千岁,大多数成年补习学生都为著考试答问题,取得资格拿到文凭方便找工作。
王千岁却真正融入一本社会小说里,且做了资料收集,他懂得比别人多。
孔老师微微笑,这是一个优秀学生。
他有悟性感性。
而且真正觉得读书是一种享受,从一本书中得到启示共鸣。
“这个社会的阶级观念比从前进步了吗,没有,但是掩饰工夫比从前做得更好。”
孔老师咳嗽一声,“五一劳动节庆祝流行,几乎酿成示威行动,何故?你支援抑或反对。举例细述。”
她把题目交给他。
千岁取出他的手提电脑,年轻的他学得快,中英文打字都已经相当上手。
孔老师看著他,有志者事竟成,凡是推说没有时间累极了生活苦不堪言的人都不必再找籍口,有些人专爱陪异性蜜友打算逛街,把那些时间用在学习上,铁杆已磨成针。
稍后千岁对孔老师说:“我不敢妄想上大学,读小学与中学我已经够高兴。”
孔伸手去拍拍他肩膀,她忽然告诉他:“我叫孔自然。”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亦舒
王千岁
过眼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