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生存攻略_作者:小蜗牛跑得快(178)

  此外,吴君翊也在考虑一件事,那就是,朝中的官员实在是太多了。

  不说那些根本派不上用处的外戚、侯爵,就说那些散官虚职,每年吃着俸禄,却不干实事,就足够吴君翊不爽的。

  “三年一考评,还是有些太长了。”吴君翊喃喃道。

  沈瑜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改成一年一度如何?”

  三年一度的考评,决定了各州县官员们的去留。凡考评结果上等的升官,中等留职,下等就要免职了。京官则是六年一度,间隔更久了。正因为这考评制度存在漏洞,京官大有不当回事,为所欲为的架势。

  “一年一度,会不会太频繁?”吴君翊也有所担心。

  沈瑜却像早想好了一样,自信地回答:“不打紧。每年都要给吏部提交文书的,到年末提交时,与年初的一对,一年做了什么实务一目了然,该升该降,都清清楚楚,不需要额外派人去考察了。”

  他说着,还要坐起身,可一起来牵扯到某个部位,当时就惊叫出声。吴君翊连忙上去搭手扶他。

  听沈瑜说这番话,吴君翊也有所想法:既然要汇报做什么实务,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免掉一些虚职了。想到这儿他也神采奕奕起来,可是往深处一想,他的目光又突然黯淡起来。这事必定要通过吏部实行,可吏部……尚书,却并非他能指使的。

  他还没说什么,一只手覆上他的手背,沈瑜疼的皱眉,又哼哼般说道:“陛下,我们有机会的。”

  第84章 第 84 章

  转眼到了年下,十二月份,吴君翊也将迎来一年之中最长的一次假期。

  皇帝每天需要做什么呢?一部分日子,天不亮就要起来去朝会,没有朝会的日子则要升午朝,下午要去经筵,如有要事还要面见重臣,更不用说从早到晚都停不下来的奏折。

  得了空时,吴君翊还要去练武、骑马,甚或是出宫巡视。这么算下来,一天中能受他自己支配的时间实在是屈指可数。即使是沈瑜陪着他的时候,大多数时间,他们也都在忙着政务。

  建宁帝当然有限,吟诗作对,与文人唱和,饮酒作画,可这些时光的代价就是把朝廷拱手让给他人,由丞相统率的中书省下诏,这种事,吴君翊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

  时间长了,吴君翊连阁臣汇报都来不及听,他们在武英殿议事后,就把意见汇总,写成小票墨书,夹在相关的奏折中,称之票拟。这样,送到吴君翊面前的奏折就能先过滤一遍,吴君翊在批改奏折时,也可以直接看到阁臣的想法,提供参考了。

  不过,直接送到武英殿的奏折,到底还只是一部分。正因为可以直接接触奏折,吴君翊对于阁臣的挑选、轮班都是要求极为严格的。

  也是为着沈瑜的方便,吴君翊决定将武英殿议事挪到文渊阁的值房去,也正应了“阁臣”这个称呼。他与沈瑜提起时,也是小心翼翼的。“倒不是全为了你,也是我召见方便考虑的,武英殿离文华殿到底有一段路,想过问什么,还得内臣跑一趟。而且在文渊阁议事,想要查阅什么典籍资料,也都是现成的。”

  “这有什么,陛下想要挪,通知一声便是了。”沈瑜也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横竖宫殿都是他家的,他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

  吴君翊还若有所思地说:“武英殿空出来,等到魏王大一点,就可以移出来读书了。”

  藩王在宫里一般养在后宫东殿中,统一在慈善堂读书,成年后就要成亲就藩。而武英殿与文华殿相对,文华殿正是当年吴君翊为太子时的东宫。他给魏王安置宫殿,自然是将他看做继承人了。

  这是二人不必言明的默契,虽然如此,但在发现对方原来已经做好万全准备时,沈瑜的嘴唇再次颤了颤。

  到了朝廷封笔之后,除了边境开战这样的军国大事外,朝廷到便不再处理政务,从元旦算起,皇帝和大臣都有七天的假期。虽然,吴君翊还有很多事要做,比如元旦大朝会,比如应付后宫大大小小太妃太嫔,和两个小娃娃,不过,相比每日处理政务的繁重,这些倒都是小事了。

  文华殿内,沈瑜最后一次读完奏折,和吴君翊道:“臣提前给您拜年了。”吴君翊无精打采地拽住了他的手,叹道:“我真不想让你出去。”

  “年关叹什么气呢,臣元日还要专程进宫给您拜年呢。”沈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