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浮生之倾国_作者:知北游/梦里浮生(202)

  第79章

  作者有话要说:朝鲜之战的东西,擦汗,很多细节是直接抄了过来,可是这场战争其实又不是这么打的(过程被我颠倒错乱啊错乱),所以一句也表当真,只当胡诌可也。  攻夺平壤之役,林凤致怕袁百胜趁机与高子则合军在一处,而赵大昕怕袁百胜抢了入城之首功,结果两人的防范均获成功,担忧却亦是实现——平壤光复,首先被攻破的不是主力攻击的西北几门,而是南面含毬门;高子则在七星门处火力虽猛,却直到袁百胜占据密台向城内施放火箭夹击,才将此门攻陷。所以首功没有落到袁百胜身上,高袁两军也并未合兵,但最终平壤城数门齐开,却是高子则与袁百胜各领jīng兵并辔而入,往城中大肆搜杀的。

  等到林凤致和赵大昕也从顺安赶来平壤的时候,攻战时城内遭受pào击的大火已基本扑灭,街道的瓦砾尸骸也糙糙作了清理,以供经略使与经理使两位大人驰马入城。可是城中倭兵却并未完全扫除,林凤致马头才入普通门,便得报称:“倭首guī缩城中几处土窟,死守难下。”于是参军建议道:“困shòu犹斗,不足为惧,何不火攻?”徐翰便带人亲自去放火围困,不久却又来报:“倭人拼死拒守,我军qiáng攻死伤不少,连高将军的马都中弹了。”林赵两人只得命令暂时停火,围而不攻,倒看土窟能坚持几时?

  到得晚间,城中零散倭兵都已擒杀gān净,被掳的朝鲜男女千余名也自倭人俘虏营放了出来,林凤致刚和赵大昕在收拾gān净的行营中坐下,便听传报:“练光亭敌窟倭首小西清太派人乞和。”

  众人都不觉哦了一声,知道这小西清太也算日本国一员大将,当年天朝大军仓促撤出釜山,便是遭到此人追击而导致大败,所以这回天朝攻城,将士颇有报仇之心,然而赵大昕和朝鲜方将领商议之下,围城战之前的口令却是:“若见屠义州城的黑山信幸,杀无赦!若遇小西清太,必须活捉,不得杀死!”

  林凤致对此传令感到纳闷,朝鲜兵使金受益便特别解释:“说起这小西清太来,却是倭将中少有的主和派。当初世子自以为与平秀成结好,不提防他们背盟相侵,便是小西清太几番派人向世子报讯,请加防守,甚至告知我方详细防备方案——可惜世子全不听从,以至国家沦陷如此!”

  他说的“世子”便是擅自自立为朝鲜国王的世子李夔,早在去年遭倭人擒杀,林凤致这时才知原来倭将中亦有主和主攻的派系之分,不觉暗叹一口气,心想兵部整日价远授机宜,却连知己知彼也做不到,如何决胜千里之外?自己若得平安回朝,非得参上一本,建议重新改革这军中制度不可——却不知道今生有没有这个机会了。

  因为这小西清太也算有惠于朝鲜,所以他派人乞和,众人便命放入来。来者乃是一个日本武士,递上名刺,其名汉字写作“小林羽一郎”,殷螭在林凤致背后不觉偷偷笑出来,心想我整天叫你小林,原来倭人中也有叫小林的?但通译解释,这二字却是姓氏,与中华文字形同音不同,读作“考八牙西”,颇是拗口。

  倭人也使用汉字,华言却远不及朝鲜人普及,天朝与之开战,因为语言不通的缘故,也颇吃了些大亏,甚至还误将一个会倭语的光棍充作通译,被此人从中取利,两头欺瞒,误了好些战事。所以这回日本使者前来,大家与他对话的时候,便分外重视询问他所带来的那名通译。

  那通译倒也慡快,自认本是中华之人,幼时为倭寇掳去,以至流落异域,所以问答之际,颇是多透露了一些消息。大家才知战报一直称倭首平秀成为日本关白,并不确切,平秀成早于天朝清和初年的时候就已将关白的位置让给了养子,自居“太阁”,据说其人年事已高,亲生儿子却又幼弱,手下将领又颇有不驯服的,小西清太之所以主和,甚至不惜向朝鲜透露军qíng、提供防备建议也想停战,也是忧虑主上后事难续,无谓在国外多所纠缠之意。

  那通译道:“其实不止小西大人主张休战,就是在日本国内,也多有抗议的声音。这六年战争,国内也是空乏不堪,九州的男子都惧怕被拉壮丁,妇女哭泣不休,担忧将要守寡。近几年又有高人预言,此战必败,日本必乱,奈良兴福寺的高僧为之祈祷不安;军中士兵更是屡屡逃亡,岛津家部下甚至聚众哗变拒绝渡海作战。小西大人若得放归,必定再次力劝休战,有了这次平壤之败,太阁大人也未必坚持得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