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浮生之倾国_作者:知北游/梦里浮生(302)

  可是名字被官员们推举出来之后,再想避免也是无计可施,虽然在吏科科道官上了推荐书之后,林凤致立即上表辞谢,坚决不就,北京官场却也小小掀起了风波——一面张、章二尚书的拥戴者难免不甚服气,yù待讦他落马令己方入选;一面赞同他的官员,又纷纷前来劝驾,称惟有他才能压倒吴南龄的风头,使小皇帝属意圈定,若他辞谢不从,难道真让南京夺了首辅去?连日登门说客不绝,闹得林凤致家中门庭若市,应接不暇。

  这样的qíng况,殷螭自然更不方便上门拜访,好不容易到了端午——这年是闰四月,端午来得格外迟——朝中官员都放了假,各自在家过节,殷螭便以送节礼为名,打听得林府今日谢绝官员来访,想必林凤致在家是空闲的,于是到傍晚换下了袍服,藏头露尾的跑去相会。

  林凤致再谢绝官员,见了他的拜帖也无可奈何只能出迎,让到客厅上坐。殷螭见他不请自己到内室,深为不满,打发走碍眼的家人,便抱怨他故意不亲近。林凤致只得解释:“后院今日却是有客,怕扰了王爷,不便相让。”殷螭登时发作:“你说是不待客,却请了什么客人藏在家里?还敢不让我看见,定是有鬼!”林凤致好笑又好气,道:“只是吴尚书家的大公子今日借我园林摆酒,招待太学中一批才俊,青年人吵嚷得紧,你也不见得爱听他们谈论,有什么好见?定要相见,有请便是。”

  吴南龄虽做了尚书,却是临时来京,只能赁屋居住,京中房舍价贵,一时也未必赁居到合适宅院,其子宴客聚会只能跟亲友借地方。而他这个大儿子吴筠才入京半个多月,却已风头极盛,以口才和学识,在京师学子中大大扬名立万,连殷螭也是听说过的,奇道:“姓吴的不是正和你争着首辅,怎么他儿子反来跟你亲近?也不怕言官参你们蛇鼠一窝。”林凤致笑道:“这是什么话?我并不曾有拜相入阁的妄想——何况吴大世兄非但是我子侄,也是我林家女婿,我做姻亲的焉能不招待?请入内罢。”他陪着殷螭往后院走,又解释一句:“你不知道吴大公子在留都的名头罢?出名的桀骜不逊。当初吴兄还做着刑部,屡屡禁止结社,大公子却是金陵巽社之长,领袖江南各社,几番抗诉不遂,居然自投应天府请先治他个为首之罪,闹得吴兄焦头烂额——方今年轻人,委实比我们当年更加厉害!”

  殷螭不禁失笑:“吴南龄活该,养出这样的儿子捣乱,可不是他做人太jian猾的现世报应!可是他这儿子恁地不孝,他怎么也管不住?还带到北京来继续任他出风头?”

  却不知做子女的常常和父母秉xing相反,勤劳家长常常养出懒惰儿女,世故的父亲也难免偏偏有个不知天高地厚、冲动激烈的儿子,归根结底,都是保护太过,使孩子显得格外娇惯大胆。吴南龄又是个最顾念家庭的人,当初因为牵挂着妻子儿女不肯答应同俞汝成出亡,都险些遭到俞汝成猜忌杀害,何况在安全闲适的南京做官十余年,又怎么能不尽量纵容着儿女舒心快乐?又何况俗话说“癞头儿子自家的好”,儿子再叛逆不逊,却也是吴南龄的心头宝,再加上吴筠这孩子委实也聪明博学,堪成栋梁之材,做父亲的又怎么能不赞赏喜爱,舍不得给他打击?

  所以林凤致没有继续向殷螭解释的话,却是他自己心里在猜度的——殷璠终于扭转了南京局面顺利还京,而且吴南龄成为南京大臣中的领袖随驾而来,不言而喻,是小皇帝的冒险起用居然得到了效果,将这个不显山不露水、最难测度的大臣驾驭住了,借他之力扑灭了原本出于他手的大火。而吴南龄从来做事都喜欢把自己摘gān净,就算他甘心为俞汝成效劳,也是先谋自己的后路,宁可不居功也不担当责任,这回居然能够为皇帝所用,并且到底公然成为南京大臣中的领军,委实违反他的一贯风格,其中转变的契机,未必不在儿子身上。

  殷璠是君主身份,当然不至于做出公然拿其子威胁无罪大臣的没品勾当,吴南龄虽然管不住儿子,也不至于落把柄、露破绽给皇帝来抓住机会。但象他这样的行事风格,其实最忌讳的便是bào露形迹,偏偏朝中却有深知他底细的林凤致,又告知皇帝此人是潜在首领,不免容易被擒贼擒王;又偏偏养出了一个最不省心的儿子,总是同乃父的纲领拗着gān,以示特立独行、矫矫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