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策_作者:董无渊(89)

2017-04-26 董无渊 宅斗文

  应邑想起往事,心里头绞疼,在那封信的最后,贺琰说了一模一样的话。

  贺琰自小练米芾,写字间却带了些王羲之的洒脱和随意,那行字如同烙铁一样,印刻在应邑的脑海里。十五年前的她不懂这个意思,可如今的她却懂了。

  当初他们的分崩离析是因为家族,如今还是因为家族。十五年前的贺琰不可能因为qíng爱娶她,现在的贺琰更不可能。qíng这一个字,在世家簪缨里算得了什么,如日中天的临安候更喜欢的是权势与宗族。

  说得明明白白的,像耍赖一样,摊开了说,我就是这样,你愿意等便等,不愿意接受就再见吧,反正也不是没有分离过。

  应邑绝望一般眯了眯眼睛,这样也好,她至少是排在贺琰心中的第三位,再没有女人比她能靠前了,只要她能给贺琰带来权势与保障,那是不是贺琰就会更喜欢她呢?

  或者…

  应邑直勾勾地望着下首笑得温和自矜的方氏,或者方氏再不能带给贺琰足够的满意,是不是…是不是贺琰就能狠下心来了呢!

  第五十章 风起(上)

  从平阳王府回来几天后,行昭才反应过来——行明入选,不会只是因为二皇子想趁机问问薄氏与郑家的结果如何吧?

  行昭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前世没有薄娘子这一出,自然没有挑起二皇子的好奇心。因果因果,如果说薄娘子是因,那行明入选就是果。如果行明入选是因,那又会结成怎样的果呢?

  想着想着,脑海中陡然浮现出了二皇子那副神色飞扬的模样,不由得笑起来,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就从二皇子与六皇子迥异的个xing上,便可觑一二吧。

  又想起那天应邑的神qíng举止,安静又温和,连晚宴与大夫人同桌食饭时,也没有挑刺儿和借题发挥。

  反常及为妖,行昭叹了口气儿,索xing以不变应万变,只要方家不倒,只要太夫人还站在方氏这个阵营里,只要哥哥靠谱起来,应邑做什么都是徒劳的。

  对于方氏来说,贺琰是靠不住的。行昭就不信这样一个男人,应邑还能靠住了。

  想起行景,行昭笑着低头,左右瞧了瞧已经要绣好的,白蓝杭绸底儿,绛红云丝线中又夹了些金丝的岳飞战金人像荷包。听玉屏说哥哥最近都窝在房里念书,连早晨起来也不像往日那样去垂门那里打拳了,每日从明先生那里上学回来后,就窝在书斋里,读完《老子》又读《资治通鉴》,还找了前朝练起了柳公权。

  贺琰晓得后,没说什么,转身就赏了三盒徽墨和几刀澄心堂纸下去。

  太夫人倒是很高兴,把行景叫到荣寿堂里,细细嘱咐了大半天:“…看书也不许看太晚了,在油灯下头日熬夜熬,熬得瞎了眼睛的读书人还少了?我们家不在乎你考什么功名,只要能懂得用功都是好的…”

  行昭麻利一挽就把尾针收了线,将荷包扑在炕上,手一抹过去,荷包上的褶子就看不见了。

  “走吧!咱们去观止院看哥哥!”行昭笑着仰脸对着莲蓉说。

  从正院到临近碧波湖的观止院隔了一丛长得郁郁葱葱的竹林,很是枝繁叶茂。行昭嫌弃那地方太过安静,让人慎得慌,向来不爱从那头过,想了想到底还是选择了抄近道。

  走到东偏房前的抄手游廊里,鼻尖一嗅,原来满是回甘和苦洌的药味,现在已经换成了一股淡淡的梅膏香。

  行昭蹙眉问:“晓姐儿的病已经好了?”

  莲蓉一滞,想了想才说:“这一个月来万姨娘都没去正院立规矩,说是要照顾六姑娘。连那天去平阳王府,大夫人专门派人来问东偏房六姑娘去是不去,万姨娘也都给推了…”

  行昭抿抿唇,向莲玉使了个眼色。

  莲玉少言聪明,一看便懂,轻轻含了下颌,便转身往后走,加快步子回了怀善苑,立马吩咐小丫鬟去找来东偏房的孙妈妈,细问贺行晓的近况。

  游廊里没了药味,便可以推算贺行晓至少好了有些时日了,已经不需要熬药再养着了,却不上报给正院。万姨娘更是个掐尖要qiáng的,放在往常,绝不会耽误一次出头的机会,连平阳王府的chūn宴都给推了,只能证明这两母女有更重要的事qíng要做。

  莲蓉见莲玉转身告退,颇有些疑惑。

  “估摸是记起了暖阁里头的香炉没熄,要不就是想起了哪个小丫头的月钱还没罚。”行昭笑着敷衍,摆摆手示意往前走,“走吧!反正过会儿回去,莲玉还能不和我们讲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