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昏暗的烛光之中,屋内那张挂着玳瑁帐的木榻上,一个身影正倚枕而坐。暑热未退的七月天里,那人身上竟严严实实地裹着chuáng丝毯,面上还戴着淡huáng色的轻纱,只露出了一双眼睛。
琉璃的脚步不由一顿。她早已知晓临海大长公主得的是偏瘫,这些年来日益加重,然而眼前那昏暗烛光与厚重丝毯都掩饰不住的枯瘦身形,面纱下隐隐扭曲的面孔,却实在太过触目惊心,她心头一时竟只剩惊愕。
郑宛娘上前两步道:“阿家,库狄夫人来看阿家了。”
临海大长公主抬起眼帘看了琉璃两眼,眼神也是一片麻木混浊。
琉璃定了定神,上前一步低头肃拜:“侄妇给大长公主请安,恭祝公主金安。”
临海只是微微点头,身子微勾,整个人显得愈发瑟缩。琉璃心头蓦然有了几分明悟,难怪常乐大长公主会坚持为这个并不亲近的妹妹出头——但凡领教过临海当年风姿的人,看到眼前这人影时都会震惊无比吧?
榻前的一位妇人站起身来,向琉璃行了一礼:“多谢阿嫂费心。”正是崔静娘。她虽然满面憔悴,样貌倒是变化不大,唯有一双眸子变得异常宁静,一望之下竟如两泓深潭,整个人的气度也因此迥然不同。琉璃忙走上一步,扶住了她:“不敢当,听闻夫人几个月来服侍大长公主,衣不解带,事必躬亲,琉璃惭愧。”
崔静娘摇了摇头:“阿嫂谬赞了,大长公主这些年卧病在chuáng,全赖宛娘照应起居,这些日子,我不过是略尽心意而已。公主如今身子有些起色,乃是承蒙圣人与皇后的恩典,又有蒋奉御与凌夫人妙手回chūn,我等感恩尚且不及,又岂敢居功?”
榻边的另一个妇人起身笑道:“阿凌不敢当夫人夸赞。”
琉璃这一惊更是非同小可,好容易才维持住了镇定的神色:“多谢凌夫人费心!”这两日裴行俭曾提及,蒋奉御的侧室也是出身医家,于推拿针灸上颇有造诣,常给长安贵妇们看诊,此次临海大长公主便是由她调理。崔十三娘此前也说过,正是这位凌夫人让世子夫妇进了府门——可她还真没想到,此凌竟是故人!
阿凌笑眯眯地欠了欠身,没有答话,倒是临海口中“嗬嗬”响了几声,费力地吐出一串含糊的音节。一名婢女忙上前倾听,半晌点了点头,回头对琉璃道:“库狄夫人,大长公主道,夫人能上门探视,公主很是感激。如今公主好些事qíng都记不清了,亲朋好友多有怠慢,请莫见怪,若是以前有得罪之处,也望夫人看在她已是多年抱病、时日所剩无多的份上,莫再计较。”
临海大长公主不记得以前的事了,却还能说出这么大篇的话?她到底是清醒还是糊涂?琉璃暗暗嘀咕,眼见满屋子人的目光都凝聚在自己身上,忙笑着欠身:“不敢当,大长公主吉人天相,千万不必出此颓丧之语。”
临海脸上肌ròu,仿佛是扯出了一个笑容,转头看着郑宛娘费力地吐出了几个字,似乎带着“礼物、谢谢”的音节。
郑宛娘向琉璃欠身行礼:“阿嫂前几日送来的礼物,阿家说她很是喜欢,多谢阿嫂费心了。”
琉璃忙侧身避开,笑着还礼:“不过是些小玩意儿,不足挂齿。”心里好不纳闷,她送的礼物有什么可让人喜欢的?不过是几样最寻常的玉石银器,连白叠布都没敢送,图的不过是安全二字。
临海连连点头,又嘟囔了两句,那婢女便对琉璃笑道:“大长公主说,多谢夫人万里迢迢带了那么些好东西过来,公主也备了一样薄礼,还望夫人莫要见笑。”
琉璃皱了皱眉,正要婉言拒绝,就见阿凌看着自己微微点头,手指还往上指了指。
琉璃吃了一惊,心中念头急转,还是摇头道:“晚辈孝敬长辈,原是天经地义之事,怎好让大长公主破费?万万不敢当!”
临海大长公主微微直起了身子,口中嘟囔的声音也变得又重又快。那婢女皱眉道:“大长公主问库狄夫人,不过是她的一点小小心意,夫人这般推辞,莫不是嫌弃她送的东西带着病气不吉利?既然如此,夫人的厚礼大长公主也不敢收,还请夫人原样带回就是。”
琉璃一怔,还未开口,阿凌已向她使了个眼色,起身劝道:“库狄夫人何必如此建外,岂不闻长者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