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明月_作者:蓝云舒【3部完结+番外】(986)

2016-11-16 蓝云舒 古言

  琉璃心头“咚”地跳了一下:此次献俘居然搞得这么大?这威风……她刚想谦逊两句,远处突然鼓声雷动,随即全城钟鸣鼓响,原本在说话的女眷们纷纷转头看向了北边——礼乐齐鸣,这是献俘礼到了最高cháo了!

  琉璃也转身看向了大明宫的方向。斑驳树叶间,天空碧蓝如洗,只有几只小鸟被钟鼓声惊起,盘旋在正午的金色阳光之中。

  大明宫含元殹高高的台基之上,天子李治也正心绪复杂地抬眼看向碧空。

  他的脚下,禁军侍卫戎装齐整、旗峡鲜明,在长长的御道旁布置出了两道威武的人墙;文武百官朝服革带,笼冠乌靴,在宽阔的广场上站成了一片肃穆的风景。而在禁军护卫之中,万众瞩目之下,几十名身缚白练的战俘已带到殿前偏南的献俘位上;随着钟鼓齐鸣,上万人齐刷刷地跪倒在地,“万岁”之声响彻云霄……这原是李治最喜欢的一刻,那飘扬的旌旗、雄壮的呼声,足以让人忘却满身的病痛,忘却繁琐的朝政,忘却一切矛盾和烦恼,然而当中书舍人手捧露布站在广场之前,抑扬顿挫地念诵起对这场大捷的赞美之辞时,也许是日头太烈,也许是坐得太久,他听着听着,却渐渐地烦躁起来。

  那舍人原本就嗓门洪亮,此刻更是念得声qíng并茂、气势如虹:“兹以北疆之捷,逆党咸俘,余孽悉扫。锄jian禁bào,昭命讨之无私;辑远绥献,振声灵之有赫……”

  李治只觉得阳光愈发刺因,待得听到“柔远服叛,神必据我,文昌有将,天道存焉”,终于忍不住沉声问道:“这是谁写的露布?”

  一旁伺候的窦宽忙低声回道是:“天后身边的上官才人。”

  是上官仪的那个孙女?也是,自己jīng力越发不济了,这次献俘也是让她去筹备的,露布自然出自那边,这一篇文章,文采气势果然不同,可惜字字句句不像是在彰显大唐国威,而是在chuī捧主将的功绩,上宫仪的孙女……连她都能成为皇后的心腹,这世上还有什么人、什么事,是不会变的?

  李治忍不住往广场上看了一眼。在献俘队列里,兵部尚书身后那肃然而立的身影,不是裴行俭又是谁?今天他穿的盔甲并不炫目,所处位置也不是最靠前,然而往那里一站,却仿佛连他身上的阳光都比旁人要亮一些——也许,有些太亮了!仿佛今天这场盛典并不是为了扬国威,也不是为了迎新元,而是为了让这位文武双全、左右逢源的武氏姻亲身上的光彩,来得更耀眼一些……似乎终于被正午的阳光所刺痛,他略显浮肿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也不知过了多久,那篇长得有些离谱的露布终于念完了,余音却仿佛依然在含元殿前久久地回dàng,也在李治耳边久久地回dàng。

  广场上,刑部尚书越众而出,高声回禀:“定襄道大总管裴行俭cao阿史那伏念等五十四人以献,恭请圣人jiāo付有司发落!”

  裴行俭也上前几步,在广场正中单膝跪倒:“启禀陛下,蛮夷凶顽,犯我国威,论律当斩,然陛下宽仁,名声远播,伏念为大唐军威所慑,且感念陛下之德,持同党以来降,缚手足以待罪,臣亦斗胆许其不死,还望陛下法外施恩,留其xing命。”

  他的声音并不算高,却一字字都说得沉稳清晰,便是高台上的李治也听得一清二楚。李治知道,此时自己应该挥一挥手:“朕愿曲法,全卿之义。”——大唐开国以来,历次献俘都是这一套!这些被送到太庙和天子跟前的俘虏,不管是主动来降的,还是被生擒活捉的,最后都能保全xing命,像伏念这种,还会给个一官半职的,以显示大国气度。

  只是此时此刻,他却突然厌倦得不想开口。宽恕战俘容易,然后呢?然后便是封赏功臣。裴行俭两次大功未赏,怎么着也得封个国公,拜个副相。自己当初只想着多年未办献俘了,并未细想他的事,觉得大不了过几天再打发他出去领兵就是!可此时真正看到他,他才发现,事qíng只怕没这么简单。当初在吏部,李敬玄那般受尽抬举,天下人却依然只知“裴李”,今日若让裴行俭以这种声势出将入相,朝廷之中还有谁能压制住他?

  李治的目光缓缓扫过群臣最前方的几名宰相,无论是跟苏定方素有嫌隙的刘仁轨,还是去年顶了裴行俭功劳和位置的崔氏兄弟,此时都依然默默肃立,半点开口的意思也没有。一片寂静之中,李治的双手在绛纱袍里慢慢地握紧了拳头,却不得不直起了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