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_作者:平仄客(753)

  “这些押解的士兵进京兆,皇上必定会重重有赏。到时候皇上若是知道,破了南越一族jīng壮的,正是大将军麾下的士兵,必定龙颜大悦。大将军也会记上一功的。”沈则高也不气馁,继续说道。

  让这些士兵进京兆,也不是没有好处的,能够得功劳,而且还是破南越这样的大功劳!

  听了沈则高的话语,袁焕挑了挑眉头,却没有出声,看来还是心有犹疑。

  沈则高心里叹了一口气,看来,还是得下重本才是啊。他在岭南道这么多年,岭南卫大将军袁焕有什么xing格嗜好,他当然清楚的。

  “若是大将军借出一千jīng兵。沈家送岭南卫三千斤三七,免费!且送岭南卫一万件棉衣,免费!”沈则高开口道,说出了自己的jiāo换条件。

  “成jiāo!”听了沈则高的话语,袁焕的眼神倏地亮了起来,说出了这两个字。他脸上布满了笑容,还拍了拍沈则高的肩膀,一副哥俩好的样子。

  岭南卫大将军袁焕,为人吝啬惜命。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不用出兵打仗,就算是出兵打仗,也最好不要士兵有伤亡。为了这个伟大的愿望,岭南卫中的保障就一定要做到最好。比如止血“金不换”和士兵御寒的棉衣,那是必须要充足的!

  如今不用钱就可以得到这两样东西,还可以让士兵进京兆领功,那么这一千jīng兵,就当是拉练好了,借了!

  沈则高心里在想:三千斤三七,以长兄沈则敬在昆州的地位,那是不成问题的;一万件棉衣,二兄沈则远应该也随时拿得出来的。这两千jīng兵若是能够顺利押俘进京,这笔jiāo易,很划算。

  沈则高顺利借到了兵,接下来,就开始规划进京兆的线路了。在韶县县衙内,沈则高和应南图前面,就摆放着注满各种标记的舆图——沈家的优良传统,这样的舆图,沈则高当然有一张。

  “两千俘虏,只能走陆路,这是最实际最省事的办法了。”沈则高指着舆图上的线路说道,这是他想到的最便捷办法。

  应南图却是有不一样的意见:“侄婿听闻,广州府市舶司有大楼船,可容纳三千余人。若是能租用这样一艘大楼船,那么我们可以走水路。”

  顿了顿,应南图又补充说道:“走水路,一来节省路上的时间,二来也比陆路要安全。那么我们要防的,就是从京郊运河到京兆城门这一段距离。”

  听了应南图的话语,沈则高想着从市舶司借到大楼船的可能xing。市舶司乃广州府管辖的官衙。看来,得去拜访广州刺史梅百川一趟了。

  为了能将赵嘉和两千俘虏顺利押解至京兆,为了能从卞之和的计划中争得生机,岭南的沈则高和沈宁等人,作着种种努力,而出发那一天,很快就到来了。

  第三百七十九章朝京行

  端午过后,沈则高就打算押解赵嘉和两千俘虏进京兆的,同行的,还有应南图和沈宁等人。

  在出发的前一天,韶县县衙还办了喜事:沈则高的嫡长女沈静出嫁。县衙之中,喜庆氛围还没有散去,押俘的紧张气息就已经弥漫了。

  从岭南卫借来的一千jīng兵,已经提前来到了韶县县衙,神qíng紧张地警戒着。

  这一千士兵,虽然不是岭南卫最jīng锐的士兵,却也比折冲府和韶县士兵厉害得多。这一千士兵挺立在县衙前,没有一点声响,却散发着一种qiáng大的气势。这是一种经过鲜血锤炼的气势,没有上过战场杀敌的士兵根本不可能有。

  在这一千jīng兵面前,韶县的士兵低头别开了眼。

  袁焕是个上道的人,收了沈家那么重的本,送来的,是分量足够的岭南卫士兵。——沈则高对这一千士兵很满意,对袁焕这个岭南卫大将军添了五分好感。

  有这一千jīng兵,还有市舶司的大船楼,他对这一趟押俘之旅多了几分信心。

  卯时三刻,关押在韶县县牢的两千余南越俘虏,就陆续被韶县士兵带到县衙前面了,此后,岭南卫的一千jīng兵就负责看守这两千余俘虏,直到顺利送抵京兆。

  这两千余俘虏,经过一个多月的关押,jīng神气已经极度损耗,不复突袭之时的勇猛。他们手上脚上都戴有重重的镣铐,他们每进一步,镣铐都发出沉闷的敲击声。

  这两千人先后走动的时候,那敲击声就仿佛闷雷,震得沈则敬和应南图两人的心都提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