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二掌柜/再也不要做怨妇_作者:大风刮过(222)

2016-09-30 大风刮过

  杜小曼不禁又自我鄙视了一下,实在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一趟车里坐了加上杜小曼七八个人,堆了些货。有个人带了家眷孩子。赶车的师傅在车内拉了道帘子,将杜小曼、那位抱孩子的女眷和两件货物与其他人隔开。

  出城的时候,又有兵卒验看文牒,连车里带的货也大致检查了一番。杜小曼将谢少主给的那份递上,兵卒接过看了看,扫视杜小曼的目光微有些诧异,但还是抬手放过。

  杜小曼不禁与一起坐的那个女子搭讪:“最近查得可真严,以前没这样啊。”

  那女子姓陈,相公姓刘,年纪顶多二十出头,怀里抱的男孩也就两三岁。她边拍着哄孩子睡觉,边轻声道:“可不是么,所以我们这趟货都不多带,自己走车都不值车夫的工钱,就搭驿车了。”

  杜小曼瞄见他们带的货物,貌似是茶叶,道:“夫人家是做茶叶的么?好风雅的买卖。”

  刘陈氏道:“哎呀,夫人两个字是大户人家用的,妹妹千万别如此称呼。小门小户小生意,混口饭吃罢了。妹妹不是本城人罢,到临德是投亲么?年纪轻轻怎会孤身一个人?”

  杜小曼叹气道:“别提了。我家本在京城,后来家道中落,到杭州开了一阵酒楼,又遇事倒了,辗转流离,只剩下我一个人寻我的表姐。原本听说住在这里,过来之后问询,说是搬临德去了。我就再去找找。”

  刘陈氏微微蹙眉:“临德可不比本城,地方大着呢,你一个人要如何寻?你表姐姓什么?我看我是否认得。”

  杜小曼道:“表姐姓徐,她嫁的人姓俞,是个读书人,没做什么生意买卖。”临时借用了一下徐淑心和她qíng郎的名字。

  刘陈氏摇头:“没听说过,我们家在本城住了多年,没听过有姓俞的人家。不过,读书人不与我们这种买卖人往来。你说去临德找,难道州试将近,你那表姐夫要投考?”

  原来临德竟然是这个州的州府。杜小曼赶紧道:“应该是。我那表姐夫考试没什么运气,考了好多年,老是不中。表姐跟着他,过得苦兮兮的,嫁妆全搭进去了。我也是没办法才来投靠表姐,不知道会不会成为累赘。他们的日子原本就不好过啊。对了陈姐姐,你认不认识有什么临德有什么地方,能让我做个帮工,挣点钱?我身上钱不多,万一找不到表姐,可以糊口,就算找到了,也别拖累他们。”

  刘陈氏的表qíng带上了同qíng:“若是你那表姐夫要投考,十有八九是住在临德东南锦绣街水坊巷一带,你可以到那里去打听打听。临德招女子帮工的地方倒是有,但你一个孤女子,还是小心为上。那些粗活,你也做不来。身上盘缠若够,就先找着你表姐再慢慢打算。可惜我家买卖小,只我们两口子带着个孩子糊口罢了,不过,妹妹若真有难处,下车后我和你说个地方,你可以到那里寻我们。”

  杜小曼感激地道谢,萍水相逢,肯这样帮,刘陈氏真算个善心的女子了。

  马车走得挺快挺顺,沿途停了两趟让人方便,中午在一处茶棚吃了午饭,天将黑前赶到了临德。

  下车后,刘陈氏告诉杜小曼,有事可以去北关陆家街,她家在陆家街东头有个小门脸。

  杜小曼道谢别过,又寻了一家客栈。安全为上,她一边鄙视自己奢靡,一边还是要了个小单间。州城的旅馆价格自然不低,杜小曼进了个小客栈,要了最差的单间,仍是一百多文掏了出去,心痛得滴血。

  次日清晨,杜小曼退了房,在路边就着粥啃下去一个大馒头,下定决心今天起码找个临时的杂工做,反正不能再住死贵的客栈了。

  她沿街搜索,做好跑断腿的准备,没想到刚走到路口,就看见硕大的“招工”二字。

  挂牌招人的店铺颇大,临着十字路口,十足的风水旺铺,正在装修,几个劳力搬着东西跑上跑下。

  大店铺招人,工钱应该不低吧。

  可惜,古代招人有xing别歧视,女人找工作不容易。看这家铺子的格局,有些像酒楼或茶楼,定然是招跑堂的之类。

  还是打听打听呢?说不定后厨需要洗碗工什么的,这个男女都行吧。

  她站在门口探头探脑地打量,只见大堂内的一挂门帘一掀,走出来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妪,盘发银簪,毛青短褂罗皂裙,指点两个劳力去后面取东西,瞥见杜小曼蹩在门口,便走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