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快春秋_作者:绾刀(774)

2020-02-15 绾刀 强攻强受

“原来是他?”韩若壁惊叹道:“他居然掉膘掉得脸上的皮都挂下来了,难怪那般显老?”

其实,钱老大没发迹前比现时还要瘦,那身材简直和麻杆有得一拼,只不过韩若壁没有瞧见过,所以在赌棚见到变瘦了的钱老大时没能认出来。

韩若壁心道:钱老大并没有见过我的真面目,能够向王守仁指认我,想来要么是老五告诉他的,要么是几日前在赌棚里遇见时,他发现老五的反应不对,因而猜出来的。

确信他就是‘北斗会’的大当家无疑了,王守仁道:“别的先不说,宁王如果当了皇帝,你们‘北斗会’还有立锥之地吗?”

沉思许久,韩若壁道:“你才说了其一,相必还有其二,愿闻其详。”

王守仁回到座上坐下,道:“其二,的确如你所言,对于一般百姓而言,谁当皇帝是没什么区别。但是,现在的皇帝虽然荒唐,却未必意识不到自己荒唐。我记得杨首辅回家守孝时,当今圣上想趁着身边少了个‘大管束’的机会溜出居庸关散散心,被当时在居庸关的御史张钦硬行拦住,死活不放他过关,他也就灰溜溜地掉头回去了,之后并没有因为此事为难张钦,可见,对于是不是在胡闹,他嘴上不说,心里还是明白的。所以,政令方面,他总算是放手交给了内阁的那些大学士们,朝中执政的首脑还是杨首辅一派。谁当皇帝是与百姓无关,但朝廷的很多政令却是和百姓的生计、生活息息相关的。”

停顿下来,他瞧向韩若壁,道:“我说的这些,你可听得明白?”

想来,如果作为江湖人的韩若壁听不明白,抑或根本不关心,他就打算换别的说法了。

韩若壁点了点头,正色道:“请继续。”

王守仁肃然道:“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倘若皇帝换成了宁王,难道内阁首辅要换成江湖道士李自然吗?你觉得李自然一伙会比杨廷和等人更会治国,更能制定出对百姓有利的政令吗?”

原来,在他看来,正德皇帝虽然才疏,却不志大,虽然时时在胡闹,却未必不知道自己在胡闹,未必不知道什么才是对天下好,所以尽管他宠幸江彬、钱宁等人,给了他们极大的权力,但却从未让他们染指内阁,基本上还是等于把治理天下的担子交给了那拔以杨廷和为首的文臣。事实上,或许正德皇帝的肆意胡为正是由于意识到了在政治能力上,他周围的这些文臣们都已经强过他太多,不管他怎么努力也难以达到或接近他们,更不可能驾驭他们,但要他乖乖地听从这些人的安排,做一个被塑造出来的傀儡又实在心有不甘,于是才放肆自己,以极端的玩乐、尚武来寻找满足感、体现自身价值。而宁王则明显志大才疏,明明在胡闹,却一点儿也没觉得自己在胡闹,还洋洋得意,自比汤武。这样的人若是做了皇帝才真是可怕。

对他的话,韩若壁心下颇为赞同,嘴上却语带讥讽道:“没有结果之前谁知道呢?兴许宁王就是汤武重生,尧舜再世也未可知。”

王守仁哈哈大笑起来,双目明亮如火炬,声音响亮如洪钟,道:“说得好!如果真是我看走了眼,他真有你说的那般厉害,就一定可以踏过一具具阻碍他的人的尸体,走上去改朝换代,如有可能,我不妨就做一做他脚下的尸体,算是他的试金石好了。”

他的笑声很有一种振奋人心的感觉。

韩若壁凝神细想了一阵,道:“依你看,宁王若是起兵造反能有多大成算?”

其实,就连不少寻常百姓都早瞧出了宁王的野心,更何况是他。

王守仁连连摇头道:“成算实在不大,能有两成就不错了。”

没想到一个佥都御史竟把宁王这样的封疆大吏看得这般弱小,韩若壁不禁问道:“为何?”

“因为他手中既无文臣、也无武将。”王守仁答道。

韩若壁上前一步,道:“可我听说宁王除了利用手中掌有的兵权拥兵自重,还私募了不少匪兵,兵力应该不弱吧。”

王守仁忍不住轻笑道:“看来,你们‘北斗会’对宁王的动向也并非一无所知嘛。”

韩若壁只得道:“已经同他结下了梁子,总是要关注一些,否则万一他一个措手不及,我们岂不是要吃大亏?”

王守仁赞道:“你行事倒是极谨慎。”

韩若壁道:“我也不是事事谨慎,冒险的时候也很多。”稍后,他咧嘴一笑,道:“怎么说到我身上来了。”

转回话题,王守仁道:“要谈兵力,当然是戍边的边兵战斗力最强,因为他们经常打仗,换句话说,还是四镇兵马统帅江彬手上的兵厉害。宁王的显然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