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说江湖三大傻,一用内力扛沙包,二以轻功赶路途,三拿刀剑拳脚搏性命。
其一,对于练武之人,内家功夫很是宝贵,本就习之不易,若是下了十几年的苦功,练出了一身内力,却拿来扛沙包当脚夫,未免令人瞠目,这便是江湖第一傻了。
其二,轻功说到底不过是跳得更高,跑得更快,行动时动静更小,主要还是在对敌时拿来闪躲腾挪用的。学轻功的目的,要么是使对手不容易打中自己,要么是使自己更容易打中对手,当然也有在必要时用来隐藏响动,又或者去到一些常人难及的危峻处等等,但总之,绝非赶路或长途奔袭用的。否则,轻功高手们岂非都不用骑马了?而如果强用轻功赶路,于一般高手而言,盏茶的功夫可能还问题不大,真若赶上半个时辰或更久,那恐怕非得累死不可。因此,以轻功赶路绝对傻得可以,不愧为江湖第二傻。
其三,在江湖上讨生活的都知道,虽说刀剑拳脚必不可少,但刀快剑利拳头大,主要还是为了能一个照面就把对方唬住,不战而屈人之兵,只有真到实在不行时,才会动手搏命。要不然,终归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天天和人拼命,就算从无失手,不消三年五载也得搏出一身伤病,弄的不好还可能落下残疾,绝对划不来。那种逞一时之气,仗着自己功夫好,老是想和别人动手,以武力解决一切之人,便是无可争议的江湖第三傻了。
不过,虽说这些都是被江湖人说滥了的傻事,却天天都有无数江湖人在做。不说旁的,光是拿刀剑拳脚与人搏命这件事,就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所以,又有人说,江湖上从来不缺傻子,不傻,就不混江湖了。
眼下,正是耿耿银河泻,漏断人静初的时刻,两个傻傻的江湖人就在以轻功赶路。
不用猜也知道,这两人就是黄芩和韩若壁了。
说起来,用轻功赶路可不是件容易事。须知,不提什么轻功,一般人只是跑上半个时辰,都保管要心跳加速好几倍,呼气吁吁如牛喘,好像血管里的血也沸腾起来一般。这种情况下,别说是继续赶路了,能不躺下就算不错了。当然,那些经过刻苦修炼的内家好手们自然不至如此,而且他们的轻功通常也能达到进退如闪电,来去似鬼魅的程度。但是,一旦用轻功来长距离赶路,那些个什么身法啊,步法呀,什么提纵术啊,陆地飞腾呀等等的花俏招式就全派不上用场了。这种时候,比的完全是真功夫。因而,非得他们中那些天赋异禀,再加上后天苦练,先天呼吸已达化境之人才能够用轻功赶路。
黄芩和韩若壁无疑是其中之二。
这时,就见他二人身着黑色夜行衣,肩并着肩,身形几乎溶入到了黑夜里,脚下如同风驰电掣般一路飞奔。瞧速度,怕要赶得上奔驰的骏马了。而与此同时,他们还间或转头,往左右观察一番,以留意周围的动静,并时不时相互交谈着一些什么。
看来,他们的先天呼吸俱已达返璞归真之境,是以才能在运起轻功飞驰之际,还可以丝毫不受影响地交谈说话,不过也当真是匪夷所思了。
很快,荧荧星光下,两条模糊不定的身影离开了官道,飞也似地进入了一片黑压压的树林中。
这里,已经是丹霞山的山麓了。
上山的路并不复杂,黄芩和韩若壁稍稍减缓了速度,直向长老峰上的‘赤松观’进发。
夜里的山,与白天大不相同,不仅更加空寂、幽静,而且令人毛骨悚然。那些白天看起来平淡无奇的树木、竹枝,到了夜里都仿佛变成了各种模样的鬼怪精灵,伴着渐起的阴冷山风,张牙舞爪,形容可怖。尤其,每到这种时候,还会伴随着各种在白天听不到的,似鸟叫非鸟叫,似兽鸣非兽鸣的古怪声响,异常凄厉悲惨,仿佛来自阿鼻地狱。
不过,这种景象和声响只能吓住一般人,自然吓不住身怀绝技的黄芩和韩若壁。
当他们沿着崎岖的山路,七弯八绕地奔走了一段时间后,听到一阵阵清脆的叮叮当当声。
那是檐角下的风铃被夜风拨动发出的声响。
看来,‘赤松观’已经不远了。
突然,韩若壁猛地收住脚步,顿□形,面上的神情显得有些紧张。
黄芩不明就里,也跟着停下了脚步,小心地向前后左右张望了一阵。
确信没发现任何异常后,他凑到韩若壁身边,小声问道:“ 怎么不走了?可是发现了什么可疑之处?”
韩若壁面沉似水,点了点头,道:“前面有道术禁制,而且相当厉害,肯定是赵元节设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