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_作者:意元宝(394)

2021-01-20 意元宝

李弘就没有把折子递上去,现在李初在这儿,正好给她看看。

李初从李弘的手里拿过折子仔细一看,笑着冲李弘作一揖道:“哥哥心存天下,心系百姓,乃天下之福,万民之福。”

“正好同你要收税的事一道办,想必父亲会同意的。”李弘得到李初的夸赞脸上的笑意加深了。

萧太后将李弘折子的内容大白话地道来:“臣闻军法有定,但征为军者,若逾期不至则牵连家人,但参军之人突发诸事不知凡之,或死于兵事,或迷路不知归也,或病重不能归之,以篇概全,实属不妥,故请以改军法,不以苛责于民。国中多年战事,不可用民再以伤民,以令天下皆道朝中苛政,失尽民心。”

吕太后:“其实作为一个守成之君,李弘这样挺好的。”

宣太后:“同意。只要他一直记着自己是太子,做好太子的本份,别人说什么听一听可以,不曾尽信,他肯定可以当好一个皇帝的。”

吕太后:“以前总觉得他太软弱了,没有一点太子的样,可是软有软的好,心善,心里总想让别人好,让天下人都好。越看越觉得像样,有我们群主在,他这江山定能稳稳的。”

萧太后:“再合你们的眼都是没有用的。”

……意味深长的信息,吕太后:“得了,你还是忍着吧,但凡只要群主不乐意的事,就算到了现在你也不敢说,忍,忍死你。”

不厚道的话,萧太后……

李初道:“刚刚哥哥应该直接给父亲的。”

就是啊,朝堂上今天是不方便给不假,可以刚刚给的啊,只要是李弘送上去,保证李治看完一定很高兴。

“忘了!”李弘不太好意思地回答,李初道:“我们也不回去了,去了政事堂直接给政事堂的诸位,让他们送上去就好。”

对于一个有过送折子经验的人给李弘出主意,李弘倒是一直都不走正常的程序,直接呈到李治面前的,今天李初给出的主意,李弘倒是觉得可以了,就这么办吧。

所以政事堂的人在等到李弘和李初后,李初把李弘的折子递过去,有人想起两年前收到李初折子的情况,一时僵住了。

“公主的折子?”郝处俊第一个问起,他是有些担心害怕来着,不太确定李初这一次又想进什么言?

“不是,是哥哥的。”李初拿着折子一直没有人接,正奇怪怎么回事,话音落下郝处俊暗松一口气,李初……

萧太后不厚道的笑话李初,“群主啊群主,看来你在政事堂的名声不怎么样,看他人的样子,完全吓坏了。”

吕太后怼了,“怎么说话呢,那是群主每回办事都靠谱,有理据是事实吧,他们生怕群主又拿出什么靠谱的事上折,再起风云。”

宣太后:“所以可见我们群主的战斗力越来越强了,要是从前谁管群主上折的事啊。”

郝处俊立刻接过折子,含笑赔礼地道:“竟是太子的折子,是臣失礼了。”

朝的是李弘告罪,李弘不以为意地道:“无事,此事同初儿提起的改律法一脉相承,诸公一道看看,若有什么问题一起提,我希望能得诸公支持。”

是啊,要是有他们的支持,送到李治的面前,李治认为可行,事情将会很快的定论,接下来该改的改,便可推行。

最好是和李初提起的税改一事一起推行下去,到时候人人都盯着李初,他完全可以躲在后面。

太子殿下也是有点小腹黑的,看打的主意,啧啧啧!倒是不怪李初将他的风头尽都抢去,挺好的。

郝处俊听着应是,李义府插话道:“公主,税收之法敢问公主的本意。”

本意弄清楚,以立天下法,就得朝此目标前进。

“税收,是为充国库之财,意在养民。所以税征之始要注意,行商纳税必有收益,若是收益不到一定的地步,大可无须收税,一但超过得收。”李初把现代的税收标准道来,她没有说出口的是,税收其实就是劫富济贫,虽说如此办法不见得能起多大效果,但至少国库的钱总是收入多了吧。

李初再细细的说明,她不是一个懂得修法的人,有想法,提出来,至于最后如何定下,还得看看大家的意见,她只开一个头,结局最后如何,只看最后名家大儒的想法。

有了李初打开思路,李初更建议他们去查查大唐的商家收入如何,而大唐普通百姓的收入又如何。

哪怕有人不太清楚,总也有人知道的,问起百姓的收入,不能以长安的百姓为准,而是以偏远之地。

长安是天子脚下,天下人才汇聚之地,多少人往来,又有多少的生意在其中诞生,养活多少的百姓,其他地方可没有这么好的优势,要是以长安的百姓为标准,定税之法可不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