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按察使汪怀、市舶司使赵淩,奉旨在宁吴、海州两地开恩科,考试通过后的学子可以直接获取相当于进士的身份,并且直接在宁吴当官。
科考难度适当降低,两地各招收共计六百人。
八月,另在宁吴、海州两地公开招考吏员,第一届不限功名,只需要五人联保,针对宁吴不同的岗位,招收共计人数一千。
对于生活在原两国边境的百姓而言,其实对海州并没有隔阂。让海州人来治理宁吴,对于宁吴人而言就相当于让大伯来管家,毕竟自己“亲爹”没了,感情上是能够比较能接受的。
反对的声音也有,但都是原本宁吴的一些上层。
并入大虞之后,他们本来以为能够凭借着自己在宁吴的势力,借机和大虞谈条件,争取更大的利益,结果大虞压根不搭理他们。
于是整个四月,窦荣都在带兵扑灭宁吴冒出来的零星火苗。
真的是小火苗。
水军在宁吴这种河道密集的地方作战,实在是太具有优势了。
在陆地上,敌方根本没法形成大规模的集团冲锋。
更何况在陆地上作战,是窦荣的优势项。
水面作战,凭借着数量不多的装载了火炮的蒸汽船,以及改良后能够适应浅滩作战的小艇,宁吴原本相对强势的水军溃不成军,更别说是一些地方势力拉扯起来的乌合之众。
用窦荣的话来说:“土鸡瓦狗,比大虞的水匪还不如。”
在窦荣的评价体系中,大虞当初大运河沿岸还有几个能称得上业余选手的匪寨。
业余好手谈不上,业余好手起码得是赵淩、祝阳和以前的米希这种水平的。
称得上规模的火星子扑灭后,接下来就是一段时间的高压强管理,确保整个宁吴都能够有效归入大虞版图。
普通百姓的感受最深刻,有些偏远一点地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换了国籍,只知道到年末收税的时候,缴纳的税少了很多。
缴税少是好事啊。
徭役还是有的。
本地主要的徭役是疏浚河道和修桥铺路。
现在他们还是干一样的活,区别是不用再自备粮食,而是由官府统一发放,并且使用的机械让他们的工作更加省力高效。
学堂逐渐增多,和学堂同时铺开的还有大量的作坊。
经过一年的修整后,宁吴的粮食开始大量往北方缺少粮食的地区输送,极大的缓解了北方的粮食压力。
同时由于宁吴的开发程度很低,又适合种植粮食水果,大虞其他地区因为各种原因流离失所的百姓,在当地衙门的组织下前往宁吴。
短短三年时间,整个宁吴已经彻底并入大虞。
“汪先生。”
汪怀回到阔别依旧的神都,感觉好像很熟悉,又好像哪儿哪儿都透着新奇,冷不丁听到这称呼,循声望去,先看到鹤立鸡群的窦荣。
呸!他才不是鸡!
招呼他的赵淩已经走到了他跟前,半点没有阔别经年的陌生:“汪先生别发呆了,走,先回家。”
汪怀身后跟着一群家人和仆役,先坐上车马,跟着赵淩直接回到桃溪巷侯府安顿下来。
当初汪怀离京的时候,在神都是有一个小院子的。
家人舍不得把小院子卖掉,他们在神都又没有靠得住的亲戚,也不放心交给牙行打理,就交给了赵淩。
其实主要是来福在管。
房子的租金汪怀一直没拿走,除了用于房屋的修葺之外,这次他们回来面对的是两个小院。
接风洗尘后,来福带着汪先生一家来到原来的汪家:“也是赶巧,隔壁这家刚好要卖,价格合适,我就做主给买了下来。现在还没规划,您看是要收回来重新修葺,还是再租出去?”
汪怀现在早就已经不是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文人了,第一个问题就是:“租金有那么高?贴了多少?”
来福笑道:“不多,贴了两百贯。”
这些年神都的房价涨得厉害,对比汪怀当初买房的价格,只贴了两百贯跟白送的一样。
而且如果小院租出去的话,两百贯要不了几年就能赚回来。
要知道他这小院距离贡院很近,正经学区房。
海州府城的学区房都贵得要命,神都的更甚。
哪怕汪怀现在已经官至三品,也不敢说能够随随便便就掏出近千贯置办这么个小院子,还得是和他家原本的院子相邻的。
他家人口简单,但他如今也是有儿有女甚至有孙子的人了,原本的小院肯定住不下,确实需要更大的院子。
但是再大也没必要,他还是喜欢人口简单一些,不喜欢仆役成群。
几乎不需要多思考,他和妻子对视一眼就说道:“不用再租出去了。收回来了,我们把两边院子打通,再修葺一下就搬回来住。”
来福就笑道:“那这边的租客租约是正月底到期。您要是没有相熟的工程队,我这边帮您安排?”
“好,麻烦你了。”汪先生一家离开神都多年,都有些人生地不熟了。
有学生帮忙当然好,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有事弟子服其劳嘛。
赵淩也不过是出张嘴的事情。
黄家现在有一支专门做家装,主要涉及水泥相关的业务,譬如修个浴室、贴个瓷砖、刷个地坪抹个墙什么的。
赵淩发话,黄家直接给安排插队,没几天时间就敲定了装修方案。
一月底租客搬出去,二月末房子就收拾完了。
正好休沐,赵淩和窦荣也跟着过来看新房子凑热闹。
赵淩左看看右看看:“感觉好像没什么变化,就把院墙给打通了,再搞了个卫生?”
汪先生的大儿子汪弈笑着指向屋顶:“不止呢。瓦片全都翻过了,窗户全换了琉璃窗,后头加盖了浴室和厕所。厨房也翻新了,连院子里的树都修剪了。其他墙壁地面都做了不少活。”
原来院子里的槐树太过高大,把院子里弄得没了阳光,现在就好多了,还种了几棵牡丹。
那么多活,天天都有十几二十个人在干,进度飞快。
住在侯府当然舒适,但再怎么舒适那都是别人家,他们还是更希望搬回自己家。
房子搞定了,接下来就是要添置家具。
原先家里的家具有好些都不能用了,更别说还有一些锅碗瓢盆之类的东西。
这些就不用赵淩操心了,但他还是跟旅游似的,跟着大部队去东市采买。
本来这些事情管家去做就可以,但是汪先生如今也是个价格敏感型人士,想借着这个机会了解一下现在神都的物价,跟着一起去。
一到东市,汪先生最明显的感受是:“房子高了。”
原先东市三层楼已经算是高大,现在已经能看到有四层楼高的房子,数量还不少。
“是,什么时候带您去看看钢厂,瞧瞧钢筋是怎么生产的。”钢筋混凝土的房子现在也就在神都刚开始兴起,主要还是作为住宅楼,解决大量的人口居住问题。
东市能够看得到的这些房子,严格来说并不是在东市,而是在东市附近的几个坊。
窦荣倒是更加细心一些,给汪先生介绍:“那两栋房子是已经考取的新科进士们可以申请租住的地方,单间一个月两百文。再前面那几栋是国子监。”
汪先生一听,顿时激动:“国子监要新开了?”
“是,现在国子监祭酒的位置还空着,汪先生有没有意?”
第156章
先帝是二皇子。
当初先帝手握兵权, 在外征战,原国子监祭酒谏言先帝狼子野心,要削兵权, 并且终生幽禁。
皇帝采纳了这个建议, 但实力不允许。
他加上太子两人加一起都没先帝兵多能打, 想要达成这样的目的, 就劫持了在神都的二皇子妃和长子顾溯。
先帝那会儿在外打仗, 得胜归来遇到这样的事情,兵临城下之际, 见到的是自己被架上城墙用刀挟持的妻儿。
二皇子妃未免先帝受要挟,直接抱着年幼的儿子跳下城墙自尽。
其后先帝对太子一系赶尽杀绝, 幽禁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