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抓了药,又把陈大夫送走,姜宁才彻底卸下紧绷的神经,坐在房檐下的凳子上发呆。
小小和小宝进了屋里,在床边坐着,陪朱氏说话。
卫长昀从院子外回来,正好见姜宁坐在那儿发呆,他反手关了院门,径直走到他面前。
“我去熬药,嫂嫂去休息会儿。”
姜宁茫然地抬了下头,似乎没反应过来,一声没吭。
卫长昀很少见到姜宁这模样,低声轻笑,伸手在他面前晃了晃,“大夫说了没事,便不会有事。”
这下姜宁终于有反应了,“哦”了声,长出一口气,“我没事。”
卫长昀收起笑容,正色道:“你脸色很差。”
姜宁想辩解,对上卫长昀认真的眼神,一时开不了口,反而有些心虚。
“药我去煎,等好了,我再去王木匠家取东西,时辰还早,等回来再做饭也来得及。”
卫长昀声音不急不缓,少年声线偏低,却悦耳,“嫂嫂再不休息,怕也要病了。”
姜宁失笑,终于恢复了平时的模样,“没大没小,怎么还说起我来了?”
说着起身站了起来,“不过你说得对,我可不能病了。”
他惜命,也怕疼。
生病最难受了。
转身要进屋时,姜宁一愣,“阿娘住在我屋里,还病着,这屋子——”
卫长昀微怔的神色收起来,道:“小宝跟我一屋,婶子可以和小小一起,不过得等她病好了,这两日,你先和小小将就着。”
姜宁是哥儿,如果年纪小,跟朱氏一个屋一张床倒没事,可都已经成家,多少是不便。
反而是小小年纪小,姜宁跟她一块住两晚不碍事。
再者,小小也黏他。
“你这不愧是上了多年学的人,脑子就是转得快。”姜宁拍拍手,“那我进去躺会儿,你药好了叫我。”
卫长昀点头答应,站在原地没动,目送姜宁进了屋,才转身进厨房。
不大的家里,如今多了一口人吃饭,他得多努力些才行。
卫长昀盘算着怎么才能让姜宁轻松些,想下回赶集的时候,他在旁边支个摊,帮人写信、写家书也好。
价格低一点,总比去书馆请人写便宜。
他无其他长处,也只剩多读了几年书这一点了。
第21章
不知道是真累了,还是心里悬着的石头落地,姜宁躺到床上,眼一闭,就直接睡过去了。
梦里一片柔软,像是被云层轻轻托住一般,睡得很踏实。
等他再一睁眼时,外面的天色已经是傍晚,眼看着就要黑了。
人刚醒,还有些迷迷瞪瞪。
姜宁抓着头发坐起来,打了个哈欠,正要下床,突然探头嗅了嗅,竟然闻到了饭菜的香味。
脑袋一下清醒了,他这是睡过头了吧?
姜宁飞快下床穿好鞋,推开门,就见小小和小宝在院里坐着,面前摆了个碗,脚边堆的是玉米棒。
再往远一点看,卫长昀正在厨房里忙。
“宁哥哥,你醒了?”
“你们剥这个做什么?”
“二哥说,可以拿去磨面。”
玉米面?原来家里留的这些玉米棒是为了磨面。
也是,要是一次性都磨面了,还不好保存,尤其南方潮湿,现在密封技术也不行,哪怕放在缸子里,过个一年半载,也容易潮了。
姜宁揉一把两人的脑袋,抬脚往厨房走。
橱柜门、门栓、门轴都换上新的,卫长昀估摸又收拾打扫了一遍,哪怕厨房不算宽敞,看着却干干净净、规规整整的。
“怎么不叫醒我?”姜宁一边挽袖子一边说:“忙得够呛吧?”
厨房里还能闻到一点儿药味,是给朱氏熬药残余的。
卫长昀在姜宁跟小小他们说话的时候就注意到他了,在盆里甩了甩手上的水。
“正好。”
姜宁瞥眼锅里放的甑子,饭香勾得他肚子一下饿了,“饭快蒸好了?”
卫长昀点头,擦了擦手,“菜也切好了。”
姜宁一怔,忽地笑起来,“原来是这个正好。”
卫长昀低咳了声,给姜宁让出位置,“婶子第一天来,我怕做的不合她胃口。”
他做饭的水平,只能算可以吃,但绝对不到好吃的地步。
“今天吃清淡一点,我拿昨天的排骨汤煮个烫菜。”姜宁洗了手,瞥眼刷干净的锅,“你这下手打得真不错。”
卫长昀没接话,但没离开厨房,想看还有什么能帮忙的。
姜宁也没再接着说,心里庆幸,还好这一家都是爱干净的,连院子都每日扫。
要遇上邋遢的,他一个人收拾,想想都窒息。
姜宁一边做菜一边跟卫长昀商量下次赶集的事,还有那几块地种什么的规划。
水田肯定不用说了,就那么一亩不到,肯定是种稻子。
剩下的三块土地,一块得种玉米。好在玉米按一沟一沟种的话,土豆可以种在下边。
“过一阵就得撒种,玉米那块不动,还是种玉米跟土豆,边角可以牵几根南瓜藤。”
姜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剩下两块种豆子辣椒、小麦跟花生,你看怎么样?”
家里现在养得有鸡,大了能下蛋,还能孵小鸡崽,所以肉往后是不缺的。
种的东西,主要是为了应付两次赋税。
一次八月,一次秋收后,按照他们家的人口来算,得交三两白银左右,那就是三千文。
还得除掉日常开销,这手里可是紧巴巴的。
要是情况差点,赋税完了,家里也就掏空了。
“一切听嫂嫂的。”卫长昀说完后,想起什么,问道:“嫂嫂种花生是为何?”
姜宁道:“土豆片顶多再卖一两次,后边会卖得慢。除了辣椒面外,咱们得再想别的法子赚钱。”
“嫂嫂是想用花生做些零食?”卫长昀点了下头,“只是盐水花生,各家酒楼、食肆已经有了,茶楼也会配。”
“不做盐水花生,做点别的。”姜宁摇头,“五香味的,我自己调配方。”
至于辣椒,姜宁还有别的做法,就是糟辣椒。
这两次去集上,还有到处转悠,他发现了大家对辣味不抵触,而且也能吃辣。
所以他才要做辣椒生意,先占下这个市场,日后其他人就算研究出来了,那也是他先吃到红利。
“嗯。”卫长昀不再问,只道:“约摸下次赶集前,就要去地里撒种,插秧也这时候。”
闻言姜宁点点头,想到后院的菜地,“家里还有个菜园,不担心没吃的,葱姜蒜都在后边种,白菜萝卜光那儿也够吃了。”
卫长昀看向姜宁,端起出锅的菜,犹豫了下道:“下次赶集,我想支个摊在旁边,替人写信、写家书。”
他说完,眼睛一瞬不瞬盯着姜宁,难得露出了些忐忑。
姜宁转头看他,没立即接话,思忖片刻,才在卫长昀的踌躇里开口,“定好价了吗?”
平时姜宁说话的声音是清润的,今天大概是因为吵了一架,有些哑,反而显露出和平时不一样的温柔。
卫长昀心里一松,又恢复了少年老成的模样。
“之前在私塾里上学,和阿肆一起到镇上买书时听到过,一般是十文。”
“你是想便宜些,这样别人就会来你这里?”姜宁擦擦手上的水,准备炒第二个菜,“可是你这样的话,书馆的先生,还有其他一样以卖字为生的人,说不定会记恨上你。”
卫长昀愣住,他没有想到这点,只想给家里减负担。
姜宁看他表情,就知道他没想到这一茬,“就按十文,不跟他们卷价格,咱们拼质量。”
“你那一手字,写家书、写信可都能裱起来了。”姜宁眼珠一转,想了想,“也可以写一些诗笺,我可以做,你负责写就好。”
一句不知道有意无意的夸奖,让卫长昀顿时有几分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