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26)

2025-07-26 评论

  “傻站着做什么,把菜端出去,这个青菜炒两下就好了。”姜宁唇角上扬,眼里都是笑意,“叫阿娘和两小崽子吃饭,记得——”

  卫长昀这次学会抢答了,“洗手再吃。”

  古代医疗水平不高,尽管也有外科记载,还有些大病治好的奇迹,可对他们来说,锻炼身体、预防生病才是最好的保障。

  病从口入这一点,就是最简单的防范。

  下午朱氏喝了药,又睡了一觉,精神好了很多。

  夜色刚刚降临,一家人围在堂屋的方桌旁,两菜一汤,陪着甑子饭,虽然不富足,却也温馨。

  “宁哥儿,这些……”朱氏看着碗里的肉,有些诧异,又有些担心,“不用这么浪费。”

  姜宁听完,反应了下才明白朱氏在担心什么,“不是因为你来才买的,平时我们也吃。”

  “平时也吃?”朱氏惊讶地瞪大眼,看向旁边两个孩子,一点不觉得吃肉新鲜,似乎习惯了。

  小小啃着骨头,一双眼睛圆溜地转着,“婶婶,我作证,是昨天赶集买的。”

  小宝立即附和,“宁哥哥和二哥赶集买的,可好吃了!”

  姜宁听他俩献宝一样的话,笑道:“就你俩知道。把嘴里的东西咽下去,当心噎着。”

  卫长昀看了他俩一眼,两人立即乖乖吃饭,不再说话。

  “阿娘,你就放心在这里住,先把病养好最重要。”姜宁宽慰她道:“过两天我跟长昀要去地里忙,你正好可以在家陪两个孩子。”

  朱氏“哎”了一声,点点头。

  这顿晚饭对姜宁来说,意义不太一样,算得上是团圆饭了。

  晚饭后,朱氏被姜宁送回屋里休息。

  尽管心里还惦记着怕给姜宁添麻烦,一想到后面能帮上忙,又心安不少。

  等姜宁抱着一摞衣服从屋里出来,正好碰到卫长昀牵着小宝回他屋里。

  “二哥,我想跟小小一个屋。”小宝揉着眼睛,困得不行,“为什么要跟二哥睡?”

  卫长昀揉了揉他的脑袋,“因为你长大了,得和妹妹分开睡。”

  “我还小。”小宝耍赖,撒娇说:“你看我才这么高。”

  卫长昀瞥眼才到自己腰的小宝,竟然一时找不到反驳的话。

  姜宁走过去,微微弯腰,“因为婶婶要在家里住下来,婶婶病好了会和小小住一起,所以小宝你得跟二哥住。”

  “那婶婶单独住,宁哥哥和二哥住,我就可以和小小一起了。”小宝仰着头,一脸天真地安排。

  姜宁:“……”

  抬眼朝卫长昀看去,俩人眼神对上,卫长昀立即挪开。

  见状,姜宁轻轻笑了下。

  他要不是什么哥儿,那他还真可以和卫长昀睡一个屋,还方便一起商量挣钱的事。

  “因为我是你大嫂,哪能跟你二哥一起睡。”姜宁耐心解释,不回避小孩的问题。

  小宝似懂非懂地点了下头,“那还是我跟二哥一屋。”

  “好了,今天都早点休息。”姜宁直起身,看向卫长昀,“今天陪着我折腾了那么久,你也早点休息,书可以明天再看。”

  卫长昀怔了怔,没接话。

  姜宁微微歪了下头,“免得你又以为我在逼你读书。好了,我回屋了。”

  他的确希望卫长昀好好上学,但不是为了考功名,而是因为读书有用的。

  卫长昀“嗯”了声,目送姜宁进屋。

  房门关上,烛光跳动的影子,和姜宁的身影映在窗户上,隔着门,能听到小小开心的说话声。

  “二哥,被子里好冷!”

  小宝的声音从屋里传来,卫长昀收回视线,转身也回了屋。

  春日的夜里,风并不大,偶尔吹动树叶,也只有细微的沙沙声。

  等这一阵春雨绵绵的天气过去,就能迎来万物盎然的季节。

 

 

第22章

  朱氏的病不是什么大病,疲劳加上风寒引起的肺热,只要好好休息几天,就能好彻底。

  养病这几天,姜宁和卫长昀几乎不都不让朱氏做什么事,就帮忙照看下两个孩子。

  姜宁腾出空来自己的事,又有卫长昀在一边帮忙,要拿去镇上卖的辣椒面,加班加点做出来不少。

  土豆片是现炸的,所以提前一天准备就行。

  “这些辣椒面,到时候论斤卖,价格肯定会贵一点,不过可以按照小罐卖,得先准备一些竹筒。”

  卫长昀坐在小凳子上,回头看姜宁,“明天我去山上砍几根竹子,要装辣椒的话,得先晒干。”

  生竹里有水分,不晒干的话,容易回潮。

  “那行,明天再去,今天先把这些做了。”姜宁估了一下手里的活,下午就能弄完。

  那今天可以好好休息,都忙了几天。

  前两天他俩去把玉米和土豆种了,旁边还撒了一点去年留下来的南瓜种。

  就这一块地,把他俩都折腾得够呛。

  播种还好,主要是前期肥土,还有后面两天浇水的事。

  过了开春那一段时间的雨季,雨量就少了很多,地里都得靠自个挑水去浇,不然没过几天就要干。

  卫长昀“嗯”了一声,从一堆花生里挑出发芽的,这样才能当种。

  等赶集回来,他们就得把辣椒、花生和豆子、小麦种下去。

  姜宁把雷钵里的辣椒面装进陶罐里,两只手抱着拿进厨房的柜子,关柜门时,忽地瞥见放在角落里的几个陶罐。

  姜宁轻轻“哎”了声,选了其中小的一坛,掀开一条缝,酸味立即飘了出来。

  “什么味道?”卫长昀进来拿东西,嗅了嗅,闻到了一股明显的酸味。

  不是东西臭了发出的酸味,而是一种他从来没闻过的味道。

  姜宁蹲在那儿,抬起头看卫长昀,“前一阵我们用毛辣果做的酸汤,差点忘了。”

  卫长昀拿了麻布,走到他旁边停下,“是做好了?”

  “可以试试,反正这一坛比较小,要是没成功也不碍事。”姜宁心态好得很,不怕失败。

  土豆片和辣椒面能一次性成功,他都觉得蛮不可思议了。

  尤其是辣椒面,之前家里全都是买的,只有糊辣椒才是自己做的,因为得调秘制蘸水。

  “那要怎么知道是不是成功了?”卫长昀问完,想起之前一家去地里摘毛辣果的时候,姜宁提到的酸汤鱼,“酸汤鱼?”

  姜宁点点头,笑起来,“对,酸汤鱼。”

  “那我去河里抓一条,人多的话要不要两条?”卫长昀快把花生种挑完了,正好得空。

  “河里的鱼,好抓吗?”姜宁小时候也去河里玩过,但除了枯水季,能在石头里抓螃蟹、摸虾外,基本没抓到过鱼。

  卫长昀难得笑着点头,“我小时候经常去河里玩,能抓。”

  姜宁挑了下眉,好奇问:“你小时候还这么皮啊,一个人去河里抓虾摸鱼?”

  这段时间卫长昀表现得太过少年老成,他都快忘了这人比自己还小一岁。

  男孩小时候,大多都淘气。

  只是没想到卫长昀也有这个时期,就连刚才说话的时候,都明显比平时看上去要鲜活。

  “有。”卫长昀只愣了一下,就坦然承认了。

  他不是生来就失去父母、失去大哥,也有父母健在、兄长在上的时候。

  家里虽不富裕,却也能温饱。

  所以他十岁之前,一直都无忧无虑的,只需要专心上学,完成老师布置的功课。

  其他时候除了农忙时会帮忙,都很自在。

  “那你去抓吧,抓两条。”

  姜宁一点不客气地说:“酸汤鱼很开胃,而且家里人多,多吃鱼可以补身体。”

  “还可以增强记忆力。”

  辣椒面差不多做完,卫长昀简单把院子收拾了下,就拿上鱼篓去河边。

  朱氏坐在院子里,正在给两个孩子重新把衣服缝补下,衣服身量大一些,小孩长得快,这样就不用经常换。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红茶泡泡机 生子文 田园 穿越时空 种田文 甜宠文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