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宁“昂”了声,斜一眼王邦,拿着东西往家走。
“你说,他怎么老盯着我们,是不是有什么歪心思了?”姜宁琢磨了下,“他要真胆子那么大,我们得防备着才好。”
不仅得防备,还得给人下个套。
让王邦父子主动钻进来,给一个狠的教训。
卫长昀敛眸,思忖片刻,“他应当是打酸汤方子的主意,这事儿村里没几个人知道是从我们手里出去的,镇上也只当是易安楼厨子做的,只有王邦悄悄盯着,能知道。”
姜宁哼了声,“他倒是胃口大,直接把主意打到方子上来。”
这种心术不正的人,蔫坏了。
他俩说着话,不知不觉到了家门口。
还没进院子,就听到了一阵说话人。听着人不少,怪热闹的。
可是……
姜宁疑惑地看去,脸上浮起茫然,转头和同样表情的卫长昀对视一眼。
“我发誓,我真的只叫了秋哥儿来。”
卫长昀扫过院里的人,缓缓呼出一口气。
“我知道。”
王子书不在私塾里待着,领着王子修一块来了。
比端午放灯那天还多了个杨修远。
约摸是跟着赵秋一起来的,两家离得近。
至于顾苗一家,更好解释了。
名义上是拿酸汤,实际上八成是顾苗起了玩心,所以才自己来,没让伙计过来拿。
“哎?他们回来了!”
姜宁听到这一声,头一次生出想要脚底抹油跑掉的念头。
第53章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姜宁一脸认真,转头跟卫长昀对视。
卫长昀迟疑了下,了然地点头,“正好,我也有。”
走是不可能走掉的,姜宁才挪脚,就被顾苗拽着胳膊迎到了家里,弄得他才像客人。
手里东西被接走,一下轻松了不少。
沈明尧迟了半步过来,抱歉地朝卫长昀点了下头,“又来叨扰你们了。”
卫长昀看向前面的姜宁,侧过头时,能看到弯弯的眉眼。
“既是朋友,往来本也是正常之事。”
沈明尧搭了把手,一块把推车柜子往里搬,放到院里的棚子下边。
“你拿的是什么?”顾苗好奇地问:“瞧着像个小摊,你打算把你之前卖土豆片的小摊换成这个吗?那倒是方便很多。”
总比放在背篓里卖方便,也宽敞得多。
姜宁比划了一下手推车,“是小摊,不过不卖土豆片,想卖点别的。”
顾苗一听有新的小吃,眼睛一下睁大。
旁边赵秋也凑了过来,指了指桌上的篮子,“我来的时候,看婶婶带着两小孩串签子,还闻到糯米香,你这是要做什么?”
去地里前,姜宁就让朱红帮自己把糯米蒸上,然后把土豆和莴笋切片,豆腐和竹笋切成拇指粗的条,肉都切成长片。
他回来时又摘了一些菌子,也一并都洗了。
姜宁擦擦手,看了眼一院子的人,心想天下可没有白吃的午餐,这不得干点活才行。
姜宁问:“想吃?”
赵秋和顾苗一块点头,等着姜宁下一句话。
“那去帮着串签子,一根签子不串满,到一半差不多。”姜宁分配完任务,又看了眼几个小孩。
“修远,你年纪最大,你领着他们玩行吗?喂小鸡,或者去后面菜园那片帮我挖点东西。”
顾今南拉了一下卫小宝胳膊,“你家的鸡,还是小鸡吗?”
“刚买来的时候小,现在大了一点。”卫小宝拍着胸脯,“不啄人,小小都敢喂呢。”
王子修挨着卫小小,悄悄摊开手,“小小,我哥给的,你吃不吃?”
卫小小摇头,“我不吃,你自己吃吧。”
杨修远一听自己是哥哥,乖巧问:“要挖什么?”
姜宁从厨房拿了折耳根和苦蒜给他看,“就这两个,不拿锄头挖,手扯,扯不起来也没关系。”
杨修远接过来,小心拢在手里,“姜宁哥放心,我会看好他们。”
“等会儿玩回来,你要想看书,就跟长昀说声,他那儿也有书给你看。”
姜宁拍拍他的肩,“去吧,自己也注意安全。”
杨修远不好意思地抿唇点头,觉得姜宁把他也当小孩哄了。
打发完几个小孩,姜宁叉腰站在那儿,琢磨着要怎么安排其他三个读书人。
大意了,要知道今天来这么多人,地里的草就应该晚点再拔。
“宁哥儿,是这样串吗?”
姜宁循声看去,顾苗举着一串土豆,串得……
就两片,也看出了一种七零八落的感觉。
“你看秋哥儿怎么串的,跟他那样就行。”姜宁看赵秋手里的,“我得弄糯米了,你们当晌午饭吃。”
顾苗立即去问赵秋怎么串的,两人脑袋凑到一块,倒是也熟悉了。
朱红端着一碗洗好的杨梅,迟疑了下道:“宁哥儿,这他们是客人,要不你带他们四处走走,我串就成了。”
姜宁看她担心,笑着解释,“就是串着好玩,新鲜着呢。”
就跟他小时候一样,每次过年过节,有点什么活都抢着做,就觉得新鲜。
他还因为这,帮过村里一个大爷家卖桃子。
可不是去店里或者摊上卖,就在桃子地旁边的公路上,用箱子搭了个小桌,摆几个桃在上边,自己带瓶水和小刀,支个红色的遮阳伞,一坐坐一天。
村镇的路都水泥路,车停了也不收罚单。
一条路上好些家卖桃子的,车里人下来尝了要买,就直接去地里摘。
不过姜宁也就卖了一个暑假,再生得白也晒黑了不少,捂了一个冬天才白回来。
朱红看了看桌边的两人,又看姜宁,“那我把这个送过去。”
“好,您啊,就是喜欢操心。”姜宁说完,想起还没安排的三个人,转头看去。
卫长昀搬了张凳子,正在捡豆子,其他两人自然跟着一块干活,闲聊起科举的事。
尽管离明年院试还有一年,但院试与乡试离得近,三年一次。若明年院试不中,再想参加乡试就要等三年。
姜宁听了两耳朵,只觉高考恍如隔世。
实际算来,也不过几个月时间而已,半年都不到。
瞧着三人认真的样子,姜宁摇摇头,回了厨房。
反正那些学科知识都学到了脑子里,或许什么时候就派上用场了。
灶上蒸了糯米,一股饭香飘在厨房里,闻着就馋。
-
糯米蒸熟需要不少时间,从早上蒸到这会儿,姜宁都把要用的配菜和红油汤底做好了,才完全蒸软。
姜宁揭开锅盖,一股热气腾然升起。
他侧身等蒸汽散开,才走上前去,用筷子夹了一小坨,伸手捏着放到嘴里尝。
糯米软香,但又不黏糊,能看到米粒是一粒一粒的。
“好香啊。”顾苗站在厨房门口探头,“这是蒸的糯米吗?跟酿酒的时候一样。”
姜宁挽好袖子,洗了手,从柜子拿了个盘子出来,直接用手捏了几个小的糯米饭团。
“先吃几个小的解解馋。”
顾苗接过碗,伸手直接拿了一个,“那其他的是?”
“糯米饭和钵钵鸡。”姜宁不卖关子,“钵钵鸡还得等一会儿,汤弄好了,那些串得泡半个时辰。”
顾苗听得一头问号,端着碗出去,放桌上招呼其他人来吃,好奇问卫长昀什么是钵钵鸡。
卫长昀才收拾好院里晒的辣椒,听后摇了摇头,下意识往厨房看去。
他都不知道,其他人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几个小孩玩累了,这会儿一人拿了一个饭团,安静地排排坐在院子里。
卫长昀端着辣椒进了厨房,正好见姜宁把糯米倒在盆里,一股糯香弥散开。
“嫂嫂这是要做什么?”
“糯米饭。”姜宁拿筷子把糯米饭搅散,“你帮我倒一下酱油,我喊停就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