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心无厌(102)

2025-07-30 评论

  今日朱府上下喜气洋洋,许是被这种氛围感染到,连日来满腹心事的谢瑜安嘴角也多少有了点笑意,他问管事:“大表兄何时回的家?身子如何?”

  管事回答:“晌午那会儿,咱家大老爷亲自接回来的,世子放心,已经请了大夫细细看过了,并未受过刑,只是前头先是被押解回京,后来又蹲了大牢,憔悴清瘦得厉害。好在大夫说,大公子年轻底子好,养几日便不碍事了。”

  谢瑜安听了高兴,闲话间已经走到了书房门口。

  朱若正在里头写谢恩折子,见他来很是高兴,忙让他坐。

  谢瑜安坐下后留神打量了朱若片刻,笑着打趣道:“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话果然不假,大表兄的事如今一了结,我看外祖父的精神头也比前几日好了不少。”

  朱若捋着胡子笑道:“你已经知道了?”

  谢瑜安道:“我去宫里禀事,遇上几位大人,他们向我道喜,我才知道今日上午陛下宽赦了大表兄,我一听果然是喜事,出了宫就往您这儿来了。”

  朱若点头,“你大表兄不碍事,吃了药已经睡下了。这次能化险为夷全赖天恩浩荡,陛下果然是古往今来难得一遇的明君,宽厚仁善,明辨是非,若非如此,就你大表兄那愚直的性子,闯下这般滔天大祸,能判个流刑都算咱家祖宗保佑了。”边说边唏嘘不已。

  谢瑜安也是万分庆幸,之前他们多番奔走,可愿意为朱楣在御前进言求情的寥寥无几,无奈之下他们甚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后来他奉皇命去地方赈灾,期间诸事无不亲力亲为,不敢有分毫懈怠,一则知道这是奉天帝对他们这些宗室子的考验,关乎前程,二则也想借此立下功劳,等回京复命时能有机会在御前讨点颜面,好为朱楣求情。

  哪知陛下竟忽然开恩宽赦了他,真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朱若眉眼间具是喜色,他朝皇宫方向遥遥抱拳,“不仅如此,听说陛下还要重判石壁天书一案,如今谁不说陛下圣明,实乃千古明君。”

  见外祖父对奉天帝感恩戴德,一副恨不能立刻效死的样子,谢瑜安脸上笑意淡去了许多,露出点悻悻然来。

  朱若何等的眼力见儿,一眼便瞧出了不对,遂问道:“可是出了什么事?”

 

 

第102章 确定

  谢瑜安心中踌躇再三,因觉得事涉天子,眼下自己也无真凭实据,不过都是些猜测罢了,若此时告诉外祖父,恐有非议君上之嫌,于是决定暂不透露自己的怀疑,只以另一桩传闻来岔开话题。

  “只因今日在宫中,我听到了些许风声,”谢瑜安忧心忡忡,“据说近来有人进言希望陛下尽快为康王择妻。”

  朱若听罢,神色倏地变了,原先的那点喜色瞬间没了踪影,“为康王择妻?你没有听错罢?”

  “千真万确。”谢瑜安飞快瞟了一眼若有所思的外祖父,忍不住道:“康王那个样子,好端端的怎么会有人提出要给他择妻?我思来想去觉得这事背后恐怕有什么猫腻。”

  朱若靠在座椅里,眉心两道深深的纹路,他咂摸着说:“恐怕这事归根结底是来自陛下的授意。”

  谢瑜安倒吸一口气,难以置信地望着他。

  朱若摩挲着折子,叹道:“康王虽未及冠,但宗室之中早早定下婚事的不在少数,康王若不是情况特殊,以他的身份,婚事绝不会拖到今时今日,眼下陛下想要为他择妻倒也在情理之中。”

  “可……可那康王……他……他是个……”谢瑜安欲言又止。

  朱若正色道:“他虽痴傻但也改变不了他是天潢贵胄的事实,他是当今圣上唯一的亲侄儿,论理,陛下无子,他才是玄朝最正统的储君人选。好孩子,你必定也是想到了这点,所以才会巴巴地跑来告诉外祖父,是也不是?”

  谢瑜安点了点头,忧虑道:“自从听闻了此事,我便隐隐不安,觉得仿佛要横生枝节。此次赈灾回京复命,陛下虽赞扬了我办事勤勉,一并赏了许多东西,但听说这几日其他几个宗室子也陆续归来,陛下对我们几个并无偏颇,都是一样的待遇。原先我还志得意满,觉得这次必定能把其他人比下去,让陛下对我另眼相待,可如今看来,似乎和离京前并无不同,大家还是在同一个起点上。现在又杀出了个康王,虽然我以康王自小痴傻为由想要说服自己,但……”话未说完,他已长吁短叹起来。

  朱若不得不叹服自己这个外孙的敏锐,康王痴傻,心智堪比幼童,在储君之事上,一早就被排除在外,正因如此,才给了谢瑜安他们这些宗室子争储的机会。

  奉天帝病重已是众所周知的秘密,但病势病况却是宫中隐秘,太医院三缄其口,连半个字都不敢往外漏,导致外头无人知晓陛下寿数几何,究竟还能坐多久的江山。

  倘若陛下还能坚持个几年,一旦康王大婚后诞下心智健全的男孩,只要此子立得住,那么储位将再无悬念。

  但这也意味着谢瑜安他们这些人到头来白忙活了一场,所有宗室子都只有一败涂地这个结局。

  奉天帝心思深沉,难以揣度,朱若猜不透他究竟为何会突然在这个节骨眼上要给康王择妻,他到底只是因为不忍康王一脉无后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对所有宗室子不满,不打算继续在这些人里挑选储君?

  答案不得而知。

  饶是朱若为官几十载,经历得多了,面对当下的局势,此刻也难免失了平和,开始跟着心烦意乱起来。但为了避免谢瑜安这个外孙在此刻方寸大乱,朱若不得不打起精神来试图宽慰他,“勿慌,越是如此你自己越要稳得住,如今还只是传闻,陛下尚未明发旨意,一切还未可知。纵然确有其事,焉知不是陛下只是出于怜惜之情,想要为康王找个能掌事的贤内助?”

  谢瑜安垂眸不言语,朱若以为他没把自己的话听进去,正待继续劝说,对方却突然起身附在他耳畔问了一句话:“您在帝都多年,可曾听说过一个传言,说康王实际上并非是陛下的侄子,而是陛下的私生子?”

  “放肆!”朱若惊立而起,呵断他的胡言乱语,他头一次对这个外孙疾言厉色,指着他鼻尖骂道,“这是哪里听来的胡话!将这种无稽之谈告知与你的人究竟存了什么心思?你休要听信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若被人知晓你们背后这般编排陛下,杀身之祸顷刻而至!”

  谢瑜安自知说错了话,后悔不迭,他白着脸去开门窗,确保这话没有被第三个人听了去,接着又再度关紧门窗回到书案前向朱若请罪,“孙儿一时糊涂,口不择言,您切勿生气,孙儿今后再不说了。”

  朱若心知他素日老成,但到底年轻,没经过什么事,又被康王的事弄了个措手不及,难免就失了分寸,此时见他有了悔意,也不忍再责备他,只温声说道:“瑜安,外祖父还是那句话,你自己要先稳住,不可因为外头那些毫无根据的混账话乱了心智,若是一着不慎那就真的是满盘皆输了。当前你要做的,就是安心读书,尽心为陛下办差,知道么?”

  谢瑜安躬身行礼,表示受教,只是他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压低了嗓门道:“据说康王的生母和仁元皇后是同族姐妹,模样肖似。陛下对早逝的元后用情至深,见到酷似发妻的兄嫂,难免移情……”

  朱若没想到他竟还要说,立马将书案拍得砰砰作响,怒道:“住口!住口!快住口!”

  谢瑜安这才作罢,外祖父这样激烈的反应,反倒说明了问题,只是对方畏惧奉天帝,害怕祸从口出,不肯深谈,他只好再次赔礼道歉,并指天发誓自己必不去外头乱说,才将此事揭过。

  因为这段插曲,朱若无心再与他说话,匆匆打发了他。谢瑜安无法,只得告辞,他又去探望朱楣,得知人没醒就没逗留,径自出了大门打道回府。可行至半途,竟撞见了永安长公主的车驾。

  谢瑜安想了想,主动迎了上去求见对方,大街上闲杂人等众多,不是说话的地方,长公主让家将给他传话,让他半个时辰后去畅音坊的雅间等她。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番茄加糖 he 强取豪夺 年上 美人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