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嫁小夫郎(90)

2025-10-03 评论

  钱没用出去之前,赵景清想着要用恁多钱,内心深处是万般不舍得,但花出去后,心中反倒畅快了。

  夫夫二人相视一笑,置办一份家业,虽花了不少钱,倒也值得。

  两人并肩而行走出镇子,赵景清声音里似乎都带着喜悦,“等爹来了,咱们一起下馆子,饱饱口福。”

  “成。”袁牧应声,心里也高兴得紧。

  次日,清晨做豆腐最忙的时间过去,袁牧便去买木头、梁木、瓦片、青石砖等一应材料,找盖房做工的人。

  他办事利索,该买的该定的,一上午便给办完了。

  因着赶时间,袁牧找的人多,一共十人,都是壮年汉子,干活卖力。

  有了人手,豆腐坊外一圈的荒地便开始着手清理,当天下午便清理干净,后边便是夯实地基打承重柱,还有得忙活。

  院内丑时燃灯做豆腐,院外天际见光开始动工。

  赵景清和袁牧最初的想法是,将院墙砸了,囊括更多的土地建院墙。后边集思广益,他们放弃这一想法,院墙砸了重建是项大工程,耗时久花费大,不划算。

  不如外边屋子建好后,在外围上一圈栅栏。

  栅栏这东西虽说防君子不防小人,但值钱的驴关在驴棚,铁锅可以收进院里,外边只有石磨、灶台这些个笨重且不值钱的东西,动点脑子都不会偷上门来。更何况家里还有两条大狗,威慑力极强。

  两人一琢磨,采用这个想法。

  袁牧忙得团团转,丑时起来一起做豆腐,院外动工了便出去监工,跟着一起干活。

  他忙着,赵景清也没闲下来。

  初五,收款的时间,赵景清叫上张兴驾车跟着,先去悦来酒楼对账结款。而后又去食肆对账结款,拢共九家,赵景清一天结了六家。

  次日,余下三家也对账结清。

  赵景清笔账,悦来酒楼七十六两,几家食肆三十七两,拢共一百一十三两。

  一个月的入账,能抵得上他们买房买地的花销,赵景清眉开眼笑。

  隔天,赵景清特意去了趟青石镇,由关胜带路,去上月订货的酒楼、食肆对账收款。

  合约签订时间不久,上月进货不过短短七天,酒楼拢共订货一百四十框,四两九钱。食肆订货三十五框,一两三钱。拢共六两二钱。

  赵景清收到钱,关胜瞧着比他还高兴。

  六两二钱,他十抽一,能拿到六十二文,下个月他到手的只会更多,关胜想想便有盼头。

  两个镇子对账收款耗时三天,豆腐坊外修的房子已初具雏形。

  他们盖得简单,只底部用青石砌了三尺的墙,上方镂空,直至房顶盖瓦片。这样的房子砌了两间,每间都很大,约有十丈见方。

  先上梁的那间已经在盖瓦片了,另一间地基已打好,还没上梁。

  ……

  斗转星移,日落月升。

  小罗湾豆腐坊一天一个样,前前后后十二天,两间十丈见方的屋子完工,周遭围上栅栏,阻隔不想干的人进出。

  而后,耗时半个下午,石磨挪进外边那个屋子。十丈见方的屋子十分宽敞,六个石磨安置下来,还有近四成的空余。余下的位置只堆放了些豆腐框,并没放过多的东西占用。

  靠里边的屋子,则建灶台架上大铁锅,整整建了六个能放两口锅的灶台。买了四口锅,院里灶台上的两个搬出来,拢共六口锅,足够现在用了。

  灶台前,房梁上绑着绳子坠下豆腐架,沥豆浆极其方便。

  赵景清来回走了一遍又一遍,不由开始琢磨,安石磨这间屋子,余下的空间能安四个石磨,灶台那边,能架十二口锅,后边不管有多大的生意,这儿都忙得过来。若是还不够用,余下的位置还能再建四间这样的屋子。

  两间屋子前,各挖了一口深井,不管是打水磨豆子还是煮豆浆,用水都变得更方便。

  只是井才挖好没两天,里边井水浑浊不堪,暂时不能用。只肖等到泥水沉淀,井水变得清澈能够饮用,便不愁水不够用了。

  建两间屋子和挖两口水井,买材料、人工等加起来林林总总用了四十五两银子,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赵景清认为值得。

  在此期间,袁老二交了税收,将地里种的菜托付给袁老大袁老三,来到小罗湾。

  关胜跑成了一家位于山阳镇的酒楼。其规模不大,是家小酒楼,每天订的豆腐十五至二十框不等,辰时前送货上门即可。

  不赶时间,豆腐坊内还添了位熟手,多十五二十框不算事儿。

  驴车拉货驶进驶出,豆腐坊欣欣向荣。

  -----------------------

  作者有话说:感谢宝宝们订阅支持呀[红心][红心][红心]

 

 

第62章 

  如今人手够用, 但想到关胜跑生意的速度,赵景清又招了两人,先给教会做豆腐, 以备不时之需。

  目前坊内已经招了七个长工, 加上赵景清和袁家四口, 拢共十一个人干活,人手多起来, 活也干得快,不必再赶时间提早上工,上工时间恢复到丑时四刻。

  徐立秋心里不舍,提早上工一天十文钱,提早上工十七天, 多了一百七十文呢, 都够扯粗布给他家狗儿做一身新衣裳了。

  一同做工的几人亦是差不离的想法, 虽是累了点, 但到手的钱多了。

  不过干活的人多了, 他们也能轻松点, 反正工钱照拿,巴不得能轻松点,少干点活。

  赵景清不似之前忙得团团转, 多出闲暇时间, 他将落下的练字捡起来, 还留出时间读书。前边买的书, 还没翻几页呢。

  他不单自己看, 还盯着袁牧一起看。

  两人得一起往前走,谁都不能落下了。

  袁牧就没读书的脑子,练字尚好, 看书看多了就犯困。但他已经成家立业,不似从前读书时的少年心性,知道看书有好处,能更好的经营豆腐坊,能定下心来看书。加之赵景清监督,两人看书进度相差无几。

  袁老二瞧见,啧啧称奇,扭头同林翠娥蛐蛐他,“袁大壮竟然坐得住,看得进去书,稀奇事。”

  “……”林翠娥无奈又好笑,瞥他一眼,“你去当着他面说。”

  这不是挑事儿吗?袁老二直摇头,“我才不干。”

  豆腐坊圈地大,两间屋子完工时,栅栏没全部围拢,只新建的那边围了。余下的是袁老二和袁牧,以及住在豆腐坊的张兴,三人闲暇时间自己围的。

  栅栏合拢,留出栅栏门,其上盖了个人字形茅草顶,门楣处留出牌匾的位置。

  袁牧让景清给豆腐坊取名,好去定做一块牌匾挂上。

  赵景清思来想去,实在想不出啥名来,街上多得是姓氏加经营生意的组合,林娘小食肆、林氏五谷铺……赵景清照搬,“赵氏豆腐坊?”

  “成。”袁牧当即去定做牌匾。

  不过两天,崭新的牌匾挂上栅栏门门楣,棕底红字,赵氏豆腐坊银钩铁画,在官道上不用拐进来,也远远就能看见。

  赵景清抬头,看着这道牌匾,寻思了会儿道:“咱们再做一个吧,挂在豆腐铺,就叫赵氏豆腐铺。”

  “成。”袁牧颔首,得了空又去定做一块。

  ……

  秋收已过,秋老虎散去,天气渐渐凉快下来,早晚都变得凉爽,只有临近中午以及午后的两个时辰还热着。

  秋收过去二十天有余,赵景清忽然想起一件事,三川书院招考学子。

  裴西安帮赵丰年走关系的事是假,赵丰年肯定去不了,不知他爹和李长菊有没有另想办法,赵景清没关注,也没兴趣了解。

  但三川书院招考,所有想入书院的学子都能前去考试,赵景清好奇道:“不知茂之去没去,他学业好,去考肯定能进。”

  袁牧道:“咱们去问问他。”

  次日下午得空,赵景清和袁牧去买了东西,前往梧桐里。

  回梧桐里不可能只登门拜访周家,赵家也得去看看,不然街坊邻居的唾沫能把他们淹死。

  他们先去赵家,李长菊来开门,看见她的瞬间,赵景清和袁牧皆不由愣住。她没了往日斗胜公鸡般昂首挺胸的精气神,瞧见他们过来,没同之前那边出言挤兑,或是变着法的想占便宜,整个人似打蔫的茄子。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雩白 生子文 种田文 穿越重生言情 日常 先婚后爱 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