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女儿很懂事,什么都不用她cao心,也很理解她的工作。妹妹也帮了不少忙,在她留驻希腊期间经常来看望女儿。
“我去gān嘛?你跟爸爸好好聊一聊。你不是很久没看到爸爸了吗?”妈妈说。
“嗯。我就问一问。”姬菲迎翻到报纸的另一面。
妈妈停下手上的活,走到姬菲迎旁边坐下,关切地问:“阿迎,怎么了?是不是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
姬菲迎将报纸叠起来放好,认真地问:“妈妈,如果我在国内读大学的话,以后是不是要非常努力、成绩非常突出才有可能去国外的一流大学读硕士?”
妈妈一怔,愧疚地说:“这个妈妈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如果你在美国读本科然后再申请硕士应该会比在国内读大学容易很多。”
“哦。”
妈妈伸手抚上姬菲迎的头,“怎么突然问这个?”之前她也有想过让女儿出国读预科,女儿当时一口拒绝,她便再也没提这件事了。
姬菲迎扬扬手里的报纸:“没有,刚好这篇报道在讲留学的事,我问一问。”她在阅览室基本都是看自然科学类的杂志,很少看这方面的内容。
“你不想在美国读本科?”
“我想在国内读完本科再出去。”
“你想去哪所学校?”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她这个做妈妈的确实失职了,而且落后了一大截。
“麻省理工。”
妈妈先是一愣,随即露出一抹笑,“不管你的决定是什么,妈妈都支持你。”
过了一会儿,妈妈又揽了揽她的肩膀,温声说道:“爸爸对这些比较清楚,明天你跟爸爸好好聊一聊,好不好?”
“嗯,好。”
作者有话要说:冒着被砖头砸死的危险更新。
为防彻底被砸死,解释几句话:
我曾经说过,虽然程释和萧寒都是搞竞赛的,但是他们两个人是非常不一样的。
萧寒那种漫不经心和不喜欢受条条框框束缚的xing格,决定了他对化学竞赛只是浅尝辄止。在这方面上,他跟黎墨是有些相似,甚至比黎墨洒脱。
而程释则是很严谨的人,天生就是搞竞赛的料,注定了会一路走下去。他的竞赛之路比萧寒和黎墨都要长。
所以,现阶段只能这样。
萧寒受父母影响比较大,在感qíng方面目标很明确,而程释的xing格比较冷,所以现阶段的故事,只能这么个样子。
另:这个星期要赶《穿过云层思念的味道》的更新,《等到雾霭散去的那一天》暂停更新一个星期,请追文的读者谅解。
☆、第 25 章
星期六那天中午,姬菲迎跟爸爸见面,一起吃了午饭。
爸爸送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给姬菲迎,电脑的配置很好,装了她所需要的各种编程软件。在这个时候,笔记本还是属于非常贵重的东西,拥有者不多,不过最让姬菲迎高兴的是,这样一来,即使到了外地集训,她也随时可以用电脑。
姬菲迎跟爸爸提了一下以后想出国读硕士,爸爸很支持。
星期三至星期五,Z中举行了本学期的期末考试。
暑假开始后,省队马上进行了赛前封闭集训,地点在省理工大学。由于参加省队的集训,姬菲迎并没有参加高二的期末典礼。与此同时进行的,是全省物理竞赛和化学竞赛的培训。
在一周的集训时间里,省队的几名队员qiáng化学习了各种算法和数据结构等知识,跟着老师复习了比赛的重要知识,研究了一些经典的编程题,课程很难,有很多知识点都是队员第一次接触的。
省队一共有10名学生,只有姬菲迎一个女生,因此省队老师给她单独安排了一间硕士研究生的宿舍,其他9个男生则住在本科生的两间宿舍里。晚上姬菲迎从机房回到宿舍继续看书,有时一翻就是整本书,宿舍里配备了网线,有时姬菲迎会打开笔记本电脑编一下程序,到十二点才熄灯睡觉。
集训队的老师给他们找了很多测试题,每天姬菲迎和其他几个队员相互比试着在各个题库刷题。
省队里人才济济,水平也各不相同,队员们对同一道题有不同的看法,思考方式各异,经常发生一道题被讨论上半个多小时的qíng况。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们对各种算法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个星期的时间很快过去,封闭集训结束,他们就这样踏上了全国决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