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牢笼_作者:感悟生活(315)

2017-03-16 感悟生活

  这是一本最真实、最朴实的书,也是一个最真实、理xing、完整的作者,更是当下中国的一个缩影。

  作者所受的惨痛遭遇,是转型期的中国的一个悲剧!

  作者的经历,仿佛只有那些中国小说家笔下才有的qíng景,当看完最后一章,作者安然的重新走出拘留所时,深深震惊。作为一个学生,我简直无法想象。

  读了两年法学,本以为有一定法律基础。读完全书,作者的见解度、知识面,让我越看越脸红。

  作为同乡、作为校友,作者的善良、作者的怜悯之心、作者的理xing、作者的知识面、作者的沉稳和处事不惊,将是我今后学习借鉴的模范。

  毫无疑问,这本书是相当成功的!祝贺作者!

  (我的回复:谢谢这位大学生朋友的支持和鼓励!如果这本书将来能够出版,我考虑免费赠送一些给大学法律专业的高年级同学,或许能在他们心中播下一些正直、善良的种子,这本身就是很有意义的事。)

  新làng原创网友“二白”:

  从去年初冬开始读这部长篇连载,一直被曲折的qíng节深深吸引,也推荐给身边的同事。

  在单位大会小会不断提“反腐倡廉”的环境下,很想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篇纪实文学通过作者的真实经历,完整记录了案件的全过程。认真读完全文,从中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和社会知识。

  我很敬佩作者,他无疑是一位佼佼者。通过这部作品,我更看到佼佼者是如何炼成的。作者的睿智、勇敢、坚定、执着让人敬佩,作者的反思和勤奋更让我深受启发。

  如果出版,我要买一本再好好研读。

  凯迪网友“冯建林”:

  兄台的大作深深地感动了我,而且,此书出版的价值远在还原一个往事、案例之上,其镜鉴、史程意义更大,即令其与《侯卫东官场笔记》的官场畅销书相比,亦胜其十倍。书包 网 bookbao8.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网友jīng彩评论摘编(十)

  凯迪网友“海上花开”:

  人xing其实并不复杂。绝大多数人生来就是既不善也不恶,也就是说,居于善恶之间。只有极少数的人生来就是非常恶或非常善。

  这种居于善恶之间的大多数人,遇到危境之时,首先就是选择自保。自保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落井下石,或曰助纣为nüè;一是逃之夭夭。大多数qíng况下,这种人都是选择前者。庐山会议上,谁都知道彭德怀反映的qíng况是真实的,但风向一变,谁都害怕会危及自己,这可都是些大人物啊,于是纷纷开始向彭落井下石。其中最先向彭砸石头的,就是楼主反复提到的那个结局悲惨的大人物(见李锐《庐山会议纪实》)。这种人虽不会主动加害于人,一旦别人的事qíng危及到自己,基本选择就是落井下石。楼主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

  再一种人生来就是恶人。这种恶人如果智商高,则能成为大雄。如刘邦、朱元章、曹cao等帝王。他们很会审时度势,很会利用人,不择一切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一旦他觉得有人触犯了他的利益,甚至只是有可能触犯他的利益,他也会毫不留下qíng地gān掉对方。

  现实生活中,这种智商较高的恶人如果身居官位,如某个单位的一、二把手,那么下属就有苦头吃了。除非绝对忠于他,始终当他的奴才,即使如此,但凡有一点点他认为是冒犯的事qíng,他整起人来绝不会心慈手软。这种人往往疑心病还很重,一旦他认为谁背叛了他或触犯了他的利益,不把人整倒整死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如果这种天生的恶人智商不算高,身居普通位置,仍不敢小觑这种人。如果是个男人,他就会在同事之间搞yīn谋诡计,闹得大家都不团结,他好渔翁得利;如果是个女人,则绝对是长舌妇,嫉妒心重,挑拨是非,翻脸不认人,如果再嫁个高官的丈夫,则这样的女人基本就会成为单位的一霸。这种女人恶起来甚至比男人还要恶。

  还有一种天生即恶的人就成了罪犯。恶人都是极端自私和狭隘的。无任何同qíng心和宽容心。这种人如果没有文化或约束,很容易就走向犯罪。西方犯罪学中就有论述“天生的罪犯”的内容。

  生来就善良的人非常少。在中国这个无任何宗教信仰的国度,极端善良的人只有一种结局:遭受伤害。当然,如果这个非常善良的人qíng商和智商较高,很会做人,在成长过程中,领悟到极高的政治智慧,那么也会成为大雄。只可惜善良的人往往智商较高,qíng商较低。另外,本质善良的人容易轻信别人,这也是很容易遭受伤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