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jiāo中国贸易集团2400万元有什么依据?”
“所有者权益盈余归所有者支配,这是常识;上划前,上级公司给我们下达了书面通知。”
“北京中国贸易集团后来用这2400万元入股了东南贸易集团。是不是?”
“我不清楚。从理论上讲,钱到了某个账号就混在了一起,就象水流进了水库,除非是专款专用。这笔上划的2400万元盈余显然不是专款。”
“北京投资东南贸易集团的亿元都是他们自己的钱吗?”
“当然是。”我理直气壮地说,同时十分不解:中国贸易集团是否有钱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很快就明白,原来他们醉翁之意不在酒。
“所谓国家机电产品进口专项还贷亿元,与中国贸易集团投资东南贸易集团恰好也是亿元,这仅仅是巧合,还是国家机电产品进口专项还贷本来就是一个幌子?”刘主任问了一个我意想不到的问题。
“您不说,我还真没发现这个巧合,但仅仅只是巧合而已,两者没有任何关联。”我回答道。
刘主任突然提高嗓门道:“他们有那么多钱吗?”
“中国贸易集团资产上百亿,亿元相信是有的。”
“这些钱不是你从东南公司划过去的吗?”
“绝对不是。从东南公司划去的,除了2400万元,还有亿元还贷款,由中国贸易集团转jiāo给了财政部。”
“还什么贷款?”
“国家进口机电设备专项的政府担保贷款。这事涉及国家机密。我已经把国务院总理和分管副总理的相关批示复印件jiāo给了检察院。你们可以去查证这个文件的真实xing。”
“为什么你们公司其他人都讲,中国贸易集团投资东南贸易集团亿元实际上分文没出?”
“开始投了亿元,后来国家专项贷款财政部催得紧,华贸东南公司又拿不出钱,因为这些中国政府担保的外国贷款不能按时归还,影响到国家声誉,惊动了国务院领导,最后上面压下来只好由中国贸易集团代为垫付,中国贸易集团向东南贸易集团施压,我们陆续还了中国贸易集团部分欠款,账上表现为应收款。可能是因为这些资金划来划去,让不明真相的职工产生了怀疑。”
“也就是说,目前北京在东南贸易集团的股权实际上是东南公司所有。对不对?”刘主任又绕了回去。
“不对。上划所有者权益盈余,已经冲减了相应的权益;上jiāo国家机电产品进口专项贷款,本来就是华贸东南公司应付的债务。这些资金往来与北京中国贸易集团投资东南贸易集团法律上、财务上没有任何关系。”我据理力争。
“刚才你还说华贸东南公司在你接手时,实际上已经资不抵债,哪来所有者权益盈余呢?”刘主任显然有些气恼,紧盯着我,提高嗓门抛出这个尖锐的问题。
“这个问题比较专业,我要怎么表达才比较恰当呢。”我不紧不慢地说,假装思考何种通俗的表达方式。同时,我头脑飞快地转动着,考虑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因我毕竟不是财务出身,这个问题从来没有思考过。
我可以说这是上级公司决定的事,他们让我上jiāo我只有执行,这是事实。这样说虽然我自己能解脱,但显然不能消除办案人员的疑虑,甚至可能给上级添麻烦,这是我最不愿看到的——不让火往上延烧,是我回答一切问题的出发点。片刻之间,我知道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我缓慢而平静地说:“这其实是一个公司实际资产qíng况与财务现行规则之间的矛盾。我所说的东南公司实际上资不抵债绝对是事实,但这个事实不被现行财务会计准则所承认。如在建工程损失1个亿是事实,但财务审计不认可,并且利息每天还在不断加上去;应收款损失约4个亿,审计单位也认可,但财务上不能做损失处理,因为现行财务制度规定,即使对方事实上早已关门,但没有收到法院的破产判决书,就不能做销账处理;长期投资和库存商品的损失1个亿,同样理由财务上不能做亏损处理。所以,华贸东南公司虽然事实上已经资不抵债,但账上的确存在差不多3千万元的所有者公益盈余,这就是上级公司为什么能上划2400万元的原因。”
“你们这不是钻政策的空子吗?”刘主任明显无奈而不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