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仲夏2_作者:顾止昔(5)

2018-07-26 顾止昔

  他三年前离开之后,就没再回去的那座城市。

  他就此记住了那个活动,但也没有更进一步的行动。

  直到四月,系里的教授找到他,说社会学系的Smith教授希望他能以助理的身份一起参加“Project Horizon”, 这个活动需要几个地道的中国人来与当地居民沟通交流。

  秦阳犹豫了一下,答应了。

  此时,他正与其他一起参加“Project Horizon”的同校学生们一起,坐在租来的大巴车上,前往一个位置偏僻的中国山村,去体验中国的另一面。

  坐在他旁边的安德烈是个略懂中文的美国男孩,不知为何,匍一见面,他就缠上了秦阳。不管是飞机上还是大巴车里,都非要坐在他旁边,虽然中文不流利,却坚持以中文与秦阳对话。时而问他中国的生活,时而说起美国的日子,就这么东说一点西说一点,乐此不疲。

  秦阳依旧性子冷淡,时而答时而不答,对方好像也并不在意,仍是开朗活泼地朝他笑。

  自飞机落地,秦阳就觉得,自己心里的某根弦,突然紧绷起来。

  很多原以为已经遗忘的情绪和记忆,又渐渐在他身体各处复苏。

  当大巴车在乡野间穿行,他的视线偶尔会捕捉到田间立着的一些中文告示牌,那些熟悉的字符又好像要唤醒他的某种情感,让他的心一直躁动不安。

  刚才,他又梦见了沈亦。

  这是半年来的第一次。

  他扭头看着窗外不断后退的风景,满眼的绿意铺开,无边无际。

  他没有告诉沈亦,自己已经回国了。

  他没有这个勇气。

  一旦告知,对方一定会欣喜雀跃,必然要面临久别重逢的场面。但他还没有足够的自信,能若无其事地面对那个人。

  他总有一种预感:自己在这三年里建起的所有防线,沈亦只需一个笑容,就能轻易摧毁。

  从来都是这样,不管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梦里。

  在大巴车轻微的颠簸中,他掏出手机。屏幕上有消息显示:他有一封新邮件。

  来自沈亦。

  他点开,里面是几句简单的问候。

  夏天又到了,你在美国还好吗?

  这座城市还是那么热,我像生活在一个大蒸笼里,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蒸熟。

  因为太热了,前几天出门时,我戴上了那顶你送我的帽子——你寄给我的生日礼物。结果就是我收获了班上女学生的一轮“真臭美”轰炸。

  谢谢,我很喜欢那顶帽子。

  祝安好。

  沈亦。

  想你。

  他的指尖停在“沈亦”那两个字上,轻轻摩娑,仿佛这样就能透过屏幕,触到书写者的体温。

  “想你”——最近几次通信中,沈亦会突然在最后附上这两个字。

  第一次看到时,秦阳的心差点漏跳了一拍。

  正文永远是淡淡的日常口吻,不紧不慢地说些琐碎的事情。却在最后一转,突然变得亲昵私密。

  “想你”——你是想我了吗,沈亦?

  第一次看到时,秦阳差点没克制住自己拨打电话的冲动。

  但最终还是没有。他怕自己忍不住说出什么话,让他们两人本就尴尬的的关系更尴尬复杂。

  他把手机放下,再度闭上眼睛。

  在黑暗中,那人的面容慢慢浮现,从模糊到清晰。

  他在心里,一遍一遍地描画那人的侧脸,眼角,鼻子,嘴唇。如同圣徒般虔诚。

  沈亦,你想我吗?

  我想你了。

  很想很想。

  第3章 想念

  独居生活,该以什么词来形容呢?

  沈亦自毕业后,就从学生宿舍搬回了那间四室一厅的房子。父亲和雪姨自从去了美国以后,再也没回过这个家,只在中秋春节时匆匆打个越洋电话来嘘寒问暖。从话语中,沈亦能感受到他们的忙碌和疲累,也因此,总是沈亦以繁忙为由主动挂断电话,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寒暄。

  他并不想念父亲,毕竟那人自他年幼时,便从来不是个顾家的人。

  他也并不想念雪姨,说白了,这位继母与他相处的时光十分短暂有限,短到他并没有对她生出家人的感觉。

  他唯一想念的,是秦阳。

  是那个偶尔啰嗦唠叨,偶尔冷淡疏离的弟弟。

  是那个有时像大人般可靠,有时像孩子般无助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