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扉页_作者:也稚(125)

2020-02-23 也稚

    记者并不急于一时得到答案,比划手势说:“好吧,我们继续。”

    李琊揉了揉眉毛,朝庞景汶看去,后者好像走神了,没有理会。

    吉他手却是会意,对记者做了个稍等的手势,去他身后的椅子上拿起庞景汶的背包,从中取出一瓶灰雁伏特加。

    李琊掐灭烟,拿过酒瓶拧开瓶盖,对记者说:“你也来点儿?”

    记者耸了耸肩,表示不用。

    除庞景汶外的乐队三人传着酒瓶,各自喝了些酒。季超说:“,开始吧。”

    谈论了一些关于音乐作品的话题,记者翻到采访提纲的最后一页,“那么……在学生时代你们就组成了乐队,是什么理由让你们决定去北京?”

    李琊看了看其他人,他们都让她回答。她喝了一口酒,手撑着半张脸,食指轻点太阳穴,说:“你知道,所谓的摇滚圣地,就像曼彻斯特于英国,克利夫兰于美国,北京于中国来说差不多也是这么个意思,那儿有最多的演出,有最好的氛围。”

    忽然,庞景汶插话道:“我终于想起来了,记者好像一部漫画的主角。”

    吉他手睨了他一眼,“你一直就在想这件事?”

    “你看,我们乐队的人不适合接受采访,都很古怪。”庞景汶摊手,没有分毫自嘲意味,倒像在捉弄记者。

    记者跟着他们谈话的逻辑提问,逐渐引向成员们各自喜爱的书籍。

    李琊等其他人回答后,毫不犹豫地说:“我喜欢纳博科夫,此前也有讲过。”

    记者说:“噢,我也喜欢他。……你们几乎说的都是以英文写作的作家,没有钟爱的中文作家?”

    李琊了然,抬眉道:“是想让我回答‘叶钊’?他的确是我最爱的作家。”

    记者其实并不熟悉这位作家,只知道他获得过布克文学奖提名,采访前收集波落落卡相关消息,发现乐迷们极力推荐他的新作。

    记者这才了解到,原来这位作家销声匿迹多年,第四部 作品(短篇集)忽然出版曾引起不小的轰动,读者纷杳而至,都想知道他经历了什么,却很难找到答案。也是自第四部作品开始,不管是小说、随笔还是评论,书的扉页总有固定的一行字,又成了另一个谜。

    此次新作低调出版,首印却迅速脱销,阅读的人皆赫然,像是揭开了不得的秘密。作家以玩笑答疑“不用作复杂解读,当□□情小说也可以”。

    于是更多人参与“解谜游戏”,读者猜测这是半自传小说,乐迷猜测以山茶为原型。

    记者正欲得到证实,季超指着墙上的挂钟说:“时间到了。”

    吉他手率先起身,活动了脖颈,打开休息室的门,朝走廊那端的人挥手,“飞飞!”

    乐队成员陆续出去,李琊走在最后,想了想对记者说:“他们猜的没错。”

    不等对话再讲话,她转身朝走廊那端走去,“经纪人,你怎么回事儿……”    「亲爱的叶钊:

    见字如面。

    听说信的开头要这么写。我到了新的地方,暂时不能用通讯工具,但他们都在,我一切都好。

    这儿的枫叶没有尽头地落,将什么都染成绯红色。路平坦得如同一张巨大的玩具地图,让人感到不真实。空气也干燥,风吹来的时候,我像被揉在一团磨砂纸里。我不喜欢这里。

    庞仔总是有好多奇思妙想,非让我们抬着乐器爬上长城。他说要完成作业,实验艺术是这样的吗?不过在长城上演奏的感觉还不错,没有人,我们自个儿听。嗬!你看,我学会了一点儿北京儿话儿。

    我还是和以前一样,在Live House兼职,鼓楼那家虹膜,前身是酒馆,我出生前就在了,现在还在,不知道你有没有来过。

    老板是个胖子,真的胖子,穿着印有大猩猩面孔的体恤时,就像个真的大猩猩。他人很随和,和我一见如故。

    (划掉了的一行字)还是讲好了,老板花名胡万饼,因自小喜欢打麻将。他们北京这些混地下的混地上的都有花名,我还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李山茶。总之,胡万饼和我(划掉)(划掉)父亲以前认识,对我很照顾。Live House没有演出的时候,他给我们机会做免费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