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完全不含豆类蛋白的东西毕竟少之又少,再小心也总会或多或少地接触到。所以后来估计是他体内慢慢产生了“抗体”,过敏不知不觉就好了,直接吞一把豆子也不是事儿。
施年挂了电话,把胳膊搭在额头上闭目养神,心里乱作一团。
连他自己都忘了的事,杨司乐为什么会知道得那么清楚?他们明明没见过面。
还是说,以前见过,只是他忘了?
“这儿在搞啥子活动嗦?”沉默了一路的司机突然开口,“广场上这么热闹。”
施年睁开眼,往他说的广场上望去。
看不见什么演出,只看见广场西南角围着一圈人,好几个还拿着手机不知道在拍什么。
他把车窗放下来,被劣质音响放大后的贝斯和架子鼓的声音一下钻进了车厢,伴着旁边广场舞大妈们用便携小蜜蜂放的《坐上火车去拉萨》。
好他妈的……吵。
施年收回视线,果断升起车窗,把这两种他厌恶的嘈杂乐声统统关在车外。
司机扯着安全带凑近了副驾那边的玻璃,饶有兴致地说:“同学,好像是你们学校的在表演。”他扭头看向施年,“那个打鼓的穿的跟你一样的校服。”
施年一愣,突然想起今天在冒菜馆里,杨司乐说晚上他们乐队在滨江广场有演出。
还是首演。
“师傅,这儿……是哪儿?”他问。
司机坐正身子挂档:“滨江路。”
施年咽了咽口水,握住大提琴琴盒的把手:“旁边这个是滨江广场?”
司机:“对啊,一贯的堵。”
施年看了眼红灯倒计时,着急忙慌地从裤兜里掏出手机:“我就在这儿下,师傅好多钱?”
司机震惊:“路中间,咋下?等过了这个口子……”
“不用,就这里!我想起我还有急事!”
施年扫了贴在车座后的二维码,直接转了五十块给司机,然后二话不说打开车门,拖着琴盒从人行横道跑进了路边的广场。
音乐声越来越大,他听不出是什么曲子,但他已经依稀从围观人群的缝隙间看见了一只握着鼓槌,反复伸出来敲打鼓面的手。
那只手的小臂在路灯下泛着既柔又野的水光,校服衬衫的袖子被这暧昧的水雾浸湿,变成了半透明,听话地贴在上臂,绷出一段遒劲的肌肉曲线。
是杨司乐。
绝对是那个用筷子挑开他的手的杨司乐,他不会认错。
施年用力地盯着那一块缝隙,直到距离越来越近,碍于角度再也看不见。
一对情侣说笑着离开,他顺势拖着琴盒占据了那个空位,气喘吁吁地伸长脖子往里面望。
是他们。取了胸前的金属名牌,穿着白天那套衬衫配深蓝色卡其裤的校服。
谢沉站在最左边,用一件他以往毫无兴趣去了解的乐器,熟练地弹一段他从未听过的激昂的曲子。
陈楠站在右边,正一脸严肃地按着弦,脸上完全没了今天中午在饭桌上的轻松。
杨司乐坐在他们身后,一边敲着架子鼓一边用牙尖咬着下唇开朗地笑,时不时还和谢沉对视一眼,给出某种他看不懂的信号。
简直又漂亮又刺眼。
杨司乐进入了状态,眼睛里只装得下自己的架子鼓和他的两个队友,看不见别人。
他用鼓槌飞快地转了个花儿,随后重重一点头,利落地敲响镲,节奏蓦地舒缓下来。
连施年这个从来不听流行乐,觉得摇滚、电子很吵的人,都觉得这段变奏隐约透着一种平静的振奋。
“整晚嘅悲愤经已静,寂寞嘅街灯已转黑暗。”
他的耳旁传来一句粤语。
“独自在街中我感空虚,过往嘅憧憬都似梦。”
他看向左侧,一个领口系着和他的领带相同花色的蝴蝶结,没按音中规定把衬衫下摆扎进深蓝色百褶裙的女生,悠哉悠哉地盘着手,跟着谢沉和陈楠的调随意地唱。
“但愿在歌声可得一切。”
“但在现实怎得一切。”
她身形修长,同样只消稍稍抬头就能看尽那三个人的神情和动作。
施年好奇地瞥了一眼她别在胸前的名牌:“林漓 舞蹈表演系-芭蕾1班 学号:20171201……”
后面的看不清了。
嚯,居然是个学姐。
这边歌声暂停,那头谢沉的solo起。
他整个人都好似因这句听不见的“但在现实怎得一切”而狂了起来,先是缓缓背过众人,对着近在咫尺的庆江弹他想要的一切,再回身弓着身子,对着坚实的地面发狠地弹现实中不得的一切。
施年不知道这段是他和杨司乐改编来的,原本该由陈楠负责的电吉他主导的部分,变成了如今只有低沉的贝斯才能诉说的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