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从何而出
当大雪淹没了人们的头皮
会有谁在乎自己是谁
是窒息?是清醒?
还是呼吸着这泪一般的雪。
那些雪啊
落得悠悠
那些梦啊
化得渺渺
那些爱啊
死得惆怅
江之南看不懂这诗的意思。这首诗写在苏芸作业本的最后一页,显然是很难察觉,之南细心发现了,但班主任自然不会对题目答案以外的东西感兴趣。
后来的很多时候,江之南每每回想起这首诗,无论是偶然的牢骚还是什么,总会觉得那已经是个时间的丰碑了,它代表着一个故事的开启,也是一个故事的终结。
那天的傍晚,夕阳异常地晴朗,也只能用晴朗来形容。自然没有很多人去注意挂在远山楼阁上的夕阳有多少亮堂。
那些光,不再锐利,缓缓地,像是水波浮沉在江之南的脸上,该怎样去形容江之南最后关上教室门的那一刻的qíng景,仅仅只是一个人包裹在昏huáng的世界之中,血液依旧在身体里流淌。
慢,慢得想让人睡着。
之南从来没有想过,生活还会剩下多少美好给自己挥霍,越早受过波折的人总是不习惯向往美好,美好的东西,可能只有等着时间来馈赠了。
值得留恋的东西并不多。夏天结束,蝉儿收敛;青chūn结束,即使想收敛也收不回了。等到了很久很久以后,即使是世界末日,太阳也会化作水蒸气,可是这些,究竟又有多少人在乎。夏天,青chūn,与梦想,这些曾经听起来明媚的词语瞬间变得无谓。
之南想,究竟身边有多少人,存活在一场把青chūn当做幌子的无谓奔忙之中,或习惯了在永远做不完的答卷纸上写下虚伪的陈词,或习惯了生活在毫无意义的阻拦之中,不寻求突破,最终,这样的人也只有被挤压在片羽大小之间吧,可他们习惯了。
子阳已经在校门口等了江之南很长时间。
夕阳像个美丽的□□。他与之南一道走在校门前的一座桥上。最后的那几缕斜阳把他俩的影子拉得一长一短,子阳就想起了很久以前的,和现今十分相似的一个夕阳。
子阳的记忆里,那年的huáng昏。之南疯子一般的冲到子阳的身边,他的表qíng因为焦急而扭曲得夸张,把平日里温柔的脸庞抛在了百里之外。他只是带着柔弱的哭腔说: “帮我找我爸爸好吗?”。他们就这样疯子似的跑遍了城市的角落。
那天的江之南什么都没说,比平时还要安静。或许过去的之南仅仅只是温柔而少言寡语罢了,但那天,之南是彻彻底底的安静。安静到huáng昏沉默地过去,没有只字片语的俩人走向黑暗。
直到子阳把之南送回了狭隘昏暗的小平房,送到之南的母亲身边。从之南那间狭小压抑的小平房里出来,子阳却也没觉得轻松多少,心中反复呈现之南泛着眼泪的脸庞。想得深了,却没有注意脚下,被一样不明的东西绊倒在地。林子阳起身,循着目光看去:糙丛里横埂出来一条腿。子阳着实吓了一跳。
子阳放着胆子,拨开糙丛,一个满身死气,身形瘦弱的男人躺在里面,眼睛半闭半睁,奄奄一息的样子让人看着不舒服。林子阳却觉得这张脸略有熟悉,良久,反应过来这可能就是之南的父亲。
但子阳依旧欣喜地想往回跑,忍不住大喊几声之南的名字。没跑几步路,他的脚跟就被一双粗糙的手掌牢牢地拽住,力气大得好像是在用生命的力量。
静了下来的子阳不知所措,如今站着也不是,找之南也不是,犯了难。等了很久,面前这个人终于开了口。
子阳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了解之南的家庭的。就像之南自己所说,我的家很烂,很破,也很少有爱,但我有时候依旧忍不住要爱这个家。
“我得了jīng神分裂症,我总是不能清醒,我曾经拿刀砍过之南和他妈妈”,江父此时好像在啜泣, “我害怕再去伤害他们,害怕失去。我的无能毁了我,我的家很破,很烂,但这是我组织的家,我有的时候依旧忍不住要爱这个家,因为爱这个家,所以我必须要离开。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守护的内涵吧。”
子阳最终没有在那个huáng昏把江之南的爸爸带回去,他让他走了,也没有再在之南的面前提起过他父亲。
那时候开始,子阳也再也没有听到之南讲什么关于爸爸的事qíng;那时候开始,之南的脸上的表qíng也渐渐变少,变淡,他很少笑,也很少哭,在子阳的陪伴下,走过了很多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