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肆!来人!把老将军送回府上,好好在府上照顾着老将军,莫让人打扰了他。”言下之意,就是要把老将军软禁起来了。
老将军睁大了眼睛,看着皇帝油盐不进的模样,大呼道:“糊涂啊,糊涂啊……”
皇帝更加恼怒,他挥手让人赶紧把人带走,书房内终于只剩下了皇帝一人。他愤怒地把桌上的东西全部扫到了地上,尤不解气,他用力地踩在上面,狠狠踩了两脚,才勉强解气。
发泄一通后,皇帝缓了缓慢慢在椅子上坐了下去,眼神变得有些恍惚,他的眼前浮现出了在边疆一事刚刚传入京都时,一封信被他的人送到了他的书房。
他还记得当他刚从边疆回来报信的人口中听到有关独人的侵犯时,他也是非常地愤怒,恨不得立刻就派遣大军去碾压了那些不知所谓的独人。
然而不过片刻,当他看见了那封信,信上的内容让他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想法,对边疆一事的安排一拖再拖,甚至做下了如此让人不能接受的结果。
他难道不知道吗?他是知道的,但是他不能不这样做。有的时候,一步错了,就必须再行一步来挽救上一步,付出的代价他知道,但是权衡之后,比起不满足独人的后果,不过割十城而已,他们华朝地广物博,割得起。
信上的内容是皇帝多年前一时糊涂做下的错事,那一年边疆四处都是麻烦,在那个时候独人反而是已经被年横城打怕了,安份守己了起来,但是他们同他一样不喜年横城,于是派使臣来进贡的同时,还送来了一个交易。
当时的华朝,年横城的能力不可或缺,皇帝虽然忌惮他,却也不敢让年横城就此不再带领大军征战,他需要年横城这样一个武将,但是偏偏年横城太厉害了,他的威风威名一点一点地传扬了出去,皇帝觉得自己被压过去了,他满心不忿,又无可奈何。
所以当独人使臣悄悄递给他,独人那边特有的一种方子,食之犹如中了风寒,但是实际上是一种毒,若是按着风寒来治,那迟早就是死路一条,尤其京都的太夫大多都没有去过边疆,能诊出的人几乎没有,所以皇帝动心了,他不敢拿掉了年横城对华朝的守卫,便只能让年横城痛苦来满足自己的安心。
所以那毒被用在了年横城的长子年肃身上。
这种事情一旦被独人宣扬出去,先不说年横城的反应,想必那些武将都会闹出动静,那些文臣平日里处处向着他这个皇帝,但是若这件事被说了出去,他恐怕也得不了多少支持,难道他要罪己诏吗?不可能他可是皇帝,他高高在上,怎能向一个臣子告罪?!
为了他的尊严,为了年横城的屈服,为了朝纲的稳定,他只能这么做。
第78章 拥护
自当今圣上继位以来,虽然没有像先帝那般圣明厉害,但是大大小小的事情,总的来说,处理得虽不是十分稳妥但也没什么大错,所以大多臣子都可以拍着胸脯说,皇上是个好皇帝。
可是如今,当边疆一封又一封的求援信送达,皇上从最开始还勉强看看变成如今连接都懒得接。
那些大臣们,尤其是武将,当他们看见那跑死了一匹又一匹的马冲回来只为了将边疆紧急的战事传回来的士兵,看着他殷切沉痛的双眼,没有人能将皇上的决定说得平静轻松。
贺府,贺南斗急得嘴皮儿都冒了泡,他是个完完全全的文臣,要说带兵打仗的事情,他什么都不懂,但是他非常明白的是,这仗必须打,怎么打他不知道,但是必须得打。想他们华朝历经一朝又一朝,败仗也吃过不少,但是从来没有说连上去拼一拼、搏一搏都没有,就抢先要去求和的,尤其是用割城的方式去求和。
且不说这仗还未打,他们华朝有绝大的可能是不会输的,就退一万步说,就算他们华朝败了输了,要被迫求和,那也犯不上割十城,边疆那些独人虽然韬光养晦大有所长,但是人数就在那里,就算他们让他们攻下几座城,但是这几座城也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绝不可能达到十城之多。
原本只以为皇上是略微有些软弱多疑,倒也算不上很大的问题,可如今,贺南斗只觉得他蠢钝如猪,根本难堪大任。
没有了文生的儒雅,贺南斗握着茶杯如牛饮水般粗鲁地灌下一整杯茶,然后重重地将茶盏放在了桌上,他心中已然做下了决定。
从最开始就安安静静坐在一边的贺梅青终于发了声音,“父亲可是已经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