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东明帝失望地轻叹一口气,假装自己已经乏累,命令青州的地方官员们悉数退下。东明帝并不想追究他们什么罪责,他知道,这些地方官员若不是听信了朱沐祥的指使,是万万不敢如此集体联合欺君罔上的。
朱沐祥并不知道,自己的心思已经被父皇识破;东明帝也并不挑明,他只是将失望藏于心中,暂时隐忍不发。随后,东明帝假装就要启程奔赴战场,拒绝了朱沐祥留宿侍奉的请求,他与李公公先后侧身翻上马背。
东明帝临行之前留下命令,不准朱沐祥送行。声称“朕便衣来此,只为看你一眼,为了不惹人注目、不叨扰百姓,你不必送行”。
东明帝和李公公离开岱王府时,已近黄昏。二人策马疾驰,出了青州城。
一路上,李公公早已经看出东明帝心中另有打算,不敢多言,只是默默地在后面随行。终于,东明帝勒马驻足,稍有些愤懑地长叹了一口气,李公公见状,也随即停下。
东明帝随便拦下几个青州城外乡镇上的百姓,假装自己和李公公是游走各地往来的商客,以过路人的身份向他们询问,青州的经济情况和新晋岱王的好坏。
平民百姓们根本不会认得身着便衣的东明帝,几句亲和的话聊下来,便据实以告。皆言:
“要说这岱王,自从来了咱青州,那是整日里花天酒地,四处收拢金银和美女,隔三差五地就找各种不同的理由,向下级官员们收受贿银……。时间一久,上行下效,地方官员们便开始想法子从百姓身上收刮财帛,个个阳奉阴违,就算还有几个忠正的低阶官员想要守住清廉之风,却也决定不了什么大事。”
“原本咱这青州虽然算不上繁华,但也还算富庶。自打这二皇子一来,官员贪污,风气不正,百姓们辛苦耕作、商客旅人赚得的营生钱,都被官员们一级一级地收刮了;如今这日子,是一天比一天难过,如同处于水火之中一般煎熬,若再长此以往下去,恐怕百姓们就真的要穿破衣补丁过市了。唉!”
东明帝假装不知情的,又问:“那青州的地方官员,就没有敢向上头反应情况,参他一本的吗?”
“你们过路的有所不知。这岱王,原本可是最受皇上宠信的二殿下、二皇子!这天下都是他家老子的,哪个敢参他的奏本?是不想要脑袋顶上的乌纱帽了,还是不想要命了?啧啧……”
“也是,也是!呵呵……”东明帝表面上笑着应和,内心里却是把朱沐祥恨得痒痒。
东明帝辞别了百姓们,又前行了几步,行至人烟稀少处,终于忍不住大怒。他严令李公公,即刻着便衣返回青州城,再探城内百姓的口风,据实回报。
☆、第九十三章、自毁前程
大半个时辰过后。
李公公急奔回来禀报:“爷,据城内百姓对岱王的评价,与这城外的乡民商客们所说无二。”
东明帝意料之中,但还是追问了一句:“就再没说点儿别的?”
“爷,他们还说……”
“说什么?如实报来!”
“他们还说,岱王夜夜宿醉,常常留连于风花之地……”
“反了,简直是反了!呵,之前朕让他禁足三个月,期限刚满没几日,他就去毒害小世子;如今朕将他贬来这青州富庶之地,是希望他能好好反省,他却夜夜宿醉沉迷于烟花柳巷之中。他眼里还有没有朕这个父皇?”
“朕本来想着,若他能好好表现,此番就带着他一起上战场,立得功勋便可免了他之前的罪责;可是他倒好,大量收受贿银、四处聚敛钱财,日日宿花问柳、纸醉金迷,他还想干什么?他到底还要朕拿他如何对待?!”
“万岁爷……息怒!”
“此时刚好入夜,李公公,随朕一同返回青州城。朕倒要看看,这个逆子背着朕究竟会做出什么荒唐的事情来!”
“喳!”
岱王府门外。东明帝和李公公委身躲在灌木丛中,观看动静。
果然,不多时,朱沐祥就单手高举着酒坛,一边大口贪婪地灌着琼浆玉露,一边左摇右摆地晃出门来。
“主子……,今夜不能去呀!平日里您待要如何,奴才都依着您,只是今日……圣上刚刚来过,此时恐怕还没走远呢!我的好岱王,您就听奴才一句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