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墨夫妇这次不再拦着,儿子出息了考虑问题定然有其用意,再说小孙子孙女走了,至少还给他们留个大孙子在家呢,再过不几年小孙子不照样回老家陪他们吗。
“乖,别哭,再过几年团团就回来陪你了。再说你几个表哥同你一样都在家读书考功名呢,田府离咱们不远若有什么事寻他们去说,府里还有你傅叔,事情阿爹都已安排妥帖,阿爹等你考中举人进京赶考。”
临行前一晚,谭璇特意将十六叫进书房嘱咐他一些事情,古代官员的孩子可能都会经历这一遭吧。
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没几年此次离开平江没几年是回不来的。不像外调,三年轮值借调其它地方还能途径家乡停驻一晚,回家看看亲人。
十岁再懂事可也是大个孩子,想到又要同父母分别几年,憋了几日的泪水终止不住了越擦越多,心中暗暗鼓劲一定要尽快考中举人早早和爹娘弟弟妹妹团聚。
与三年前一样,瞧着孩子哭谭璇心里也极为不好受,拿出娟仨慈爱地帮儿子拭泪,轻轻地嘱咐他今后遇到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
“植儿是阿爹爹阿娘的长子,弟弟妹妹以后都要向你看齐呢,坚韧点!阿爹相信你!”
……
作别众人,时过七年终于又返回京都了谭璇心头激起无限感慨。
“瞧,前面那座高大的城楼便是咱们的国杜平城,今后你们俩要搬到新家了!”
车中两孩子虽将人吵的头皮直发麻,但好歹没生病
一路顺风顺水地抵达京都脚下。
团团听说到了京都,淘的好像车中呆不下他,连带棉棉也跟着手舞足蹈,将谭璇笑的差点茬了气。
平城我又回来了!通过城门口时,谭璇默默道一声。
京都的宅院一直由明家人在帮忙看管,车夫熟门熟路地穿过东礼大街,到达谭宅府门口朱漆大门紧闭,门前的红灯笼好似新挂上的似的。
谭璇猜想定是明晔知晓自己快要进京了才让人赶紧将他们的府宅重新打扫一遍吧。
“阿爹,这就是咱们的新家吗?”团团一直在南方长大,突然来到京都对寒冷的气候不太适应,穿的鼓鼓囊囊的棉袄棉裤,鼻头冻得通红,说话抖抖索索的。
棉棉同样穿大红绸缎厚袄子,被毛茸茸的披风围的紧紧实实,只露出一双黑溜溜的杏眼。抬着笨重胳膊指着宅门上的灯笼兴奋的直叫。
明成早从自家少爷那里得知姑老爷一家近些日子要返京,因此听到搂门声时便知人到家了。
第139章
“姑老爷小姐您们回来啦!快进屋外头冷,小的已让人将炭火烧上了!”
阿成飞快地跑来打开大门, 果真瞧见一家人齐齐整整站在门前, 咧嘴笑起来,激动的搓搓手忙将两扇大门敞开。
“阿成, 这些年辛苦你了,宅子同我们走时几乎一模一样。”谭璇率先踏进院中粗略环顾半周, 笑着对明成表达谢意。
“不辛苦,一点都不辛苦。两个月前老夫人老爷专门将小的叫去一趟,说您和小姐马上回京了,嘱咐大伙将院落好好收整收整以便您们回来好住……”
主人回来啦宅院仿佛瞬间恢复生机, 阿成瞧着前几日有点孤冷的盘盘白的紫的菊花此刻竟分外明艳,连喜鹊也很给面子的欢叫着从头顶上空飞过。
团团进了院子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东瞅瞅西看看, 大开大合的院落布置让其稀罕的不得了,或许路途中谭璇提前铺垫过小家伙没有丝毫拘束。
院子除树木更高更壮花草繁枝的更多之外几乎没什么改变,门窗都被仆从提前用桐油漆刷过一遍。
院中青石板路上有缺口之处也补齐全,通往后院花园的紫藤花蔓虬枝粗了不少,待来年花期定然愈发花团锦簇。
尽管舟车劳顿肩酸腿乏可谭璇没有丁点困意, 当年遭贬灰溜溜的黯然离开京都, 如今风风光光地归来, 遥记得谭璃一案事发时让他深刻的体验到了人情冷暖。
自己重获新皇提拔从县令到户部郎中朝中不少人势必各有揣摩,但有一点肯定的是那种被人视如瘟神远离的现状不会再次重演了。
“孩子都睡下了?一路劳顿怎不小憩会?”花园中的谭璇听到背后脚步声, 转身见是明锦款款而来, 看样子也将宅子逛了一圈。
明锦目光从老干漫出许多新枝的梅林收回,莞尔摇摇头, 谭璇无睡意自己还不是一样,时隔七年又非七日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