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头……”
“老伯,别说客气的话,我还得烦你走一路呢。”陶盈止住老伯的话头道。
“不是,丫头,老头我虽好吃,能吃肉、吃菜,酒却是一滴都沾不了的。”
“啊???”
陶盈捂脸,自作多情了,好尴尬啊,“那晚些让小二哥给您熬碗姜汤。”
“好嘞,听闺女的。”
用完饭,陶盈挑了两间上房,向小二要了姜汤,送了热水,跟老伯打过招呼就回了房。
陶盈躺在床上,透过半开的窗户,看着天上那轮银盘似的月亮,月色皎洁。
她,看着、看着……
那片月影中,居然渐渐浮现出金九阳那棱角分明的五官。
那双如黑曜石般、仿佛可以望穿前世今生的黑眸,正笑意盈盈的望着她。
陶盈甩了甩头,捂着发烫的脸,“我怎么又想起他了呢!”
陶家小院,夜色渐深,西厢房里烛火明亮。
金九阳静静的看着自己画的人儿,美目流盼,清秀绝俗,正一脸似笑非笑,精灵顽皮的看着他。
盈儿,你在哪里呢?
对不起,我的爱让你感到恐慌了么?
是我忘了你只有十三岁,还不能明白我对你的那种倾心,那种暴风骤雨般的感情。
盈儿,等我找到你,我不会再这么心急,心急的希望你的心里也能住进我。
我会一直陪着你,守护你,疼爱你,直到天荒地老、生生世世……
第54章 陶盈遇难
绍兴府的清晨是祥和而宁静的。
陶盈走在这流淌着岁月的青石板路上,看着两边店肆林立,那店里的伙计正边打着哈欠边下着门板。
街道上挑筐的小贩步履匆匆,时不时的从陶盈身边经过。
车子经过的粼粼声,从远及近,最后消散在陶盈的耳边。
喧嚣像沉睡在青石板下的巨兽,终会在晨光的五线谱里唤醒。
天色还早,陶盈往南城不急不慢的行着。
她问了那叫柱子的小二哥,福云楼就在城南食肆街的主路上。
这时,绍兴知府邱正的私宅里,婢子忙碌的穿梭在垂花门楼、逶迤游廊,亭台楼阁之间,挂着大红的喜色灯笼,贴着大大的喜字,眉目间却不见一丝喜气。
从门楼沿着石子漫成的甬路,穿过三两个院子,就到了邱正独子邱韶的“兰若轩”。
兰若轩内,静的鸦雀无声,穿青色罗裙的丫鬟都闭气凝神的站在廊下,细听着正房里的动静。
一个梳着双环髻的圆脸丫鬟,从外面小跑着进来,看到这样的场面,急忙放轻了脚步,小心翼翼的走到其中站着的一个大丫鬟前,悄声的问道:“夏儿姐姐,公子怎么样了,有醒来么?”
夏儿认出这位是老太爷院里的小丫头,知道是老太爷心焦,使她来听信儿的。
她看了一眼屋里,摇了摇头。
那小丫头不免有些失望,又轻声问道:“老太太,老爷还在里头么?”
看着夏儿点了点头,小丫头静静的想了会,失落的说道:“公子多好的人啊,竟遭了这样的罪,要真是好不了……”
夏儿急得赶忙捂住她的嘴道:“别瞎说,被里头听着了,可有你受的。”
那丫头也意识到自己嘴快,差点说错了话,感激的看着夏儿道:“看着公子这样,我只是觉得心痛。”
“谁又不是呢、、、、、”夏儿也忍住不深深的叹了口气,想到躺在床上人事不醒的公子,心里也是滞得慌。
两丫鬟顾自伤心了一阵。
那小丫头擦了擦渗出来的眼泪,对夏儿道:“罢了,罢了,只希望咱们公子吉人有天相,能躲过这一劫,我先回了,老太爷还等着听信呢。”
正房卧室的檀木床上,已经换上了龙凤呈祥的帐簾,绣鳳鸾的大红被下睡着一个面色苍白,脸颊凹陷,已经病脱了相的公子哥儿,正是绍兴府知府独子邱韶。
他的床前坐着位,头发花白,眼神疲惫,穿身褐色银鼠褂的老太太。
老太太身边站着个身子丰盈,举止端娴,着一袭浅色梅花百水裙的妇人,她两眼红肿,无声抽泣,时不时的用锦帕擦拭着那流不完的眼泪。
邱正站在老太太身后,那一脸书卷气的脸上,也失去了往日的沉稳与淡然,眉宇间是满满的焦虑和担忧。
老太太看了一眼边上的妇人,站起身,轻轻的拉了她的手,语气温和又不失威严的说道:“你也别哭了,你是他亲娘,心疼是自然的,他是我宝贝亲孙子,我的心也是难过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