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曦[快穿]_作者:柳亦瑜(286)

  汉室立国至今,开国功臣被族灭的,远的有韩信,英布,张耳等七大异姓王,近的有拯救汉室于危难存亡之际的周亚夫。

  这些人,哪一个的功勋比不过灌夫,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韩信之功勋,已经足可以自立为王,却并未行自立之事,哪里可能在汉室立国后,再思谋反之事?

  周亚夫甚至是孝景皇帝,刘彻的父亲亲自逼死的。

  周亚夫作为周勃之子,功冠天下,如果不是孝景皇帝有意,如何可能被几件不痛不痒的诬陷逼死?

  究其根本,不过是这些人活着,不利于汉室江山。

  他们的死,不是因为他们有错,仅仅是因为,他们在汉室天子心目中该死而已。

  如今灌夫及颍川灌氏,就好比是已经妨碍了树干生长的树枝,就应当被剪除,否则就会越发危害树干的存续。

  究竟是汉室的千秋基业重要,还是颍川灌氏重要,这便是韩安国留给刘彻所要决断的。

  刘彻肃穆的面容上依旧是波澜不惊,渊渟岳峙般端坐在高台之上,久久无言。

  长信殿中安静地落针可闻。

  严冬时节,即便是长信殿中已然放了火炉,在座的诸人都觉得浑身冰冷,气氛沉滞地让他们几近呼吸都有些小心翼翼。

  却听武安侯田蚡忽然又道:“建元元年,颍川灌氏族中子弟婚宴,魏其侯,临汝侯,灌夫与灌氏诸人,大宴宾客,与燕赵魏齐豪杰之士开怀畅饮,十几日不可断绝。建元五年,灌氏有丧,魏其侯,灌夫与诸多前来之游侠,亦是坐席半月之久。元光元年,灌氏有寿宴,淮南蜀地都有侠士相贺。某好声色犬马,亵玩倡优巧匠,不过是盛世之好也,不足为虑。然魏其侯,灌氏日夜与天下侠士论议,票号票据不断送入其中,良马仆从如云,睥睨长安,待天下有变而立大功,风云出而潜龙跃。陛下圣明,卑臣不知魏其侯与灌夫,所为为何。”

  待得苏碧曦听桑弘羊复述东宫廷议时,田蚡最后所言的这番话时,几乎是倒吸了一口凉气,只觉得自己无异于听见冬日响雷,不敢置信地再问了一遍桑弘羊,“武安侯说,’ 待天下有变而立大功,风云出而潜龙跃’,你没有听错?”

  此言一出,魏其侯跟颍川灌氏,只怕是全部要被灭族!

  第172章

  桑弘羊不妨苏碧曦竟然对田蚡的话如此震惊,再重述了一遍后,“武安侯说罢,内史郑当时又说武安侯言之有理。陛下见他摇摆不定,训斥了他一番。”

  他顿了顿,见苏碧曦神色焦灼,继续道:“陛下当场把魏其侯跟灌氏下了廷尉府大牢,令廷尉张汤审理此案。”

  苏碧曦摆手,从柔软的坐垫上起身,捧着错金雕刻梅花手炉在花厅里不停踱步,眉头蹙得紧紧的。

  张汤是时下有名的酷吏,主张严刑峻法,唯刘彻之命是从,是自商鞅以来法家的坚实拥趸。

  刘彻想要给一个人定罪,张汤可以罗织无数的罪名,强加在那个人身上,把那人说成是十恶不赦。

  张汤这个名字,在长安城是可以用来止小儿夜啼的。

  刘彻任命张汤来审理魏其侯跟灌氏,可见是已经下定了要魏其侯跟灌氏一个都不留的决定。

  她设想过千百种田蚡要构陷窦婴的谋划,却万万没想到田蚡用的是这种光明正大的阳谋。

  这个罪名,刘彻是绝不会放过窦婴跟灌夫的。

  刘彻作为汉室天子,外敌,外戚,诸侯王,地方豪强,朋党都是他的心腹大患。

  外敌如匈奴,刘彻此时仍然没有足够的实力彻底铲除。

  外戚窦氏已经随着太皇太后的薨逝失势,王氏田氏却仍然因着王太后的支持,屹立于朝堂。

  他不可能真得杀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诸侯王尾大不掉,已经是从高皇帝立国就有的大祸。

  刘邦何尝不知道周室亡于诸侯分国,但诸侯制已经是刘邦当时最好的处置办法。

  刘邦是一个不管死后洪水滔天的人,在当时能够稳定汉室江山,于他就已经是尽了心力。

  诸侯王这个祸患直到今天,早已是汉室江山身上一个发脓的毒疮,只能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在合适的时机,使用合适的手段方能缓缓图之。

  先孝景皇帝听信晁错,颁布削藩令,得来的是吴楚七国之乱,陷汉室江山于危难。

  晁错当时有言,削藩反,不削藩亦反,不如及早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