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避和亲的日子(重生)_作者:狐说九道(18)

  京城诸王夺嫡,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京城帝都腥风血雨,诸多争位皇子死的死,贬的贬,反倒是缩在一边,不争不抢的宁王还落个平安无事。

  除他之外,先帝身边就只有年仅十岁的幼子瑞王,这下也没人可选了,已年过二十宁王殿下被封太子。撑着个病歪歪又倒不下来的身子骨,五年时光从太子位就这么一路走到如今面南称帝。

  也难怪明明新帝才登大位,诸大臣就操心其子嗣事来。

  实在是看着新帝病体支离,生怕哪一天金瓯有缺,帝位后继无人,又要重演先帝未年旧事。如今其它年长尚存的诸王都已就蕃,这要闹将起来,就不是九龙夺嫡,而是七王争霸。

  可惜此番君臣首度较量,被新帝四两拨千金给挡了回来。三件事里,真正被应下来的只有最后一件。而且,人家新帝那话说得可比诸位臣工的漂亮不少。

  让一干以为新帝软弱可欺的大臣大跌眼镜,纷纷以全新的目光打量新帝。

  新帝是软是软和,可他似乎不好欺。这新朝伊始,新任帝王与先帝旧臣间,都还在摸索着,寻出最适合的君臣相处之道。

  第10章 第 10 章

  别人怎么看这位新帝不重要,林甄珍很清楚,自己嫡亲舅舅世人眼中的病秧子皇帝,虽然一直是病体支离命不久矣的模样,可直到自己和亲塞外时人家都还活着。

  后宫里,庶长子宁王、嫡次子秦王、庶三子齐王还有那些个庶女们枝繁叶茂,一点也不用诸臣工操心后继无人的事,反倒因为圣上身体先天不好,这东宫储位之争开始的比其它皇帝在位时早上许多——都怕他活不长。

  哪怕在上一世,自己掀开那桩滔天大案,让韩贵妃打入冷宫,东平候府爵除族诛,与此案相关的一干勋贵官员鲜血浸透了整个菜市口,报了父母兄长及漠北一城青壮皆屠的血海深仇,可宁王还在。

  众位臣工若记忆不差,都记得当今也是从宁王位上进封的太子。

  皇后有嫡次子在手,那可是名正言顺的正统,加上圣心难测,以及当年从沈了章口中听到的支字片语,这后面想来必定热热闹闹的一场大戏,上辈子的自己是看不到了。

  如今重来,自己更不想看到韩家人的风光样子。

  上京路上林甄珍仔细思量过,能不能从此事的源头西戎侵边事入手,想办法把韩家人以次充好贪污军需之事翻出来,从源头上掐灭了此事,也就没有了之后的漠北血案。

  长公主与镇北将军活着,自己再怎么背着飞扬跋扈的名声,也没人敢在西戎和亲上,把自己给推出去。否则,都不用自己老爹出手,自己娘亲就要拎弓提剑上金殿,与诸位臣工理论一番。

  圣上一母同胞还活着的嫡亲姐姐,这份量可不是其它那些个亲王公主们可以比拟。

  至于圣上那些隐忍、大志、不得以之处,自己不过一介弱女,只想着保住家人平安,前世说过,家国天下与小女子有何干系,重来一次更是如此。

  可惜,想像得再美好也是枉然,别说有那个天机可做不可说的限制,就算此刻自己能嚷出西戎正厉兵秣马准备突袭边城,边城军防被兵部一干蛀虫弄得千疮百孔,挡不住西戎人。

  谁信?一个十岁的黄毛丫头发烧说糊话?

  纵使一个月后战报传来,如自己所言一字不差,众人看自己的眼神,估计也不会是敬若神明,反倒极可能会是看报丧的瘟神,人心险恶不外如是。

  那些可不是身边全是爹娘派来的护卫,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只会把自己往好处想去。

  这破城之劫鞭长莫及已是难避。

  西戎连屠三城,彰显自己凶焰的同时,也是把种种罪证尽数掩灭于血色中。

  之后西戎挟破城余威,遣使以和亲为名索要好处时,那便是大燕与西戎的第一次和亲事。

  当时朝庭诸公还要点面子,个个端出一副为天下苍生性命大计的面孔,仿佛不得以才会被逼无奈同意和亲。

  连西戎人指名道姓索要美人也硬捏着鼻子应下,封了个公主称号,又借嫁妆之名行了赔款之实。

  之后还有人宣称,花费些许财物便可兵不血刃取回被占三城,仁也。更有无耻文人写诗记之。

  至于四年后,自己自己和亲时满朝皆闻叫好声,有人公然朝堂扬言:“郡主彪悍,嫁于西戎正是嫁祸于邻。”

  如此种种,养大了本听得西戎破城后本是惊慌不已的兵部尚书,东平候府二公子韩子洵的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