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道是纨绔_作者:一点桃花痣(16)

  尘土飞扬,遮天蔽日,直到天亮时分方归于平静。

  而大营其它兵士皆拔营寨,悄然隐于暗处。

  匈奴得探子回报,疑中原大军战败欲趁夜撤离,为挡寒风,扎营于泊湖凹。

  匈奴大喜,欲围歼中原大军于泊湖凹。

  傍晚时分率军向泊湖凹围拢,隐隐夜色中,但见凹间帐篷林立,密密麻麻。

  巡逻兵士穿梭其中,几队分工而作。

  防守甚为严密。

  为一击即中,匈奴派大部军力前往。

  是夜,万籁俱寂中,忽火把燃起,箭矢如蝗,杀声震天,匈奴兵有如从天而降。

  中原军奋起迎敌,但难挡铁蹄杀入泊湖凹。

  赵良趁时机成熟,率大军由外围合拢,与久月凉里应外合,大挫匈奴。

  匈奴慌乱,损失颇巨,而久月凉所率八百将士无一生还,泊湖凹成一血湖。

  断臂残肢比比皆是,浸泡于黑红血液之中。

  天明时分,空中忽降大雪,白雪红血交融冻在一起,结成冰面,令人作呕。

  久月凉踪影全无,不知死活,赵良派人多次寻找,翻检尸块,却遍寻不获。

  尸块零碎,难分你我,但血海中捞出晶莹碧翠平安扣一枚。

  乃久月凉贴身所佩。

  一时军中静默,隐有人哀痛呜咽。

  这一年,久月凉刚满一十九岁。

  军报传入京中,虽我军大胜,却仍换来龙颜震怒。

  匈奴受挫,苟延残喘,两军僵持对战,正是关键时刻。

  此时,孟小侯已是二十一岁,他第五次入宫,求随援军北上。

  梁彦大病一场,形容枯槁。

  他质问孟小侯:“你想为他报仇?你凭什么?!你有何资格?!”

  孟小侯狼狈出宫,双眼血红。

  年底,圣旨出,孟小侯终得随军出征。

  盔甲加身,孟小侯唇角紧抿,随军北上。

  莹白面容,再无笑容。

  第 21 章

  身上伤痕太多,伤情几度起伏,他在清醒与模糊间起起落落。

  高温流连不退,若被焦阳炙烤的干涸土地般,灵魂龟裂。

  在痛苦与折磨间,岁月已流转。

  久月凉意识清醒时,已是春暖花开之日。

  窗外风吹疏林,鸟雀争鸣,空气满溢清香,那是杏花香。

  有人靠近,药香氤氲,唇边温热,久月凉启唇吞下苦涩药汁。

  “你是谁?这是哪里?”他探手向前,却扑了空。

  眼前一片漆黑,双眼已盲。

  那人每日为久月凉上药擦身,服侍饮食,却从不说话。

  只从隐约气息得知,对方为一女子。

  久月凉不知身在何处,亦不知今夕何夕,黑暗中煎熬岁月。

  待可起身外出之时,方觉此处人烟稀少,极少能遇得外人。

  偶遇生人,他问询几句,却也无人回答。

  仿似有人在旁暗暗警告。

  窗外有竹林一片,风吹沙沙,愈添岁月孤寂。

  久月凉折竹为笛,横于唇畔,略解寂寞。

  边疆如何,京中如何,仿若隔世。

  但黑暗之中,那星星点点却愈加鲜活。

  而这个春季,也正是匈奴大败之时。

  京中以温雅与无稽著称的小侯爷孟远,沙场上却大展雄风。

  与久月凉一般骁勇善战,却远比久月凉要惜命稳健。

  战场上如死神一般冰冷狠戾,那股气场浓黑如雾,令人望之生畏。

  如此战将当前,早已无人记得那白衣翩翩,眉目含笑,醉卧花丛的佳公子。

  花开两枝,人生两面,孟小侯令人瞠目。

  战事拖延难断,孟远向赵良献计,再用泊湖凹之计。

  欲将敌军元气伤尽,逼入死路。

  孟小侯为饵,赵良执杆。

  赵良大惊,一计已用,怎可再用?

  孟小侯抿唇而笑:“将军如此想,敌军也必做此想。”

  赵良思虑片刻,不由恍然:“兵不厌诈!”

  孟小侯垂眸笑道:“敌军必会中计。”

  此次与上次不同,上次兵分两路,此次却兵分三路。

  敌军果然中计,但亦不同上次,只派小部军力前往。

  另余小股敌军伏于外围,大部仍留于帐中,足够谨慎。

  但中原大军却于几日前悄然绕行于敌军之后。

  泊湖凹厮杀一起,便从敌军后方发动突袭。

  敌军于帐中遇袭,一时竟不能分辨袭击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