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大人,藏书库的书入库时都会誊写书目存档。每当有新翰林们入职时都会再整理一番,整理书目一般是孤本珍本不动,只整理最近一两年入库的……”
顾兰亭和杨遇安花了整整一日才从书吏们那里熟悉了藏书阁的书籍摆放的规律和整理书籍的规矩。顾兰亭吩咐书吏们下去想想关于藏书库整理的想法,明日几人再商议。
第二日顾兰亭和杨遇安早早便来了,倒也没有动手整理,而是把藏书库的四名书吏和两名杂役都叫到,几人准备坐下来讨论一番,交流一下各自想法。
看顾兰亭和杨遇安两人都是一副平易近人的样子,比之前的修撰老爷们脾气不知好了好几倍,书吏和杂役们都觉得舒心,气氛很融洽,讨论便热烈起来。连杂役都敢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不怕大人们看不起了。
“关于书籍分类不明确,很多书看书目找不到,大家怎么看?”
“我觉得可以重新做一个分类的规划,比如按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风俗民情等分类,然后再细化到书目上。”
“我觉得这个想法可以,我觉得还可以把珍本、孤本、善本跟普通的典籍分开来放……”
几人讨论过程当中,顾兰亭把一些好的想法记录了下来。讨论过后,大家总结整理了一番,一致觉得当务之急是要拟一个章程,对现有的书籍分类、书籍置放、书籍借阅、书籍维护等制度做一个改良。
“今日我与杨大人回去会做个具体的章程,杨大人负责书籍分类和置放,我负责书籍借阅和维护。明天早上大家早点儿来,我们看了章程再商议商议,没有问题便可以动手整理了,大家都要尽心尽力,不然就要丢饭碗了啊!”顾兰亭音调明亮,语气严肃。
“是。”书吏和杂役们纷纷点头。
“今天大家也辛苦了,听说西街上新开了一家大酒楼,一会儿散值了,我和杨大人请大家喝酒去!”
杨遇安笑着看了顾兰亭一眼,他当然不会以为顾兰亭是拉他去付钱,她提到他是表示这是他们两个人的意思,要底下人也记着他杨遇安的好。
“好,好!”
众人纷纷雀跃起来,他们在翰林院当个打杂的小吏、杂役,一个月就几两银子,可是万万不敢去酒楼挥霍的。现下还是两位大人请他们,这就让他们更加受宠若惊、欣喜若狂了。
顾兰亭这招恩威并施,做的极好。书吏们高兴,她高兴,杨遇安也高兴。
鹿鸣春。顾兰亭说到做到,带着书吏们来吃饭。
这家新开的酒楼装饰十分精美,红木雕花窗棂,黄木雕花桌椅,梨木雕花栏杆,看了便让人觉得舒服。
一行人点了酒菜找了个二楼靠窗的位置坐下,月明星稀,凉风习习,喝酒谈天倒也十分痛快。
顾兰亭象征性的喝了几杯酒,听高安他们说着最近京城里发生的事儿。
“你们听说了吗,寒潭酒楼被封了!”高安小声道。
“听说了,说是户部主事冯京冯大人把一个秀才从楼上推下去,死了人。”另一个书吏答道。
“冯大人好歹是个进士,怎么这么不知王法?”又一个书吏问道。
“那便不清楚了,我听他们说冯大人背后有人,还是个大人物。”
“唉,这年头背后有人的都飞黄腾达了,可苦了我们这些人。”
“诶,我跟你们说你们别告诉别人,我听冯大人一个老乡说,冯大人来京赶考之前可是连大字都不识得一个啊!”
“哈哈,不可能吧!”
听得高安的话,众人表示不相信,顾兰亭也停了筷子,她怀疑自己听错了,便想再问一遍。
“高安,你刚才说什么?”顾兰亭问道。
“我听说,冯大人进京之前连大字都不识得一个……”
高安怕自己说这话被人听了去得罪人,便靠近顾兰亭,在她耳边小声说道。谁知他话音刚落,从窗外飞来一跟筷子,直直地插进他发髻,吓了他一大跳。
“高安没事吧?”
“没事,没事。”
顾兰亭顺着来的方向往对面看去,对面踏月轩的二楼坐了一个白衣公子,此刻正悠闲地品着茶。他侧对着她,看不清面目,她却猜出了他是谁。他,应当是那个大言不惭地跟她说后果自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