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要亲眼见证燕国的胜利,见证风延羲的一败涂地。
慕容煜握住阿璃的手,举到唇边吻了一下,眼神熠熠地说道:“好,你我本当并肩作战、荣辱与共。阿璃,我定不会让你失望!”
阿璃闻言心头一荡,紧紧回握住了慕容煜的手。
不多时,各营的主将,身着铠甲戎装,陆续赶到了中军帐。
慕容煜站在大帐中央的沙盘前,手执指挥棒,向众将演示作战的策略。
“华阳关易守难攻,陈军要想北上,必须夺下箭楼。”
他指向沙盘前关外的山谷,“箭楼由长弓营驻守,关外兵分三路。骑兵营,领精骑五千正面迎敌,力求速战、诱敌深入。步兵营,分东西两队,隐于关外两侧的山林之中。一旦陈国的先锋部队靠近,”他手中的长棍在沙盘上划了个圈,“即以响箭为号,迅速收拢包围,将陈军逼至箭楼之下。对方的兵力以骑兵为主,并无重盾防御,箭楼上的弓弩手可轻易围剿之。”
他抬眼看了下骑兵营的主将,“派出诱敌的军士和马匹必须是最精锐的,务必赶在包围圈收拢前安全入关。”
“是!”
慕容煜的视线缓缓扫过帐中众人,“大燕数年征战,军民皆已疲惫不堪,此战力求速战完胜,节省军耗,振奋士气。众位将军,可否做到?”
众将拱手合拳,齐声道:“末将定不负圣命!”
诸人领令各自退出大帐,准备开战。
中军帐内只剩下慕容煜,阿璃和吴予诚三人。
阿璃瞅见慕容煜眉头微蹙、似有所思,便开口问道:“刚才听你们的作战计划,十分周详缜密,难道还有哪个环节是不够确定的?”
吴予诚也说:“陈军虽然来得突然,但华阳关易守难攻,他们想以骑兵闯关,胜算不会太大。陛下还在担忧些什么?”
慕容煜看了阿璃和予诚一眼,似笑非笑,“果真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们俩,又岂能猜到我现在在担忧些什么?”
他取过斗篷给阿璃系上,一面缓缓说道:“如今国库空虚,下旨让白原打造这批连弩弓和倒钩箭的时候,已是耗尽了最后一笔可用的资金。倒钩箭的数量有限,这场战役打完,清理战场的时候必须把射杀了敌军的箭矢重新收回来,才能再用到下一次的战斗中。”
吴予诚明白过来,接过话说道:“所以,待会儿收围包抄的时候,一定不能留有破绽,让陈军有了突围的可能。箭楼以外的阵地,亦是绝对不能失守!”
慕容煜披上大氅,佩好战刀,拍了拍予诚的肩头,“想得不错。只是这战场之上,难得有‘绝对’二字,凡事需尽可能地顾全大局,以赢得最终的胜利为目标,方为上策。”
予诚抱拳颔首,“微臣受教!”
阿璃理了理衣袖,笑道:“你们也别急着操心怎么省钱怎么顾全大局了,还是先赢了今天这场仗再说吧!”
语毕,她掀开大帐的毡帘,踏步而出。
☆、华阳关 (四)
华阳关,箭楼上。
山谷口的疾风吹得旌旗招展、簌簌作响,亦鼓起了城楼之上将士们的战袍、衣袂翻扬。
阿璃站在城楼中央,目光须臾不离地眺望着远处的动静。
箭楼外的左右两侧,是长有茂密树木的樊山山脉,夹着中间的一马平川,形成了一处开阔的山谷地形。
此时,步兵营的两万精兵已经埋伏在了两侧的山林之中,静候着骑兵营诱敌入瓮。
城楼上站着两排准备交替作战的弓弩手,手中的连弩早已装好了倒钩箭,蓄势待发,一刻也不敢松懈。
虽然陈军来得突然,长弓营的战士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熟悉连弩的操作,但好在白原的设计精巧,解决了准心方面的难题。待会临阵对敌,即使在上箭拉弦方面需要耗费多些时间,却至少能确保箭无虚发。
慕容煜站在阿璃的身旁,望着同样的方向。
他的身后,站着古鹏和吴予诚。两人皆是铠甲戎装,身佩长刀,手中执着上阵所用的兵器。
古鹏的兵器,是一柄坠有红缨的银戟,而吴予诚握得的,是一把玄柄的铁枪。
阿璃从未在战场上迎过敌,却明白近身相搏与偷袭暗杀完全不是同一回事。她低头瞄了眼脚下放着的连弩弓和箭筒,心想,这恐怕也是自己唯一能用得上的武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