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妇要翻身(东周祕闻录之一)_作者:乔宁(4)

2018-02-28 乔宁

  “王妃活过来了!”耳畔再次传来下人欣喜的欢叫声。

  忍过了一阵眩晕,她总算看清眼前的景物,可眸光流转来去,就是不见她的夫君简士昌,发生什么事了?

  “先把人扶起来,让她喝口水吧。”一名身着简朴装束,梳着高髻的老妇发号施令。

  两名哭得满脸涕泪的布衣丫头,七手八脚的扶起了白初虹,端来了一个缺了角的瓷杯,由于手抖得厉害,那杯水到白初虹嘴边时,只剩六七分满。

  白初虹眼前发黑,就着丫鬟的手浅啜一口,润润干涩的唇,那水的甘甜令她喉头越发的渴了,出于本能地,她伸出双手捧起破瓷杯,将剩余的水喝光。

  “王妃肯喝水了!”小丫鬟喜极而泣的嚷道。

  “去弄些热粥来。”老妇不慌不乱的发落下来。

  喝过了水,人也逐渐恢复清明,白初虹这才有余力看清周遭景色。

  陈旧的家私,简陋灰蒙的摆设,再加上她这一身不堪入眼的花布粗裳,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望着眼前此景,饶是素来冷静的白初虹,也不禁有些发懵。

  “你们……是谁?”她问着守在炕边的小丫鬟,又看向那梳着高髻的老妇。

  两个小丫鬟未经世事,被她这么一问,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应答。

  老妇却是不见惊色,只当她是生死门前走一遭,一时片刻落了魂。

  “王妃且缓缓气,暂歇一会儿,自然会想起来。”

  “……王爷呢?”白初虹左右顾盼。

  “王爷人在皇京。”

  白初虹着实愣住。“怎么,难道这里不是皇京吗?”

  两个小丫鬟怯生生地瞅着她,其中一个梳双丫髻,模样灵巧的丫鬟答道:“启禀王妃,这里不是皇京,而是汾景。”

  “……汾景?”白初虹诧异极了。

  “是呀,这里是汾景。”另一个丫鬟频点着头。

  正文 第二章

  汾景是远在西北边的一个小县,距离东周朝的皇京可是有十日的路程,这个县以出产谷麦作物著称,尽管土地丰庶,农产兴盛,可这儿对于住惯、看惯繁华皇京的京人而言,说是穷乡僻壤亦不为过。

  “我怎么会在汾景?”白初虹震惊不已,来回望着那两个丫鬟与老妇。

  “王妃,您是怎么了?还没想起来吗?”

  “想起什么?王爷人呢?我病成这样,怎么不见他的人?”

  梳着高髻、露出光洁额头的老妇走近炕边,目光严厉地盯着她。白初虹仰着脸,心下纳闷,王府里的丫鬟婆子由她一手挑选,这个嬷嬷是哪里来的?

  “王妃莫要再无理取闹,老奴前几日已遣人捎信去皇京,通知王爷您想寻短的事,王妃好不容易从死门关前捡回了一条命,还请好生爱惜,您若真的去了,于您于王爷,都没有好处。”

  听完老嬷嬷这一席话,白初虹越发惊愕:“我寻死?我这是病了,哪里是寻死?你是哪个院的嬷嬷?竟敢这样以下犯上。”

  见炕上披散着长发,面色惨白,形貌憔悴的女子,双目熠熠有神,眉间端着一股女子少见的威严,贺嬷嬷不由得愣住。

  这……这真快教她认不得了,眼前人真是昔日那个蠢笨无知,粗鲁刁蛮的韦宝珠?

  “王妃数日来不肯用膳,任由老奴如何相劝也听不进,这不是一心寻死,还能是什么?”贺嬷嬷压下心底的纳闷,不卑不亢的说道。

  “我不肯用膳?我不是昏迷了好些天?要怎么用膳?还有,王爷人究竟在哪儿?周管事呢?怎么也不见他在旁边伺候?”

  两个丫鬟一头雾水的觑着她,呐呐地道:“这里没有什么周管事,王妃,您是怎么了?”

  白初虹只觉荒唐、胡闹,与这几个人鸡同鸭讲,索性自个儿下炕找人。

  却在下炕时,她看见自己的右手背上竟多了颗红痣,不禁愣了下,将手背放在眼前,反覆仔细查看。

  突地,她总算发觉有些事不太对劲……

  “你们……是谁?”白初虹问着眼前的丫鬟婆子。

  “回王妃的话,我是木槿,她是茯苓。”两个丫鬟小心翼翼,生怕稍有差错,便会招来责骂。

  “王妃莫不是连老奴是谁都忘了?”贺嬷嬷半信半疑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