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皇后生活录(一)_作者:舒寐(138)

2017-11-26 舒寐

  今天的八卦本来没想起来说啥的,不过既然说到王钦若了,咱们就来聊下这个老头儿。这老爷子是个毁誉参半的人,宋代早期的主和派,有事没事就被拿来跟寇准对比。尤其是戏文里头,他差不多就是jian佞代表。其实老爷子可冤枉了。他这辈子做的事多了,除了拍马屁,给真宗找祥瑞啥的,他手下真的有真章。宋朝第一个经济发展高峰是在他任相时实现的,他在真宗的任相时完成了三司(相当于今天财政部)的改革,在仁宗时为相时,主持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官方纸币。而且这个人很热衷于开展各种对外贸易,尤其鼓励海上贸易。宋代海外商贸政策雏形差不多就是在那个时期奠定的。(看现在海捞瓷,捞出来的东西,单数量上讲宋代跟比元明清的就根本不是一档次)对榷场贸易他也持支持态度。如果说寇准是个军事的鹰派人物,那王钦若就是搞经济的一把好手。

  他跟寇准相争说白了其实更像是两个为政理念的相争。

  PS:有没有妹纸宏观经济学学的比较棒的?看出来这是啥幺蛾子了吗?

  PSS:自个未来的老丈人被自己这一派人的给参了,求赵祯童鞋心理yīn影面积。

  一个小时后下章节放出

  ☆、缱绻柔qíng有几何

  在汴京朝堂为常州的水患事波云翻涌之时,bào风雨的中心,常州城内,却是一派热闹喜庆。常州通判的九公子在游戏常州,饕行十天之后,终于回想起自己还有停留在常州码头的一万多石的粮食未曾出手。

  这可是时下最紧俏的东西。

  常州城灾后困顿,粮米金贵。不管是时下百姓饭碗中的口粮,还是今年秋后将耕种的青苗,行市皆是一天一涨,到如今已是高于寻常时季良多。

  四方富商大贾们闻声而动,趋利而图。常州城的粮行商铺迅速腾出自家仓房,广开运途,配合着水陆两径之功,将从江北岭南陇东西蜀运来的大批米粮屯于其中。

  此时的常州城,纵然水患隐忧仍在,却丝毫阻拦不住南来北往的逐利图财人。一担担的粟米huáng粱被送至码头、送至城门,再由那失所的流民脚夫将之次第运往常州城。

  短短十日间,常州城的米粮行市像一个猛然鼓风的鞠球,瞬息间膨胀舒张,扩大无数倍。

  “差不多了吧?九哥,见好就收。”当得知常州府粮价已从平常的每斗七文涨至每斗二十文时,一直冷眼旁观的舒窈终于对着郭审开了口,“如今的价格对寻常百姓已是难以承受,倘若再扣着你那万石粮食不放,这丰粮之策恐怕就适得其反了。”

  郭审瘪瘪嘴,手翻着账本,似意犹未尽一般叹口气:“唉,到底还是个姑娘家家,心肠太软。你没事也学学九哥。看我,就能做到任外间风雨变幻,我自岿然不动。”

  舒窈睨他一眼,劈手夺过郭审掌中账目,将其丢在郭审怀里,凝眸哂笑:“岿然不动?也不知是谁人这几日因粮价事穿行大街小巷,忙得见不到人。现在倒是大言不惭了?”

  郭审挑眉一笑,幽幽乌瞳里闪出淡淡的光彩。

  他手托着账册乐呵呵地站起身,左右环顾,兀自巡视着大声道:“阿瑶说的是谁?是哪个?快快站出来,让郭某瞧瞧。”

  这般煞有介事的模样,好似浑然不知舒窈口中无赖所指是他一般。这厚颜的话语,更是直让舒窈觉得造物弄人。上苍给了她九哥一幅清俊迷人的皮相,却填充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内里,想想也真真是枉费物力。

  郭审却似毫不在意一样,话音落地就抬起手臂,慢条斯理地整理他的青衫袍袖,好像真的在等待谁人现身。

  他身材生得颀长,人又挺拔秀雅,这样一个懒散举动由他做出,不止不显流痞,反而倒让前来花厅奉茶的小丫鬟们脸色一红,羞怯万分地垂下了脖颈。

  舒窈早已习以为常,拉着他袖口,轻声道:“九哥,你别玩了。再这样玩,爹爹可就真要被折腾的削职夺爵了。”

  郭审遗憾地耸了耸肩,微叹口气,低声说道:“其实,我倒宁愿父亲被削职夺爵,永不回来朝廷。”

  舒窈愣怔错愕,仰头望向郭审,目底流动出浅浅的疑惑。

  郭审垂下眸,大掌抚向舒窈的后脑,轻轻地揉了揉她的顶发,方意味不明解释道:“因为如果那样,家里就再也不会有人bī迫你,让你为了那劳什子的荫恩绵延,去你最不喜欢的地方遭罪。”